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2022-12-17李东阳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李东阳 成都市兴蓉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走进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交流和对话成为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制度化、规范化等硬性要求,更需要注重企业内部的“软”管理。管理者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发挥文化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除了可以为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方向,还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价值取向。因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一旦固定成型,就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与价值体系,会潜移默化地使公司的职工接受共同价值观,将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企业职工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系相悖时,企业文化可以进行有效纠偏。
(二)凝聚作用
建设企业文化在发展、壮大企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企业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共同认可后,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此时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撑,它能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可与归属。
(三)激励作用
积极且合理的企业文化能够对职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任何的企业文化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满足职工多重需要,并结合相应的措施来调节各种矛盾,促使企业员工认可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企业文化有助于协调矛盾,从内部来说,企业文化有助于协调各部门、各职工之间的关系;从外部来说,可以协调企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四)约束作用
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不同,企业文化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通过这种非强制性的工作氛围,对企业职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一个企业的集体意识、工作氛围、利他精神等文化内容,会在无形中给企业员工心理压力和工作动力,使企业职工在潜移默化中认可并接受企业文化,从而达到约束自己的目的。
(五)优化作用
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精神面貌,积极的企业文化不仅能让职工感受到轻松的工作氛围,还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职工求美、求乐的愿望。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层出不穷,企业文化也应当进行创新,调整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改变工作氛围,优化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有深刻且长远的积极作用,是企业科学稳健发展的“孵化器”和走向现代化的“助推器”。
(六)辐射作用
一个单位的企业文化一旦固定成型,就相当于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与价值观,不仅会对内部职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多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口碑,提高企业价值,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并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七)发展作用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路线,促使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市场调研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制定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及时发现当前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加快对外发展速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度。
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部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企业虽然在不断地加强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实际效果不明显。提炼整理的核心理念和行为准则还没有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更没有真正成为员工的主流理念和主流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有真正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1]。
二是没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对外部展示的是企业形象以及价值取向,对内则发挥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优化等作用。但是,由于部分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导致企业文化成了“画大饼”,没有实践意义,使企业文化只停留在宣传海报、横幅上;有的单位没有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各方面投入有限,导致价值体系与企业标准不明显。
三是企业变革导致各种企业文化观念相互碰撞。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人员流动量比较大,有老员工的离职,同时也有新员工不断加入,新员工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各种文化观念彼此交融的同时,也会出现文化认知、文化观念的不统一。此外,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不适应,对新的企业文化理解不够充分,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工作中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管理者的重视程度
目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支撑各个企业奋力后发赶超、建设绿色低碳生活的强大软实力,一是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应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为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向全体职工传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加与职工的交流次数,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确保企业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划,积极参加各项任务,提高工作积极性,并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促使企业文化可以得到全体职工的认可。二是管理者加强对宣教活动的重视,投入适当的资金,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开展宣教活动,也可制定企业文化宣传片进行系统性宣传。三是注重企业精神文化等内在因素,构建全体职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加强固化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企业中的各部门各职工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实行奖惩制度,加大对优秀职工的评选力度,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2]。
(二)打造更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企业管理中要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解读,从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维度进行细化阐述、分层剖析,建立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
