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军事“攻心术”及其实践应用
2022-12-17韩西雅
◎韩西雅 杨 静
(1.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滨州市东城中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王阳明研究非常之多,阳明学在当下已成为显学。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在哲学上的成就过高,也使得学界将其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哲学、教育学等方面,而忽视了其对中国古代军事的贡献,作为一代“兵儒”典范,王阳明的军事思想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治军。本文主要探究王阳明军事心理思想中的“攻心术”在其军事活动中的实践运用。
一、王阳明攻心术及运用
作为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不仅在哲学领域具有极大造诣,在军事领域也堪称杰出。《明史》赞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①作为一介文臣,王阳明自小接收传统儒家教育,后继承发展“心学”,形成自身的哲学观点,加之熟读兵书,致使其战争观受儒学、兵学和自身哲学的多重影响,造就了王阳明兵儒结合,将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融入军事作战理论之中的独特军事思想。他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很好地运用了“此心不动,随机而行”②的心理战术,他认为“用兵之法,伐谋为先,处夷之道,攻心为上”③。这与三国时诸葛亮征伐南中时马谡提出的“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④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攻心术”,意指通过观察总结对方心理状态,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精神或心理上瓦解对方防线,使其臣服。在用兵作战过程中,“攻心术”即掌握对方的心理弱点的前提下,通过用计、展开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等方式,动摇对方心理、意志,破坏心理平衡,从而瓦解敌人的斗志,以此达到取胜目的的一种方法。
“攻心术”并非王阳明独创,最早见于《孙子兵法》十三篇:攻心为上,攻城其下。可见“攻心术”孙子早就提出。同样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云:“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强调“攻心术”关键在于设法改变对方将领的决心和意志。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败其实就取决于主帅的抉择,主帅的抉择如果对了,那么这场战争就胜利了;他的抉择如果错了,这场战争很可能就失败了。但《孙子兵法》仅仅只是提出了“攻心”的理论原则,至于具体如何“攻心”,孙子语焉不详。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使此方法真正得以实践,而明代大儒王阳明在平叛、息乱的军事实践中更是将这一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以下就王阳明“攻心术”在其军事活动中的实践运用做简要分析。
(一)平南赣民变
江西南部因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农业发展生产,又因此地贪官污吏扎堆,对百姓剥削掠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民生困苦,百姓民不聊生进而奋起反抗,明朝中后期里甲制度崩溃,大批流民成为流寇,使得这里匪患丛生,给当地百姓和官府造成不小的麻烦。正值这种恶劣的局面,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将自己颇为赏识的王守仁推荐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帮助大明王朝处理这一久患之疾。
此次平定此南赣民变,王阳明注重攻心战,采取“攻心为上”的主张,每战之前必定要有檄文发出。而被后世称之为《告谕浰头巢贼》的檄文也在这个时候写出,战争中檄文的作用多是用于在心理上震慑敌方,大多霸气威严,彰显气势。但王阳明的告谕不同于一般公文,多寓于感情,使人读之动容。在平浰头“贼”时,王阳明发表《告谕浰头巢贼》便推心置腹,循循善诱:
尔等以是加人,人其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尔宁独不知……此等苦情,亦甚可悯……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扶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⑤
从文章言语可以看出,王阳明设身处地地深入体验理解对方内心世界,层层剖析对方心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投降,不想对平民多动刀兵,以免徒增伤亡,哀悯之心,感人肺腑。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据《年谱》记载,王阳明这一心战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就有黄金巢、卢珂等酋长前来投降,剩下的横水谢志山、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这三股匪众虽尚未接受招抚,但已是思想动摇,精神涣散,且疑且惧,斗志已然瓦解。
