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将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2-12-17刘静涵
刘 静 涵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 130012)
毛泽东曾提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论述,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够深入有效,与东北抗联将领的开拓创新密不可分。以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领,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言传身教、亲力亲为,颇有建树。因此,重新梳理东北抗联将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总结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性与差异性,更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借鉴。
一、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概况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具有统战性质。其主要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文化、思想程度良莠不齐。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意识到军队内部的思想统一在抗日斗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对此,为促进抗日队伍思想上的统一和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中共中央以及东北党组织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首位,并采取了相关举措。
其一,建章立制,在持久抗战中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关键地位。1932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党必须千百倍的加紧义勇军的改造工作。首先是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战斗员的政治与军事教育……加强游击队的政治工作。”[2]77-781933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2]112,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号召群众参与抗日斗争。5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在接受中央《一·二六指示信》时提出“建立人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与政治部政治委员的制度,加强军队的政治教育”[2]136。7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再次提出“在巩固赤色游击队方面,你们必须首先加强赤色游击队里政治教育,提高队员的政治水平”[2]157。7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进一步强调军队加强政治工作、开展战斗员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自1933年九十月份开始,东北抗联先后制定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政纲》《东北人民革命军斗争纲领》《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了军队内部的相关行为准则、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目的等内容,以及政治工作专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以规范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及其专职人员的行为准则。东北抗联根据抗日战争形势,汲取以往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条例准则,为东北抗联顺利开展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制度支持。
其二,健全、完善政治机关。政治机关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的健全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对此,中共满洲省委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1933年7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军队需要“系统的建立政治委员与政治指导员的制度,政治委员、政治指导员以及军事指导员必须是坚定而且可靠的党员,能够独立的担负起政治军事上领导的责任”[3]33。尤其是在东北人民革命军成立后,军、师、团均设立政治委员职务,连队设立政治指导员职务,军、师两级均设立政治部,军队内部积极开展政治生活。1934年6月16日,中共满洲省委颁布《条例草案》,对政治委员以及政治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宣传形式做了明确规定。8月,中共满洲省委再次提出加强游击队的政治工作以及建立政治委员制度的工作指示。10月,中共满洲省委进一步提出建立政治委员制度的指示,通过规范政治机关制度促进东北抗联政治工作顺利开展。12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东北抗联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尤其在环境恶劣且战争频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战前、战后或行军间隙,结合战斗实际情况开展讨论,解决实际问题。1935年6月,中共满洲省委针对游击队开展政治工作时强调:“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到具体的对象环境,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如政治部、反日会、抗联司令部等)来进行政治工作。”[2]432
军队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以及政治机构的健全,体现了中共满洲省委对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对东北抗联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东北抗联将领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东北抗联持久抗战的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团结全党、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核心力量。为获取东北抗战的最终胜利,以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领,积极开展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的历史成就,使得今天处在敌人侵入的紧急关头的中国有了救亡图存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有了一个为大多数人民所信任的、被人民在长时间内考验过因此选中了的政治领导者。”[4]中国共产党凭其自身强大的凝聚力、科学的决策力以及广泛的动员力,在持久抗战中铸就了牢不可破的领导地位,并领导东北抗战最终取得胜利。
