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航运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初探

2022-12-17李建星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珠江水运 2022年20期
关键词:航运业航运港口

李建星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中国共产党百年航运建设的历史进程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从斗争到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前及建国之初,以“海辽轮”为代表的17艘海轮,近700名船员先后在东海、南海和香港、新加坡等地宣布起义,这构成了新中国航运发展的初期规模。这一时期,航运紧紧围绕保卫祖国展开工作,从抗美援朝到打破西方封锁,中国航运在新中国初期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956年之后,随着“一化三改造”的推动,国家逐渐实现了对航运业的国有化改革,至此,中国航运开始起步,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服务。

改革开放之后,从内河到远洋。中国水运发展第一个五年规划提出重点发展内河航运,连通国内水系,航运作为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要逐步提高其在航运业的比重。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外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贸易量不断增加,远洋航运发展成为对外交流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中国航运建设不断成熟,从内河到远洋,中国航运已经完全具备了世界航运大国的运输能力与规模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努力建设航运强国。百年来,中国航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大规模的;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自从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航运建设始终以此为己任,在“海上丝绸之路”“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百废待兴到繁荣昌盛,中国航运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中国共产党百年航运建设的重大成就

(1)港口建设成就。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以及广阔的领海,港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或缺的通向海洋的大门,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对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港口兴起于春秋、发展于秦汉、繁荣于唐代、宋明到达顶峰,之后的海禁政策对港口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新中国成立之后,港口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来看,港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方列强由于海洋意识的成熟,深知港口对航运的重要性,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恰是证明了这一点。随后的侵略战争中,港口所属权已然成为了侵略者制定不平等条约的重要部分。此时,中国的港口已经千疮百孔,并且成为列强入侵中国的重要枢纽。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重视港口建设,现代港口的发展建设由此起步。初期,中国共产党深入分析了中国港口面临的形式与任务,稳步推进港口的接收与管理工作,兴建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其生产条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生产,中国共产党做出对港口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与此同时在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提出扩大生产业务等经济指标,并继续加大对其投资,使得港口得到了较快发展。“大跃进”时期,港口的建设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状态。改革开放对中国港口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港口建设飞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攀升,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港口治理水平不断上升,生产经营结构也在不断完善,港口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成为支撑外贸运输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科学发展时期的港口,企业逐渐壮大,体系更加分明、生产能力不断创新高,五大港口规划布局成型。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港口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港口国,至此,中国港口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航运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成就。航运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1949年以后,毛泽东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2]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航运业作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中国共产党在建设航运、发展航运进程中,从未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确保航运在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任务中发挥最大效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航运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航运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百年航运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方针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开展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航运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并且“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创造了喜闻乐见的航运文化作品。中国共产党在航运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航运业由此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做好各类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2]思想政治工作逐渐上升到国家方略层面,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地位更加突显。做好航运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航运业发展的思想保证,是建设航运强国的基础性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3)航运教育与科技成就。教育与科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始终离不开教育与科技的进步。航运业亦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航运业的恢复与发展,教育与科技也随之起步。

教育领域,经过漫长时间发展,国内涌现出上海海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集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优秀的海事类院校,这些院校拥有极高的专业度,为中国的航运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提高航运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建设航运强国的重中之重,坚定的思想素质、超高的专业素养,健康的体魄等是如今航运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目标。教育与科技不可分离,坚持科教融合是培养优秀航运人才的必由之路。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水运科研人员突破了在海岸建港、河口治理、航道整治、设施维护和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防灾减灾、安全运营等领域一系列关键技术,航运科技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强国,他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4]教育与科技是航运永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科教融合,航运才能成为支撑国家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

(4)航运建设的机制体制建设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航运在交通运输、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必须加强政府监管,因此需进行体制机制的重建与革新。须从航运管理系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机制体制的创新实践。

如今在交通运输部的管理下,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外加水运局组成的全方位的航运管理系统。在交通运输部的管理单元中,直接涉及水运的就有水运局、海事局、公安局、搜救中心、救捞局、中国船级社等司局和单位机构。[5]在管理制度方面,航运法规不断完善并且覆盖了企业发展、职工管理、船舶修建、市场竞争等方面。体制机制从混乱到如今的成熟完善,这为航运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保证。

(5)航运经济的发展成就。航运经济建设发展紧跟国家经济建设步伐,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化三改造如火如荼,航运领域内,主要是对私营航运企业以及私营港埠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重点建设,照顾一般”的方针指导下,现代航运企业开始起步发展,但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薄利多运”成为航运企业的发展策略。随着国内形势不断变化,航运企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尽力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直至改革开放的春风到来,航运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以改革促进发展,航运企业活力不断被激发,随着开放进程的加快,远洋航运业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国家航运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航运经济体量不断扩大,海洋货运量占全国货运总量的四分之一,代表性的中远海运集团综合实力已经位列全球第四位,港口吞吐总量世界第一,其中宁波舟山港以122405万吨的吞吐量位列世界第一。

从百废待兴到关乎国家命脉的重要产业,航运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航运为支撑,“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同样离不开航运,如今的航运经济俨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支撑,正如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的:“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6)航运安全保障建设成就。航运安全是关乎航运是否能健康存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作为五大基础性交通运输方式,防范化解水上交通安全重大风险,确保国内航运安全,遏制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是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航运企业的重要职责和首要责任。[6]

在航运安全建设方面,首先,从初建打捞救助到如今救助打捞迈向国际一流。培育打捞人才、发展潜水技术、更新打捞救援装备,现如今中国依然成为亚太地区打捞救助的主要力量。其次,从初建船舶检验到与国际接轨,船舶检验管理职责不断完善,检验能力不断提高,检验成果显著。再次,水运通信导航发展迈入新阶段,水运通信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导航保障成绩显著,已经实现了交通信息化发展。最后,引航事业与港航公安不断发展,引航标砖不断完善,阳光引航也在不断推进,港航公安为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中国共产党百年航运建设的历史经验

