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思考

2022-12-17魏新兴杜思晓张路天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魏新兴 杜思晓 张路天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后勤集团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面临的挑战

(一)后勤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工作多以被动型的服务模式呈现,在主动服务高校学科发展与加强“立德树人”等方面缺少一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后勤工作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后勤管理模式也亟须创新。但多数管理者的思想难以做到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其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依然停留在“通过单一系统建立任务间联系”这一较为狭隘的理解上,不适用于新时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多系统、多任务的复杂情境。

(二)基础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基础技术力量是高校后勤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如何把基础技术力量培育好、巩固好、发展好,是新时代高校后勤工作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目前,各高校后勤工作普遍缺乏合理有效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系统以及配套的相关技术人员。因此,后勤单位各下设部门之间就难以做到信息即时共享、情况妥善处置、问题及时解决,使得非常繁杂的后勤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严重增加内耗,降低资源利用率;在接触到数目庞大的信息时无法及时分析和使用获取到的信息,使得后勤工作变得拖沓迟滞且毫无针对性。

(三)技术管理人才明显缺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高校后勤工作,需要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但在目前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学历层次较低、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者较为普遍,其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保证后勤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还要对后勤工作所产生和收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和及时反馈,这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高校后勤人才引进机制尚未完善和薪资待遇限制,后勤部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足。

二、移动互联网赋能高校后勤现代化的机理

(一)赋能后勤管理高效化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高校后勤管理高效化提供了新模式。首先,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此过程中,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预测师生的需求。其次,利用智能终端等技术完成数据处理,将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库中,实现远程登录、线上控制。最后,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设备等辅助工具来处理、存储日常信息。同时通过建立移动通信平台和远程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各种资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保证后勤管理的高效实施。

(二)赋能后勤服务便捷化

为师生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也是后勤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高校后勤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性和灵活性来处理。例如,食堂饭菜的质量监督、配送时间的合理安排等,都是移动互联网平台能够有效解决的问题。因此,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赋能可以实现后勤实时、快速、高效的信息化服务。在此过程中,应用后台数据库技术可以帮助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及时获取信息,分析处理和利用数据资源。大量的数据资源库通过网络系统将海量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功能完整、操作便捷的服务系统。

(三)赋能后勤育人全程化

“三全育人”是高校后勤保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校后勤在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积极探索[1]。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尊重服务对象的需求,瞄准服务育人的目标,系统开发富有服务育人理念的应用,有效发挥主动服务育人功能,提升师生服务满意度。后勤工作除了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服务外,还应加强沟通,主动了解学生多元化需求,强化服务育人的理念,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个部门数据的有效对接和信息共享,保持数据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一站式服务。

三、移动互联网赋能高校后勤现代化的原则

(一)整合资源,统一平台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平台,使其能够在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高校师生中形成有效沟通,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为师生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其次,要进行资源整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硬件设备,如功能模块、软件系统等,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得部分不熟悉计算机网络技术、缺乏专业技能的员工可以轻松借助专用软件进行操作。最后,要在原有平台基础上增加更多的服务功能,使后勤工作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为师生提供更加细致的暖心服务。

(二)服务为先,以人为本

高校后勤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方便师生,因此在后勤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本着“服务为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把师生需求放在首位。当代大学生普遍持有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高校后勤部门只有把信息化服务入口搭载在这些移动终端上,才能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借助“移动互联网+服务”提质增效、深化应用、创新管理。

(三)高效便捷,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的技术升级,移动互联网的功能已变得非常强大,在实时性、准确度、可靠性及实现跨区域协同办公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和价值。移动互联网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首先,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设备的普及,使得数据的传输、处理以及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其次,移动互联网设备能够实时监控校园内外的环境状况,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再次,通过手机和网络的连接,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先急后缓,先易后难

后勤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日之功,高校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难免会存在问题,但如果将之前的系统和管理模式“全部推倒、重新建设”,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以及师生的强烈反对。因此,要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开展工作,通过解决痛点问题、清理局部堵点,由点及面地将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到后勤工作全局,真正做到走好、走稳信息化发展道路。

四、移动互联网赋能高校后勤现代化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

后勤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一套完整、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管理平台。首先,要转变观念,把握好移动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特点,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其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后勤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机制,以实现师生人文关怀,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最后,要建立移动互联网数据管理服务机制,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后勤工作流程,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质量。

(二)提升管理理念

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移动互联网赋能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内容、技术方法。首先,要加强员工培训,使其及时适应新的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素质和后勤整体形象。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绩效考核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后勤管理工作保质保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最后,要重视知识技能学习活动的及时开展,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小组等,帮助员工掌握移动互联网赋能的理念、工具和方法。

(三)创新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创新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把师生放在第一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管理必须注重分析研究师生的需求与潜在价值,挖掘和利用资源,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提供优质服务。其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素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后勤管理数字化、网络化的目标,全面实现依托信息化条件的业务流程优化和重组,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体系,建成智能安全的信息化应用支撑环境和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为师生提供系统全面、一站式、可追溯的服务资源信息库,让服务有方向、有过程、可监管、有反馈。

(四)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对高校后勤运作水平的科学评价,对高校后勤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质量有着最直观的体验,因此其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与管理者的常规检查不同,师生监督往往具有分散性、随意性的特点,其产生的碎片化的监督信息,如果没有专门的渠道进行搜集,很难运用到后勤管理中。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运用,为师生提供便利[2]。

(五)夯实技术支撑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支撑是现代后勤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信息化时代,信息共享必须依靠强大、先进、成熟、可靠的信息技术来实现。首先,要优化和改造计算机网络,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其次,要加强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最后,要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高校后勤的社会形象。不可忽视的是,高校后勤管理还应当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加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及软件设施的维护,确保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流通性,避免影响师生的使用体验和侵犯个人隐私。

(六)挖掘数据资源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类信息的数量呈“爆炸式、指数级”增长,高校后勤系统中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成为高校的重要资源。为此,必须积极收集各种数字资源,构建完备的大型数据库。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在校园内的消费、上课、出勤等各种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同时,及时更新和上传师生信息,构建出适合高校后勤的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深度剖析,为高校后勤实现服务精准化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

(七)增强育人实效

高校后勤管理动态和校园生活服务信息的发布一般借助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后勤应加快建设集宣传、展示、服务于一体的传播体系,打造后勤对外窗口和平台,及时将后勤工作最新动态传递给师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将后勤育人理念蕴含在传播内容中,传递正能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深化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同时,高校后勤应对后勤服务管理内容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技术与后勤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顶层设计,整合数据资源,完善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将移动互联网思维贯穿后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平等、开放、创新、共享的大智慧平台,为师生提供便捷、准确、集约化的后勤服务体验。总之,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师生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提升师生满意度,提升“三全育人”效果[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好高校基础性工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后勤人,后勤工作体系必须立足于“做什么样的后勤、怎样做好后勤”这个根本问题。面对移动互联网给后勤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后勤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在移动互联网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树立创新思维、人本思维、精细思维、透明思维、物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高校后勤事业,不断促进高校后勤工作现代化建设,促使后勤管理与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高校后勤后勤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能力生成探究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后勤工作几点思考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浅析微信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应用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浅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