(二)破宸濠叛乱
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可以说是王阳明一生军功的顶点,在此战役中王阳明连施三计,使得“攻心”之战打得可谓漂亮。
王阳明在此次战役中首先采用了缓兵之计。起兵之后王阳明分析当时的局势,认为“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⑥,所以王阳明施以疑兵之计来为官军争取时间。他多遣人到附近府县发放告示,谎称:“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⑦此告示一出,宁王在出兵方面变得犹豫起来。与此同时,王阳明又施反间计离间宁王与其谋臣、属下之间的关系,给其谋士李士实、刘养正送蜡书,伪造二人投降之假象,从而使其将帅互相猜忌。朱宸濠果然起了疑心,认为此事有诈,决定先按兵不动进行观望,这为王阳明集结官军和部署军事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朱宸濠在南昌滞留了十多天没敢出兵,却发现官军迟迟未到,朱宸濠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王阳明的缓兵之计,于是他立刻召集谋士商量对策,决定立刻发兵,《明史》记载宁王朱宸濠“留宜春王拱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⑧。而王阳明料到宁王必然会出兵攻打安庆,等到叛军倾巢而出,王阳明即刻率兵攻打其老巢南昌,想用“围魏救赵”之计解安庆之危。
身为宗室反叛朝廷,宁王出师本就名不正而言不顺,因而士兵气势不足,军心涣散,极其容易被挑拨。王阳明看清这一点进而展开攻心战。在攻克南昌之后,王阳明便发出告谕称:“凡胁从皆不问,虽常受贼官爵,能逃归着皆免死,能斩贼徒归降者皆给赏。使内外居民及乡导人等四路传布,以解散其党。”⑨之后王阳明又让人战前用竹木准备了数十万免死牌,上面写着一行小字:“宸濠叛逆,罪不容诛,胁从人等,有手持此牌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此举一出,敌方军心涣散。朱宸濠大势已去,这场密谋十年的叛乱,王阳明仅仅用了35天的时间便将其平定,由此可见,王阳明军事“攻心术”的巨大作用。
二、王阳明攻心术之影响
中国古代名将如云,一生从无败绩的将领也不只王阳明一人,但纵观如云战争,王阳明成功之处不在于赢得了战争,而在于以最小的代价赢得了胜利。如前所述,王阳明无论在平南赣民变、破宸濠叛乱还是息思田族乱中,均非常重视“攻心术”的运用。他在平乱过程中通过舆论宣传、用计等手段攻敌之心,迷惑、瓦解对手,注重剿抚并用,征服人心,目的都是为了用小牺牲换大胜利。这种“攻心术”不是一种玄学,而是一种哲学,是王阳明心学在军事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心学与兵学的成功结合,为兵儒融合带来了新发展。
(一)对当时的影响
从政治方面讲,战争对于当权者来说或许是开疆扩土,巩固自己权力的舞台。但战争没有胜者,一场战争的开展意味着数之不尽的士兵战死沙场,意味着灾难的降临,无数普通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有时候当权者不惜一切打赢战争,其目的在于巩固统治,然不惜一切代价的战争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势必会引起百姓的不满甚至反抗,正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如果百姓这个“根本”都不稳定,又何谈统治稳固。王阳明在其军事活动中运用“攻心术”,使得战争取胜的同时还付出了较小的代价,不仅减轻了百姓的苦难,也平息了民变、叛乱,对稳固明朝中期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经济方面讲,一场战争即使胜利也必然会耗费巨大,明朝当时的实际情况难以应付对内、对外战争的支出,“攻心术”在军事活动的运用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兵法的最高境界,对大规模战争的规避,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减省了征伐过程及战后稳定秩序的成本,大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军事方面讲,王阳明运用“攻心术”迅速平息了民变、叛乱,缓解了明朝中期内忧外患的军事危机,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不仅如此,王阳明的军事“攻心术”的成功实践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学理论,为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民族关系方面讲,广西土酋卢苏、王受二人原无反叛之心,其武装反抗也是被逼无奈、铤而走险。他们本身也希望投降,王阳明恰恰猜透了其用心,所以用招抚的方式平定广西少数民族族乱,达到了最有效的结果,不仅成功解决了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再一次战争给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灾难。族乱平定后,王阳明通过一些抚恤措施,在化解矛盾的基础上成功征服了人心。王阳明凭借“心学”智慧,从根本上巩固了平乱成果,改善了明朝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得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真正得以长治久安。