第一,通过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有效促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工农民众以及爱国志士积极参与抗日战争。1933年7月1日,中共满洲省委提出“运用正确的布尔什维克的路线及坚韧的群众工作,建立起党及无产阶级在反日游击运动中的领导权”[3]32。次年7月,中共满洲省委再次提出“‘在反满抗日游击队’中的工作,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立党的领导”[5]76。1934年8月15日,中共满洲省委进一步强调党的领导权问题是抗日战争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尤其是1940年后,东北抗联在与中共中央失联的情况下,仍未放弃与中共中央建立联系。以上中共满洲省委的相关指示中,无不体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地位。东北抗联高级将领杨靖宇、周保中、冯仲云、李兆麟等均通过传播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以稳定党对东北抗联的绝对领导。
杨靖宇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号召,开展抗日救国思想的宣传工作,主要通过建立政治机关,运用纪念日,开展军事培训、讨论会以及阅读报刊等形式教育东北抗联战士,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的战斗意志。有人曾经问杨靖宇:“共产党中央在关内,我们在关外,怎么能够领导上我们呢?”[6]230杨靖宇回答:“只要我们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那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了。”[6]261尤其在受日伪军的严密封锁,与上级党组织处于失联状态的情况下,杨靖宇实施两次西征,仍想方设法谋求与党中央建立联系。由始至终,杨靖宇始终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运用不同的形式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魏拯民在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任职期间,除了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还教育东北抗联指战员:革命不能仅凭一腔热血,更要时刻在思想上丰富自我,并且强调“政治是武器,它不但能使我们进步,更能有力量打击敌人……咱们向老乡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起来打日本鬼子,这就是政治工作,咱们抗联的每一个指战员都要是个政治宣传员。”[7]
周保中曾多次警示战士:“宁肯为民族解放而流血,保全革命的贞操和气节,不能丝毫放弃共产党的主张,不能变更共产党革命的态度。”[8]1937年后,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络,周保中多次委派专人前往关内,并亲自赴苏试图与中共中央重新建立联系。尤其在1940年召开的伯力会议上,周保中强调“东北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共产党员,要执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9]。
李兆麟于1933年10—12月期间多次往返珠河进行巡视工作,并在此期间,承担了哈尔滨党组织培训班的教育训练工作。张瑞麟因斗争负伤前往哈尔滨休养,其间在训练班进行理论学习。张瑞麟对李兆麟的授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深受影响。次年1—4月,李兆麟先后两次前往海伦,与雷炎(即李辉)共同深入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号召工农民众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冯仲云在南满各游击队传达《一·二六指示信》精神过程中,虽充满艰辛,但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反日游击队的绝对领导,他认为“做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毫不犹疑,勇敢坚决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10]。1937年后,东北抗联与中共中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失去联络,处境十分艰难。1939年9月18日,冯仲云远赴苏联寻求帮助,促成了1940年伯力会议的召开,为东北抗联入苏整训和进行小部队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李兆麟以及冯仲云的努力下,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得以有效宣传,激发了工农民众以及抗联战士的爱国热忱和革命斗志,从根本上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
第二,通过健全政治机关,有效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创建了各级政治机关,设立了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人员。1934年,中共满洲省委先后颁布《条例草案》《中共满洲省委关于当前工作任务致汤原县委的指示》《中共满洲省委为粉碎冬季大“讨伐”给全党同志的信》,要求建立健全各级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中共北满省委于1940年3月8日颁布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明确强调了东北抗联建立政治工作专职人员工作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在其指导下开展部队政治工作的统一性。为此,东北抗联将领遵循相关指示精神,健全各自军队中的政治机关,制定相关政治工作制度,促进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杨靖宇对政治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划,其中,团、连、排各级均配备政治工作专员,师均设有政治部,团专设政委职务,连专设政治指导员职务,排专设宣传干事。新队员加入东北抗联队伍之初,均接受政治工作专职人员的思想教育。杨靖宇时常在各级会议上对军队的政治工作予以指示,明晰政治工作的任务、目的等,以此巩固党的绝对领导,促进军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赵尚志任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时期,根据《条例草案》的指示精神,在军队内部军、师、团均设置政治部,各团及其附属连队均设置政治指导员,明确军队政治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以及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赵尚志还特别注重军队政治工作人员的筛选工作,尤其是省委委派和抗日斗争中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均得到重用。
