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巧解师生矛盾
2022-12-17赵虽录
□赵虽录
家庭与学校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与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孩子的学习和身心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坚强的后盾与心灵的港湾,而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头羊”,需要将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考虑充分,便难免会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当孩子与教师产生矛盾时,家长不应放任不管,更不能态度极端,而是应站在理性的立场看待问题,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春风化雨,轻松化解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拒绝晕轮效应,思考问题不要非黑即白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晕轮效应通常是指,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很容易因为对方突出的特点与品质而忽略了对方其他品质与特征,从而对他人形成刻板而片面的印象。晕轮效应很容易导致成见或偏见,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处理孩子与老师的矛盾时,家长要打破孩子心中的晕轮效应,避免其对老师产生不良印象。
孩子还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知,很容易非黑即白地看待问题。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喜欢上某位老师,也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对某个老师产生负面情绪。当孩子与老师出现矛盾时,家长应先和孩子沟通,找出矛盾的诱因,帮助孩子破除非黑即白的思维,杜绝晕轮效应的影响。
五年级的致远(化名)最近有了烦心事,父母发现曾经对数学兴趣浓厚的他,突然对数学产生了厌学情绪,不仅不按时完成作业,还对数学老师的教诲置若罔闻,甚至公然在数学课上违反纪律。面对致远的这种情况,父母关切地询问他背后的原因,谁料致远竟然恶狠狠地说:“我恨死数学老师了,我就是希望给他添堵!”听了致远的话,父母亲吓了一跳,经过细心询问才得知,致远与数学老师的矛盾缘于一堂课堂测验。致远为了那次课堂测验下了很大功夫,拿过考卷,他信心满满,感觉每一道题目都尽在掌握之中,可是由于时间不够,打下课铃的时候,致远最后一道大题还有一半未完成。在数学老师要求立刻停笔交卷后,致远装作没有听见依然在写,等他将完成的答卷交给老师时,老师没有收,还当着致远的面在试卷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零分。致远认为自己被老师针对,付出的努力被践踏了,便深深地“恨”上了老师。
“数学老师就是坏!简直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大坏蛋!”致远怒气冲冲地向父母控诉。
“你讨厌数学老师是因为他没有收你卷子这件事情吗?”致远的妈妈问道。妈妈的这个问题成功转移了致远的怒气,他将怒气由数学老师个人转移到了“数学老师没有收卷子”这件事上,成功地将矛盾缩小,让孩子的怒火更有针对性。
“我不管,他这样对待我,就是一个大坏蛋!”致远说。
“可是,在你看来,数学老师是在针对你,但在别的学生看来,数学老师的行为是严格要求、公平公正的体现,要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他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呢?”
听完妈妈的话,致远低头沉默着,妈妈又乘胜追击道:“如果数学老师真是大坏蛋的话,他又怎么会每天中午不休息在办公室等着帮学生答疑?又怎么会因为你摔伤了火急火燎地跑到医务室给你取纱布和红药水?这是一个坏人会做的事情吗?”
妈妈的话让致远陷入了回忆,数学老师的种种优点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经过良久的沉默,致远轻轻地说:“爸爸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不再任性了,我一定会找老师道歉的。”
当孩子对老师产生负面或过激情绪时,家长一定不要先打压、指责孩子的情绪,而应先正确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在充分释放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深入思考,厘清自己与老师的矛盾究竟因何产生,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定式,理性地看待与老师的矛盾,并对老师产生理性客观的认识。
家长谈及教师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成长中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成年人的思维与言行很容易对他们的认知产生影响。想要让孩子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家长要特别注意谈及老师时自己的态度。
三年级的展鹏(化名)最近转学进入了一所私立小学,私立小学的学费高,师资力量也相对强一些,父母期待他能在新学校好好学习。然而,展鹏转学不到一个月,班主任就和展鹏父母进行了一次“紧急约谈”,原因是展鹏在学校里目无师长、趾高气扬,老师批评他作业写得潦草,他竟然跟老师拍桌子说:“你有什么权力要求我?你的吃饭钱都是我们学生出的!”听完班主任的讲述,展鹏的父母既愤怒又惊讶,转学前的展鹏是一个尊重老师,甚至有一点害怕老师的乖小孩,怎么转学之后便如此“狂妄”了?经过与展鹏的沟通,以及在生活之中的观察,展鹏的父母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展鹏的爷爷对私立学校的学费意见很大,经常在展鹏面前说一些质疑学校费用的言论。展鹏的父母对老人的话一笑置之,展鹏却将爷爷的话记在了心里,因此才会在学校里排斥老师、目中无人。
孩子的思维比较简单,容易对家长的话全盘接收,家长的无心之语可能对孩子的认知产生重大的影响。当父母对学校或老师有怨言或意见时,情绪很容易通过语言传递给孩子,而孩子的思维相对简单,认为父母的话就是“真理”,受这种观点影响,孩子日常生活中容易与老师“对着干”,甚至试图给老师的工作“使绊子”。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想法,也影响了孩子与老师的相处方式。即使父母对老师有微词,也应采用理性的方式妥善处理,不该当着孩子的面任意表达自己的不满,虽然“说者无意”,但孩子往往会“听者有心”。若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对老师持有偏见,还怎么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与生活呢?家长一句情绪化的表达,让孩子对一个人甚至一个职业产生负面的印象,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孩子。
孩子与老师有矛盾,是孩子成长路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不要恐慌,更不应小题大做。要尽己所能帮助孩子破除非黑即白的偏执思维,让孩子正确且理性地看待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此外,家长要在孩子面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莫让大人的偏见与情绪影响孩子的认知与成长,让孩子滋生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