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
2022-12-17徐金平姜海平周晨
徐金平 姜海平 周晨
(1如东县河口镇综合服务中心,南通 226463;2如东县植物保护站,南通 226400;3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南京 210036)
如东县是江苏省粮食生产大县、江苏省优质中粳水稻生产优势区域,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6.0×104hm2左右,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是全县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如东县水稻生产上的农药使用量占比较高,且以化学药剂为主。近年来,如东县水稻上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暴发性强、流行性病虫害发生频次高,出现了病虫抗性上升、防效下降、稻谷农残超标、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1]。因此,研究水稻减药控害增效关键技术,严控水稻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水稻品质和安全,成为了当前如东县水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2018年—2021年如东县依托江苏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绿色防控创新团队项目、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等,试验示范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农药减量控害、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为进一步促进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化学农药减量使用、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保护生态环境,笔者拟对如东县水稻减量控害技术要点、推广措施以及推广成效进行总结和介绍,以供周边地区参考借鉴。
1 水稻农药减量技术
1.1 推广种植抗(耐)病品种
选择抗(耐)病品种不仅可使水稻发病轻、用药少,而且环保、经济。近年来,如东县淘汰了较感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武运粳24号”“华粳7号”等品种,推广种植了“盐粳13号”“盐粳15号”“宁粳7号”“宁粳8号”“扬育粳2号”等抗(耐)性强的水稻品种,显著降低了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几率,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为害,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1.2 种子处理
采用选种、晒种及药剂浸种、拌种等方法,对防治种传病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药剂浸种、拌种,既能预防灰飞虱和蓟马,又能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还可壮苗,有效减少了病虫害防治次数,减轻了环境污染。防治方法:用氰烯菌酯+杀螟丹进行浸种或拌种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或用奥拜瑞拌种预防灰飞虱、蓟马和恶苗病,壮苗效果也十分显著。
1.3 无纺布隔离育秧
秧田覆盖无纺布既是一条保障秧苗健康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又能防止鼠类、鸟类取食为害,且可有效阻隔灰飞虱在秧苗上传毒和一代二化螟、大螟在秧田里产卵,还可减轻因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培育整齐、健壮的秧苗。
1.4 性诱剂诱杀害虫
性诱剂诱杀螟虫具有高效、无污染、无毒害、专一性强、不杀伤天敌等优点,是绿色、环保、安全的防虫技术。投放时间为水稻大螟、二化螟一代成虫始盛期至最后一代成虫盛末期(即4月20日至9月30日),性诱区每667 m2放置1个新型飞蛾性诱捕器,内置诱芯1个,每2个月更换1次诱芯。诱捕器放置高度宜高出作物20 cm左右,诱捕器之间距离30 m,采取横竖成行、外密内疏的模式放置[2]。性诱剂诱芯及诱捕器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5 种植香根草诱集螟虫
利用水稻大螟、二化螟雌成虫偏爱在香根草上产卵的特性,在稻区内种植一定比例的香根草,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同时杀死取食的孵化幼虫,从而减轻水稻大田螟虫危害。香根草的最佳种植时期为3月底至4月初,以分蘖苗移栽在田埂上,田埂之间间距30 m左右[3]。香根草耐旱、耐渍、无匍匐茎,只开花不结籽,只能进行无性繁殖而不会杂草化,因此,大量种植香根草诱集水稻螟虫对生态系统安全。
1.6 释放赤眼蜂防控鳞翅目害虫
赤眼蜂成虫可在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寄生。于害虫产卵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进行人工释放赤眼蜂,共释放3次,每次每667 m2稻田均匀释放约10 000头[4]。选择晴天或阴天上午放蜂,让赤眼蜂在放蜂器内自行羽化,羽化后其可于放蜂器口自由飞出,在稻田内迅速寻找靶标害虫(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等)的卵粒寄生,并繁衍后代。
1.7 种植蜜源植物保护利用天敌
种植蜜源植物(显花植物)芝麻等,既可为害虫天敌提供优质的糖源(花粉、花蜜、蜜露等),还可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起到聚集天敌、提高天敌交配繁殖效率等作用。芝麻花期较长,开花时间可持续60 d左右,通过分批种植,在田间的开花时间可从6月一直持续到10月,同时芝麻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芝麻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1.8 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
生物农药具有毒性低、防治效果好等特点。当病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井冈·蜡芽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选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选用甘蓝夜蛾NPV、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选用金龟子绿僵菌防治稻飞虱。
1.9 健身栽培
健身栽培的重点是平衡施肥、科学管水、健株抗病。采用适期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肥水科学管理,培育壮秧,增强植株抗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危害。据调查,采用健身栽培技术的稻田,可抑制纹枯病、稻瘟病、基腐病等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
2 采取措施
2.1 加强监测,准确预报
既要加强水稻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又要深入田间,加强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动态监测,切实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特别是针对“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动态,要准确发布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信息,及时指导农民全面实施综合防治,从根本上遏制病虫害的发生。
2.2 领导重视,政策扶持
根据江苏省、南通市等相关业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如东县成立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制定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责任,保障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时督促检查示范推广工作的实施进展,及时反映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纳入年终重要考评内容,为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3 建立核心示范基地
建立水稻核心示范基地,积极指导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水稻种植大户开展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通过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目前,如东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核心示范面积133.33 hm2,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3 333.33 hm2,专业化统防统治占比达95%以上,社会效果明显。
2.4 大力推广统防统治
近年来,如东县在水稻种植基地共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5个,专业合作社按植保部门的指导意见开展统一防治,推行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等措施,同时配置先进的植保施药器械,应用水稻减药控害技术,为农民提供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服务。通过推广统防统治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如东县水稻病虫害防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新型高性能施药机械的应用水平,提高了农药利用率,降低了稻田用药总量,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良性循环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达到了节水、节药、省工的目的。
2.5 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
邀请省、市、县相关专家,通过农民职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现场会、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水稻主要病虫识别、防治适期选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科学安全用药及高效植保施药器械等专业培训,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民应用水稻病虫减药控害增效关键技术,把综合技术组装的集成技术手把手教会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等,再通过大户带动周边农户。目前,如东县共开展培训12期,培训人员2 000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 000多份,同时借助各种现代媒体工具,宣传介绍技术要点,发布病虫防治信息,提高农民应用水稻减药控害技术水平,扩大技术体系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中,在如东广播电台、如东日报等开设了固定栏目,进行了35次相关报道,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有力地推动了水稻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的实施。
3 推广成效
3.1 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为害
近年来,如东县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等重大病虫害连年大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加强水稻病虫监测,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水稻病虫情报,适时选准药剂进行科学防治,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为害。据调查,在水稻核心示范区应用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新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达85%以上,病虫危害率控制在3%以下。
3.2 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通过应用水稻减药控害技术,如东县水稻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幅度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据统计,在水稻核心示范区,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3次,平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3.3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应用水稻减药控害技术,尤其是采用理化诱控、释放天敌等非化学药剂防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促进了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使天敌昆虫(例如蜘蛛、青蛙、蜻蜓、绒茧蜂等)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以虫治虫的良性循环得到了较好体现。(2)随着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和先进施药器械的推广,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稻田生态明显改善,稻米农药残留达标,防控废弃物资及包装废弃物得到回收,生产性中毒人数大大减少。(3)示范区内的农民提高了对减药控害增效防控技术的认识和了解,转变了原有的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的习惯,增强了综合防治意识,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