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事业单位改革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2-12-17蔡锦迎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监督

蔡锦迎 辽宁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

为了提高优化整合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妥善配置各项资源,规范管理各项经济业务,积极配合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相关改革任务,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事业单位治理效能、服务改革大局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尤为重要。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保障资产安全,促使资金合规使用,还可以提高预算、会计核算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强化内部权力制约,真正起到防腐倡廉的作用。交通行业改革后,事业单位由多家单位优化整合后组成,职责、机构和人员转隶情况都有很大变化,内部控制工作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亟须优化并妥善解决。

一、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后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具体指的就是,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以及执法监督等职能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顺利的达到单位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约定制度实施程序和实施措施,对交通行业内事业单位内所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对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来说,加强内控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实现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经济收支规范化,避免事业单位发生职权滥用行为的有效措施。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角度来说,内控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助力其未来更好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各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国家资金统筹和配置水平。

二、交通行业改革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交通行业改革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总体上表现为:

①缺乏系统性。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和交通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交通行业经历了从分到合、再由合到分的过程,优化整合后的事业单位面临着制度重建、工作流程梳理、内控风险评估等诸多内控管理工作,还要保障单位业务工作正常开展。一些单位没有统一规划,摸着石头过河,用啥补啥,制度建设不成体系,无法涵盖全部经济业务,必然存在管理漏洞,使内控管理工作存在过失风险。

②缺乏有效性。由于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实施,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等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各单位原有内控制度失效,无法形成监督、制约机制,亟须制度重建。

③缺乏时效性。随着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后的不断深入,各单位外部环境、经济活动和管理要求都发生很大变化,各单位原有内控制度无法满足改革后的管理要求,缺乏应有的时效性。

④缺乏专业性。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职责大多由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牵头、兼任,各部门也是临时指派业务工作人员担任内控联络员,无法满足内控建设专业性需求。缺乏专业的内控管理人员,协调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也是限制内控工作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

⑤缺乏风险意识。从整体角度来看,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整体风险防控意识薄弱,他们甚至不了解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仅将内部控制工作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内容浮于表层,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另外,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是在某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就能完成的工作,其属于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开展中,因为没有和效益直接挂钩,所以一直未引起领导层的重视,由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缺少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导致各部门员工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去。另外,在某些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对于内控工作,他们表现出不积极参与、拒绝配合的状态,限制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⑥缺乏必要的内外部的监督。在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具有监督职责,但是,因为有的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有的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内控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让内控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甚至有些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专门的内控监督部门,内控监督工作是由财务人员兼职负责,财务人员既是监督人员,又是被监督人员,难免会让内控工作丧失客观性。

⑦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也开始愈发重视自身信息化建设,但是,因为信息技术和内控工作之间的融合起步较晚,导致内控工作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缺少统一的规划,比如,交通行业事业单位不同业务部门所应用的管理软件是采购与不同的开发商,各类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仅仅是简单的端口对接,信息和数据仍然处于孤立状态,再加上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在构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时候,没有将内控理念融合进去,使得即使业务系统建立完成投入使用后,依然不能自动识别风险,对于各业务部门的风险识别,仍然很大程度的依赖于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大大降低了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2.交通行业改革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内部控制风险因素上表现为:

①单位层面的风险因素,具体表现为内部管理制度制订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关键岗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比如“三重一大”事项相关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未对“三重一大”事项中大额资金进行明确规定,可能导致大额资金事项执行标准不一;发文及征求意见等事项存在未采用公文系统的情况,存在信息泄密的可能性;改革后事业单位成立时间较短,内部工作人员的培训、轮岗等机制还处于建立和探索阶段,尚未落实到位。这种情况不利于整合人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职业能力,不利于激发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等。

②业务层面风险因素,具体表现为预算管理未严格执行定额标准编报项目预算草案,预算编制不够精准可能导致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受资金量掣肘或导致预算资金结转结余等情况。项目预算执行进度滞后,预算执行率偏低,存在预算绩效目标无法完成的风险。政府采购管理存在部门经办人员对政府采购相关知识、法律法规掌握不全面,对政府采购相关流程及注意事项不够熟悉,存在招标需求文件被退回的现象,影响预算项目执行等。

三、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改革后内部控制优化路径

1.优化改革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路径,要注重四个方面:

①要注重系统性。各单位应结合改革实际情况,分析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对照《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加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将改革后的全面经济活动纳入内部控制,特别要做好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重大风险的控制[1]。

②要注重有效性。由于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实施,导致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等发生变化,各单位应重新梳理部门及岗位职责等变化情况,机构、岗位设置和权则分配等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③要注重时效性。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

④要注重专业性。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注重内控专业人才培养,制定内控实施办法,指定专人专班,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内部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提高在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推进事业单位内部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积极推进各层次干部、人才培训进修工作,不断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预算编制、会计审核、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知识和政策,为内控环境的改善提供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在职工作人员岗位胜任能力。

⑤加强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内控环境可以说是内控活动开展的土壤,想要提高内控工作效率,必须从完善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开始。从管理角度来说,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清晰内控工作开展的意义,并引起足够重视,结合企业当前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内控目标,优化内部组织机构,并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机型监督[2]。另外,优化组织设立,加大教育和宣传,保证各部门可以明确自身权责,避免在管理和监督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加强全体员工的培训,向员工宣导内控工作知识和信息,让所有工作人员明确内控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意义,增强全体员工内控意识,确保在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

⑥加强内控监督。监督和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内控工作效能发挥的重要保证,加强审计和监督,可以有效降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各环节出现错误和漏洞的概率。而为了充分发挥监督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作用,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赋予监督部门和审计部门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配备高质量人才,提高审计工作水平[3]。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对内控工作相关信息进行监督,并直接向负责人报告审计情况,及时处理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将审计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对于从主观角度未落实内控制度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

⑦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为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控工作信息化发展步伐落后,导致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大多由人工的形式进行,大大降低了内控工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内控工作错误和漏出的出现概率,难以实现内控目标。为此,作为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在开展内控工作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内控工作信息化建设工作,搭建信息贡献平台,建立各部门业务信息和数据之间的联系,实现不同业务部门数据和信息之间的整合,同时将内控理念渗透到业务工作系统中,提高业务开展自动化水平。及时更新平台信息和数据,建立动态化的、全过程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可以及时发展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放置,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内控工作质量水平。

2.优化改革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路径,应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

①全面识别、系统分析经济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②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全面梳理重要经济业务事项、重要经济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和重大风险隐患,特别关注重要经济活动风险。

③通过全面风险梳理,制定制度重建方案,“先立后破”,在新制度建立前,在国家大政策前提下,选择性执行改革前原有制度,待新制度建立后再废除原有制度,保证制度的连续性,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④通过全面风险梳理,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整改措施,一一对应整改风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例如,改进预算草案编制应综合考虑行业发展规划,严格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定员定额标准及相关工作规范,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采取按月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按季度召开“预算执行综合调度会”等措施,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等[4]。

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为了确保内控工作可以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并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对交通行业事业单位进行充分全面的调查,树立业务活动开展流程,找出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风险,并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约束和指导。

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组建专业的团队,完善选拔聘任制度,为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配备更加专业的人才和团队。对于内控团队工作人员,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选择学习型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和交流,提高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建立绩效奖惩措施,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为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持续推进改革后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内部权力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泛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加强交通行业事业单位经费监管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交通行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交通行业事业单位改革成果的强有力的保障。交通行业事业单位只有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深化改革。

猜你喜欢

交通事业单位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小小交通劝导员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图说交通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