编制企业文化手册,明确企业文化内涵等具体内容,使企业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助力企业发展这个出发点,不断提升企业精神品质、文化品质和职工生活品质,塑造企业新形象。坚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引导职工树立保护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日常的工作生产过程中企业职工要有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企业文化深度诠释、广泛宣传,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三)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固本培元,不忘文化“根本”。中华文化是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从中汲取营养,明确方向。只有对自己的文化保持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仁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厚德载物、惩恶扬善、尊老爱幼等等,并结合新时代的需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拓展并完善;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优势,在特定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以此来彰显传统文化的精神与魅力;使职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优势,提高自身素养,加强自身精神建设,增强职工的文化自信。
(四)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展示企业文化、发展历程、环保投入、管理创新、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累累硕果,向职工传输新知识,传播正能量;制作文化看板,将企业文化理念可视化,渗透性的、潜移默化地对职工进行引导,同时可定期利用知识问答、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及培训等方式巩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坚持以“职工书屋”为依托,及时宣传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新动态新气象,做好政策宣传和形势宣传。企业也可借助党建阵地、职工之家、工会等平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企业文化建设、宣贯相关的活动,将企业文化融入职工工作生活。展示岗位风采,传播追梦故事,让企业文化园地更“红”;发挥群团枢纽作用,不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学知识讲座,组织联谊、运动团体赛、书画展、亲子活动等,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主题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增强职工的社会责任感。
(五)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有榜样的引领。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加大选取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力度,在公司内部形成有责任、有担当、求真务实的价值取向,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利用事迹报道、节目访谈、文艺作品等形式,广泛宣传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道德模范的突出事迹与贡献,树立正确鲜明的价值观;持续推出不同岗位上的先进人物;可以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起到激励与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以及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健全企业的关怀机制,不仅要关心关爱职工的日常生活,对困难的职工及时提供帮助,还要尊重企业职工的劳动成果,要积极宣讲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创造“天道酬勤”的劳动氛围,树立“有劳才有得”的价值观。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加快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六)加快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按照“治事不治人”“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贯彻企业价值理念,做到规范化、定量化、科学化、系统化,制定企业职工行为规范,鼓励企业人员自发地将创造性和自觉性结合起来,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添砖加瓦。重视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制度的融合统一,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明确制度执行的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形成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广泛开展“学背用制度”活动,要求与自己业务相关的规章制度必须熟记于心、信手拈来,并将活动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在熟知企业文化理念内涵、各项体系标准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前提下,对不符合企业文化理念的体系标准,及时修改完善、不断调整、与时俱进,使企业文化理念在完善的制度上“茁壮成长”[3]。
(七)牢固树立主动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树立服务意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按照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和要求,针对性开发产品,使其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提升经济效益,改善员工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服务意识渗透到工作理念中,不仅提高工作水平,还能强化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很多中小型企业,而与国有企业不同的是,此类企业多是从事一些当前新出现的行业,更符合社会发展现状。针对这一现象,国有企业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避免出现经济危机,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应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让每个员工都能站到人民群众角度上思考问题,创造出更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八)提升企业形象和影响力
企业形象的塑造和提升要顺应新时代的特征要求。积极学习新的发展理念,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抓住机遇与优势,为企业高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把企业的产品服务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通过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来传递企业的价值文化,此外也要不断创新,拓宽传播渠道,注意产品质量、维护好企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做好绿色环保、公益慈善、精准扶贫等工作,树立受人尊敬的企业形象。
(九)全力打造文化创新高地
文化创新既要薪火相传,更要顺应时代时势,创新发展动力,激活进步源泉。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提升企业创新发展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创新模式,完善创新路径,解决目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有效避免职工出现“混日子”,展现文化引领驱动、形神融合兼备的新气象。从业务角度出发,加快向高层次、全链条、数字化迈进,通过引入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新动能、打开新空间、塑造新优势。在管理上,开展“三讲提素质,三做促发展”活动,定期通过“讲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做职工引路人”“讲业务知识,争当岗位能手,做职工带头人”“讲传统文化,提升内在修养,做职工贴心人”,实现从“一人读”到“众人讲”的转变,有效提高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增强每位职工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努力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4]。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社会和谐的润滑油和黏合剂,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多措并举,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让全体职工参与总结、讨论好的经验做法,培养、执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保障企业文化能有效执行、长效落实。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文化理论体系是基于组织现状进行的提炼、引导,它也需要不断迭代,当企业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或一套文化理论已经运转一段时间,企业再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对企业文化进行再“析出”,如此循环,企业便能够在发展过程中真正建设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