(二)对后世的影响
一介文臣带兵作战竟百战百胜、从无败绩,一方面是王阳明自身能力突出,排兵布阵、作战水平优异,另一方面便是他将心学与兵学的巧妙结合,“攻心为上、用兵其次”。王阳明“心学”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知行合一”思想主张深深影响了明朝中晚期的思想,同样他的军事思想也随着“心学”的发展深深影响了明朝后期和后世军事行动。
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王阳明堪称明代儒人将兵的典范,兵儒融合的运用为后世“儒将”或“文臣领兵”者树立了很好的效仿模板,其“攻心术”等军事思想也多后世之人所借鉴。较为典型的代表便是明朝中后期号称“儒将”的戚继光,作为名将,戚继光在治军理论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和创新,其书《练兵实纪》也号称为我国古代治军理论的典范,在《练兵实纪·练将篇》中,戚继光强调练将要重视“正心术”,注重品德高端、心术端正,“理明而后识定”,这是因为戚继光尽管出身将门,但其早年师从儒生梁玠,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军事行动不再是简单地武力压制,而知注重心学与兵学相融合,这也使得兵儒交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王阳明“攻心术”的影响绝不止于明朝,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曾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他们也深受王阳明“攻心术”的影响,尤其是左宗棠在其军事活动中曾多次使用“攻心术”。左宗棠抚浙,受命镇压太平军,浙江太平军数量众多,面对以少敌多的局面,左宗棠采取了“攻心为上”的方式,采取诱降策略,他派人到处张贴告示,提出许多诱降的措施,为太平军将士叛降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心理上挑拨对手,进而瓦解人心。这一措施使得太平集团内部出现矛盾,加速了衰亡。
王阳明“攻心术”的军事思想同样在国外备受尊崇,尤其是日本。日本“军神”之称的东乡平八郎有一块上书“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终身佩戴在身。他个人非常崇拜王阳明,其军事活动也受到王阳明的影响。日俄战争爆发,东乡平八郎面对的是俄国舰队最高指挥官马卡罗夫,马卡罗夫是极为出色的一位海军将领,其经典著作《海战论》在当时举世闻名,当时世界上有一种说法:谁想成为海军司令就必须读这部经典著作。东乡平八郎也读了这本《海战论》,但他不是为了学习海战的一些战略,而是为了寻找马卡罗夫人性的弱点,后来他分析出马卡罗夫这个人爱冲动、易急躁。所以在每次作战中,东乡平八郎专攻其弱点,成功击败了俄军。
三、结语
纵观以上军事活动,王阳明在战争中注重剿抚并用和攻心为上,尽量避免战争的大规模发生和无谓的伤亡。究其原因是因为王阳明从心底里就不认同战争,他以民为重,希望无辜的百姓可以早日摆脱战争之苦,这体现了王阳明“以民为本”的战争观。而王阳明之所以能在上述几次军事活动中将“攻心术”运用得恰到好处,原因在于他对人性的洞察,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而人最重要的因素是“心”。在战争过程中,他从不将人标签化,将士兵和敌人作为取得胜利的工具,而是“喻于义、喻于利”,攻破对手的心理防线,这也自然能够攻破对方的堡垒防线。
纵观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创造了太多奇迹,人心立德,哲思立言,加上其战无不胜之事功,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三不朽伟人之一。王阳明将所悟之心学与兵学相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军事心理思想,并成功运用于其军事活动中。尤其是其“攻心术”更是在平南赣民乱、破宸濠叛乱、息思田族乱等军事实践中运用得淋漓尽致,这种军事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朝代带来了胜利,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军事活动的开展。
注释:
①⑥⑦⑧(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170页,第5162页,第5163页,第5163页。
②吕峥:《明朝一哥王阳明》,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180页。
③(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绥柔流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年版,第650页。
④(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谡传》,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83页。
⑤(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告谕浰头巢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61页。
⑨(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阳明先生行状》,上海古籍出社1992年版,第14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