周保中在各同盟军内部设立政治指导员制度,并在军队内成立识字小组、政治研究班等,加强战士的思想认识水平,以提升战士的战斗素质。
第三,加强军队党的建设,有效稳固党的领导地位。1933年7月25日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建立游击队党的组织,健全支部生活,统一党的意志与领导,每个党员要成为最模范的战队[斗]员,每个支队中必须有党的组织,必须建立党领导的骨干,自下而上的重要军事领导者,要保证是最可靠的坚定的党员。”[2]167
杨靖宇十分重视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实行“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组织建设原则,师部设置书记专员,团、连均设有党部,各排、卫队连设有党小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建立后,军部、所属师、团均设有党部,各级党部、党支部及党小组定期召开讨论会,以确保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他曾教育连以上干部:“打日本必须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个路线已经有了,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进行抗日斗争。”[6]230
周保中以健全党组织的方式,维护了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周保中领导东北抗联第五军时期,军、师两级设立了党委以及特支,连设立支部,秉持“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各团、连均专设政治委员、政治指导员职位,时常开展党组织活动,丰富组织生活的多样性,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以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实力。
哈东支队创建之初,李兆麟与中共满洲团省委特派员晓梦(即韩光)根据党团组织发展情况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设措施,主要有短期内各队健全党支部、党小组及其成员;创建士兵委员会赋予其实权;侧重加强青年的调动;开展识字班、唱歌班;构建反日会、青反同盟等反日团体。在日本侵略者的重兵“讨伐”之下,东北抗联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同时,军队内部受到左倾关门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长期侵扰,导致军队内部的协同作战也举步维艰。1937年8月1日,李兆麟起草了《关于部队中党的工作》指示信,要求“各班、排内成立很有力的小组,要加强领导。这一党的小组是党工作的基础,党员要在群众间真正能起领导核心作用……要在最近马上建立起支部新生活来。”[2]620同时,根据中共北满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以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部队建设。
在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人的努力下,党组织建设工作得到有序发展,维护了中国共产党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团结了东北抗联队伍的斗争力量,促进了东北抗联坚定的革命意志,是东北抗战制胜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东北抗联在持久抗战中获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共满洲省委和东北抗联高级将领对党组织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提升共产党员以及工农民众的思想认识。
第一,加强军政干部培养,提升领导能力。1934年8月6日,中共满洲省委在《怎样训练干部》中提出“必须纠正那些脱离实际生活专讲空洞的原理原则的学院式的研究,或者是忽视学习研究革命理论的事务主义”[5]360。1935年6月3日,在《六三指示信》中,明确提出东北党组织的干部政策亟须调整,并强调“要决心的真正的培养成千成万的党、团及群众的干部。对于领导的干部,要坚决的从游击队中、地方党部中、支部中抽出人来给以专门的训练”[2]437。1936年7月,中共南满省委提出“应当大胆的提拔成千成万的新干部到各级领导机关中担任工作,除此以外,还应当设法办训练班,对于军事和党的干部的培养,应下很大决心培养”[11]。这些加强干部培养工作的指示,得到了东北抗联将领的坚决贯彻执行。
杨靖宇强调加强东北抗联领导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东北抗联高级将领深入研习军事知识,并在抗日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提升军政干部的军事理论水平和战略战术水平。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成立之后,杨靖宇提倡军队充分利用战前、战后两个关键节点定期召开战术研讨会,前者主要体现在军队行军至新的宿营地,根据地理形势以及敌军实际情况,开会研讨制定行之有效的对敌战略;后者则开展讨论、总结战时的经验与教训,以提升军政干部的领导能力。
赵尚志十分重视提升军政干部的政治素质,他提出“由量向质转换”的治军思想,“质”实际上指的就是部队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12]219。在他任职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校长期间,亲自制定了《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临时简章》等系列规章制度,规定了创建宗旨、组织原则、教育选任、课程设置、班次分类、经费来源等。1936年8月,东北抗联第三军改编完成。
冯仲云在提升干部政治素养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1942年8月东北抗联教导旅正式组建后,冯仲云担任旅政治部情报科长,其编译整理了苏联《真理报》《红星报》等报刊中关于东北抗战的讯息,并向各连队的政治教员进行宣传讲解。除此之外,冯仲云还教授东北抗联教导旅的政治理论课,为东北抗联战士剖析国内外战争局势,传达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理念,有效提升了东北抗联战士的政治觉悟。