(1)坚持国际化战略,巩固航运的国际地位。航运是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通支撑。航运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国际化战略是重中之重。远洋航运是走向国际的第一步,1993年2月12日,江泽民为中远集团成立题词:“发展远洋航运事业,促进国际经贸交流。”同年2月,时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李岚清也指出:“要发展海洋运输,促进对外贸易。”远洋航运一直是航运发展的重要方向。

周总理曾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坚持国际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航运发展的重要战略。“光华”轮的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开端。现如今,仅中远海运集团的远洋航线就覆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个港口。现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航运公司,成为了平衡东西方航运格局的重要力量。可见,实现航运发展,必须坚持国际化战略,巩固航运的国际地位。

(2)坚持人民参与,服务人民的航运宗旨。中国航运的发展离不开人民,航运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建国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集体确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指出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科学发展观中,核心是以人为本;[7]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航运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中国航运也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

中国航运的辉煌是由人民创造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的先进典型和突出贡献者,如:为人民服务最光荣的杨怀远、雷锋式优秀船员严力宾、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等。中国航运的发展要服务于人民,历次海外撤侨任务中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70年代,“明华”轮赴越南、柬埔寨撤侨;90年代,“富清山”赴刚果撤侨;2011年,史上最大规模的利比亚撤侨等,为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中国的航运在抗美援朝、抗震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始终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坚持正确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如今,中国的航运已经成长为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始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服务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丝路”是一条经济之路,是一场经济外交,对外贸易是关键,而缺少了航运这一运输方式,对外贸易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航运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相辅相成,服务其的同时自身也不断获得发展。服务于建设“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航运是支持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助力,在提高新经济格局发展的效率与水平、推动开放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来看,远洋航运可有效衔接整合物流服务,保障国际供应链顺畅运转,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8]除此之外,航运是交通强国以及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因此航运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助推航运建设。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航运发展离不开科技,与时俱进是航运强国的要求,如若失去科技创新,航运业发展将停滞。纵观世界,航运科技都在不断更新,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航运业比历史上任何时间都需要科技的带动。历史上中国航运的发展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世界一流的转变,航运科技实现了从向苏联学习到世界水运的中国标准的转变,科技一直在引领着航运发展。“落后就要挨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航运业发展的历程中,从方针到制度,从航运科技机构设置到航运科研管理,对航运科技的建设从未止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说科技是航运发展的动力,那么教育则是科技的源泉。科教不分家,航运教育对航运科技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正如学者提出的:“教育主要任务不是致力于传递知识和储存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9]科技创新与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航运教育领域内,航运院校不断发展,航运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航运人才不断涌现。因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助推航运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航运建设进程中必须不断坚持的发展导向。

(5)坚持安全第一,稳步发展航运。航运安全是红线,没有安全无以谈发展,这不仅关系着航运从业者的生命安全,也关乎国家航运经济的发展安全。中国共产党在航运发展初期就始终关注航运安全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航政发展、救助打捞、船舶检验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

首先,在航运安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航政监管,例如,出台政策、设置机构、提高航标测绘能力等,最大限度的从顶层设计保障航运生产安全。其次,船舶检验是确保航运安全关键一步,船舶检验实力是否过硬,决定着航运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高低。最后,救助打捞作为补救性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航运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中国共产党逐渐摸索着航运安全运行的规律,积累了丰富的航运安全建设经验,这是我国航运业平稳运行,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未来,国际上对于海洋的争夺愈演愈烈,航运安全所面临的传统性风险以及非传统性风险不断增加,航运安全事故关系着国家航运战略发展。因此,坚持安全第一,稳步发展航运是经验也是未来启示。

(6)坚持目标导向,实现航运的阶段性发展。航运建设不可一蹴而就,坚持目标导向,循序渐进。这既包含了与时俱进,同时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航运建设要符合时代要求,顺应国际发展潮流,而实事求是则要求航运发展应从实际出发,不可拔苗助长。历史上,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发展给过我们教训,“大跃进”时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响彻各行各业,航运发展也在“三面红旗”的引导下进入航运运输的“大跃进”时期,最终使得航运发展遭受重大挫折。196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航运业坚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航运业得以重新发展。

细看中国航运,是与数个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同步的,依照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规划,既坚持了与时俱进,又坚持了实事求是。例如:“一五”计划要求发展内河运输;“二五”计划要求以内河为主,远洋为辅……直至如今,“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水运体系建设应取得重要进展。不难看出航运建设是分阶段、有顺序的发展的,这体现了航运建设的目标导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曲折上升的,航运建设应该坚持坚持目标导向,实现航运的阶段性发展。

4.总结

世界历史发展告诉我们—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在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进程中,航运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中国航运与中国的发展同向同行,从过渡时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时期促进对外贸易,再到如今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贯穿中国航运历史的是为建设祖国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航运建设的历史首先是一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开辟航线、抗美援朝、突破封锁等显示出了中国人民勇于奋斗的精神。其次,是一部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史,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体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新精神。最后,是一部爱国奉献史,无论是战争时期冲在一线还是和平时期的大爱无私,中国航运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回望历史,中国航运走过了百年峥嵘,历史定义了过去同时也昭示了未来。如今,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航运站在了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因此,中国航运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续坚持国际化战略,巩固航运的国际地位;继续坚持人民参与,服务人民的航运宗旨;继续坚持正确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助推航运建设;继续坚持安全第一,稳步发展航运;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实现航运的阶段性发展。

猜你喜欢

航运业航运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港口上的笑脸
20世纪初香港轮船航运业的兴起与发展
惠东港口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