第二,构建抗日合力,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毛泽东提出“坚持民族统一战线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13]。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先后发出了《一·二六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八一宣言》,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各种策略方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对此,杨靖宇教育“汉族干部战士要克服大汉族主义,与朝鲜族干部战士相互间要像亲兄弟一样,不分彼此”[6]207。1936年2月,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领导人联合发布《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表示凡参与东北抗战的反日武装力量,不论出身、不论宗教信仰、不论国别,只要与东北抗联抗日救国目标相一致,均可联合抗日。
魏拯民认为各民族间团结协作是促进人民革命军、救国军以及其他义勇军联合抗日、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键。1933年6月,魏拯民在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讲解工作时,将东满地区的抗日武装比喻为“五指”[14]187,并强调:“五个手指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五指只有互相依存才有力量,只有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才有力量。”在中共东满地区,民族团结抗日成为这一阶段最有成效的工作之一。
为深入贯彻统一战线政策,赵尚志针对不同的抗日武装采取不同的政策:针对日伪统治,通过号召哗变或缴械的方式引导其共同抗日;针对首领,采取枪毙或罚金的政策;针对普通战士,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后释放;针对伪满长官,执行军事制裁;针对下级军官及伪满士兵,进行思想教育后释放。与此同时,为竭力争取、团结抗日义勇军,赵尚志亲自奔走于各义勇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以及共同抗战的军事主张,并指出:“只靠仨一群俩一伙的,不统一,白给敌人造机会的干法,还想打胜仗?……要干大家干,而且谁也不要给谁扯后腿,白让日本人捡便宜,要紧的是大家抱成团,绝不三心二意的,才能把日本人打回他的老家去。”[12]167
周保中则不惧危险深入自卫军、救国军内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了绥宁反日同盟军的建立和壮大。周保中还积极贯彻落实中共满洲省委各民族联合抗日的号召,于1935年2月10日宣告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成立,并发表宣言,提出:“‘东北反日联军第五军’就是中国人民反日救国自己救自己的武装”“虽然以工人农民为主,但凡是大中华民国的国民,不论你是地主、资本家、学生、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小商人、小手艺人……就是反日的高丽人、蒙古人,都应该亲密的联合的。”[15]
1934年4月中旬,中共满洲省委派遣李兆麟前往珠河开展政治教育工作。他提出东北抗联与山林队、义勇军的区别在于东北抗联具有更为独立的战斗意志、更为正规的军队组织形式,以及更为明确的军事行动纲领。李兆麟对军队内部出现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持反对态度,并指示对统战部队的教育工作要有耐心,尤其面对收编部队中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上层人物,要充分发挥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以提升各收编部队政治思想意识。
瓦解伪满军工作是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之一。1932年6月,北方各省委联席会议提出“丝毫不应放松‘满洲国’军队的瓦解破坏工作的进行,目前尤其主要的必须利用一切可能争取反日战线上的士兵群众(如北满等地)”[2]67。1933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充分利用伪满军士兵的不满情绪,以引导其哗变的方式开展瓦解工作的指示。1934年10月,中共满洲省委再次强调伪满军士兵的瓦解工作在抗日游击运动中的迫切性。1940年3月8日,东北抗联提出利用敌军的矛盾与弱点引导其发动哗变或是保持中立的方式开展瓦解敌军的工作。
针对日伪军中处于中立地位的动摇者,杨靖宇强调要加强对伪满军的策反、瓦解工作,引导其弃暗投明,倒戈哗变,积极参与东北人民革命军共同抗日。杨靖宇还提醒抗联战士可以通过喊话的方式激发伪满军的爱国意识,引导其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1935年5月16日,杨靖宇及其所率部队在铧尖子附近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之际,杨靖宇命令战士向敌军开展政治攻势,随即战士们高呼“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口号,唱起了“伪军士兵歌”等歌曲。此举致使伪满军颇受影响,遂调转枪头,向日军进攻。
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相关指示精神,周保中在《告“满军”官兵书》中号召伪满军勿受谣言蛊惑,引导他们倒戈抗日,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此外,周保中通过散发传单、往来信件等形式,在伪军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并委派地下工作者潜入伪军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等工作。在周保中的周密部署与动员下,宁安伪森警、伪军第三十八团机枪连、伪军第二十九团等部队先后哗变,积极参与抗日斗争。
李兆麟在珠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期间,珠河、延寿等地的敌伪军亦纷纷倒戈。针对这种情况,东北抗联提出“把他们编制到我们领导之下来,再进行和加强下层弟兄的政治教育工作,排除上层中坏的分子之工作就比较顺利,同时更能把下层很快地完全夺取过来,以便改造为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之一部分”[16],以利于团结各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战。
第三,团结工农民众,开展群众工作。团结工农民众是东北抗战获取最终胜利的另一关键性因素。加强群众工作,维系军民关系是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1933年2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在群众中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发动群众的反帝斗争,采取游击战术开展游击运动”[17],“吸收最广泛的矿工码头工人、伐木工人、雇农以及贫农中农参加到队伍中来”[2]167,号召工农民众积极参与、援助抗日游击战争。1934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提出“尽量的吸收成群的工农分子,特别是工人和雇农分子及农民武装自卫队、青年义勇军到游击队里来,几倍的十几倍的来扩大游击队”[5]183,表达了中共满洲省委紧密联系工农群众,注重群众工作,吸纳工农民众参与抗日斗争,形成抗日合力的愿望。对此,东北抗联将领在实际斗争中加以贯彻落实。
杨靖宇提出军民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时刻要求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军队纪律,要求干部、战士以革命军人的行为规范,严禁因战斗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要求领导干部利用战争间隙时间,向工农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引导工农民众支持、参与抗日斗争。
因日军采取“归屯并户”,东北抗联被迫转移至原始森林活动,与工农民众的关系越发疏离,沟通不畅。对此,魏拯民提出委派专人潜入城镇以及“集团部落”中开展群众工作,与工农民众建立亲密联系。魏拯民还提出,“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必须在其所到之处同群众进行密切联系,去帮助群众,组织群众。要彻底改变那种只顾打仗不去联系群众和组织群众的单纯军事观点”[14]317。由于密切联系群众在东北抗战中的重要性,魏拯民特将其独立成章编写进政治读本。
东北抗联第三军成立后,赵尚志意识到某些部队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紧张关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他提出:“一些反日义勇军被我们收编之后,可能用我们的名义在群众中任意掠夺、绑架。假定我军不能调节这种复杂关系,不是过早破坏统一战线,就是脱离反日义勇军和广大群众。因此,我们应经常在反日义勇军中给他们以政治教育,告诉他们,反日部队不能掠夺百姓,脱离广大群众就是在孤立我们自己。”[12]217-218
为加强群众工作,周保中提出“除作战以外,要求军队到地方(主要是农村)要做群众工作”[18]。面对日本侵略者军事上、政治上、物质上等全方位的封锁,周保中再次提出:“我们要积极深入群众,开展反封锁、反分化斗争,打乱敌人的计划,粉碎敌人的阴谋。”[19]在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均要求战士深入农村,对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工作,并在军队中设宣传队、宣传员,通过张贴标语、发布传单、召开集会等形式进行抗日救国主张的宣传,以激发工农民众的爱国热忱以及民族独立意识。
冯仲云十分注重群众关系,主要体现在与李兆麟的往来信件中,多次表示在军队中要做好群众工作,他提出:“我们与群众之间关系,绝不是单纯的亲密,而是要互相信任。”[20]1937年7月,冯仲云再次强调群众工作在东北抗战中的重要性,提出“我们现在的工作主要依靠群众的关系密切”[21]。冯仲云通过东北抗联的革命实践证明了军民关系在东北抗战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第四,注重政策普及,做好宣传工作。东北抗联是一支具有统战性质的部队,为了加强部队的凝聚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东北抗联将领十分注重军队的政治宣传工作。
杨靖宇经常亲自向干部、战士宣讲战争形势、斗争任务等问题,定期召开讨论会,引导战士表达思想、提升觉悟、坚定斗志。同时,各连、排还创建识字班、研究小组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杨靖宇还通过《救国时报》等革命报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以及国际战争局势,他在该报刊登多篇文章、信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此外,杨靖宇还定期出版《人民革命军报》《青年义勇军报》《吉海路工人报》《人民革命军画报》《青年义勇军画报》等报刊,通过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图文向工农民众、军队士兵宣传革命道理。
魏拯民为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支抗日救国的爱国军队,既要有英勇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决心,也要有文化知识。”正如其写给杨靖宇的信中所说:“培养一支能文能武,既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素养的抗日救国部队,应该是我们第一路军理想的追求。”[14]303魏拯民耗时半年,亲自编纂了一本《政治读本》,并将政治问题撰写入册,用汉、朝两种文字印刷成册。该书文字言简意赅,内容深入浅出,既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又融入了文化学习的需求,深受东北抗联干部、战士的喜爱。
为提升军队的政治素养,赵尚志利用节日、纪念日对抗联战士进行政治宣传教育。东北抗联第三军设定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等10个节日、纪念日,利用团拜会、联欢会等形式开展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演说、宣讲,以此激发抗联战士们的抗日热忱以及抗日决心。
李兆麟在中共北满地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提升抗联战士的革命觉悟。他时常以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的方式宣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及其抗日救国主张。李兆麟做思想政治工作最显著的成效是对东北抗联独立师祁致中(祁明山)所率部队的改造工作。祁致中所率领的东北抗联独立师的部队成员思想层次良莠不齐,北满党内左倾关门主义较为严重,独立师的建设工作步履维艰,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李兆麟通过讲解党的政治主张,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了祁致中的疑虑,使其本人以及部队的政治素养均有所提升。对此,周保中高度评价道:“亏了北满省委正确决定由张寿篯同志去和缓了限制了关门主义左倾乱干的办法,祁明山却表示了许多对共产党的忠实,对民族解放斗争的决心,接受了寿篯同志整理和改善军队许多的提议。独立师的发展和巩固,完全可以随着党的领导路线和工作进行转移。”[22]在李兆麟等人的筹划下,独立师顺利从民间自发抗日武装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后编成东北抗联第十一军,祁致中任军长。祁致中因战功卓越而享有“祁老虎”的盛誉,成为东北抗联队伍中的骁勇战将。
东北抗联在持久抗战过程中,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关键性地位,尤其是东北抗联将领根据中共中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逐步总结东北抗联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教训,形成独特的方式方法,大大提高了东北抗联的凝聚力、战斗力,把东北抗联打造成了一支具有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战斗意志顽强、独立自主作战的钢铁队伍,从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东北立下了不朽功勋。同时,也为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