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师生矛盾考验家长的智慧
2022-12-17宋鸿沄
□宋鸿沄
一个非典型案例
小李刚上初一,身高却已超过1.70米,看着像个大男孩,其实内心还很幼稚。这不,这两天回家脸上没有笑模样。甭问,准是在学校里跟谁又闹别扭了呗。
小李的妈妈有点沉不住气了,吃晚饭时顺便就问出了口。孩子还爱搭不理的,妈妈知道这是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在作梗。再三追问下,小李这才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小李和班主任张老师闹了别扭。他成绩不理想,让张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儿批了一顿,面子全没。小李血性上来,顶了几句,两人还就杠上了。小李的妈妈一听不高兴了,看着受了委屈的儿子,这还了得,孩子在学校是受欺负了!小李的爸爸也是个急脾气,一听之下坐不住了,叫着喊着要拉着儿子到学校找老师“讲道理”,还得让老师赔礼道歉才肯罢休……
家长处理师生矛盾容易出现两种极端
像这样的事情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经常听到孩子或家长在谈论某某老师如何,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如何;我们也常听到孩子的抱怨:某某老师多么严苛,多么不通情理,甚至多么不讲理,家长听到孩子这番抱怨后会作何反应呢?稍加观察,我们会发现,家长在处理孩子与老师之间矛盾时常表现出两种极端做法:一是选择和老师站在一起,自然而然地认为老师是对的、孩子是错的。于是,家长直接训斥、责骂孩子不听话、不懂事,甚至大打出手。二是选择站在老师的对立面,本能地认为自家孩子很优秀、一定是有道理的,老师一定是错误的。于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指责、诋毁老师,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借此表达对老师的不满,甚至还会拉着孩子去学校找老师讨要“说法”。
家长面对师生矛盾时不问青红皂白、一味地责骂孩子,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失去他们最后的心灵避风港——家庭。而求全责备地责难老师,不仅无助于孩子解决问题,还可能把孩子推到一个更加尴尬的孤立境地,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设置不必要的人为障碍。这一切的根源是家长没有厘清处理一切问题的初衷是保证孩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正常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效地化解危机和矛盾。任何偏离这一初衷的做法对孩子的心灵都将是一种伤害,甚至会留下影响一生的遗憾和阴影,这岂不扭曲了事情的本源?
曾经有教育专家指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物质条件,不是课程,也不是教学方式,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家长不要低估师生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年龄小,抗干扰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孩子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孩子会比较热爱学习,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不佳,从心里厌恶老师,或者因为家长对老师经常说三道四不尊重,让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应有的崇高地位,那么老师的教育很快就会在孩子身上失去效力,教育的作用就会被瓦解,随之而来的是孩子在叛逆期的行为更加叛逆,不仅对老师,最终这种影响也会落在家长身上。这岂不是得不偿失、自取其祸?
家长如何正确解决师生矛盾
如果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或摩擦,家长该怎么解决才能真正帮到孩子呢?家长处理师生关系、师生矛盾时应该慎之又慎,问清是非曲直和缘由,理性地看待暂时的矛盾,从孩子健康成长的大局着眼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冷静、克制、大局观是家长该有的基本操守。
遇事务必冷静。冷静意味着要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要听孩子讲述事情原委到底是怎么样的。遇事时,家长和孩子的有效沟通交流尤为重要。冷静还意味着家长要有耐心。孩子思想不成熟,猴急,暴躁,当家长的可不能这样。听孩子讲完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孩子一个抱怨诉苦的机会和场合,允许孩子表达心里对老师的不满,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让孩子得到必要的发泄才能心理平衡。这时,家长就可以冷静和耐心地介入了。家长要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帮助孩子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和孩子一起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是非黑白,正确引导孩子看待问题和矛盾,尤其要引导孩子找出自身哪里做得不对。肯定孩子做得对的地方是公平,指出错误的地方更是公正。家长冷静客观地看问题,慢慢地,也会影响孩子日后待人处事的态度,教孩子学会冷静处事、公正对人。
正向引导孩子看待矛盾,让孩子学会原谅。古人讲“忠恕之道”,忠于自己所做之事,宽恕他人所犯之错。家长在此方面要有大局观,要看长远发展,要重视孩子人格发展中的“善”育因素。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讲清楚这点,宽恕别人的过失和错误,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和别人相处,才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家长教育孩子首先要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正确地看待老师的错误。家长还应引导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长处、付出的辛苦。总之,家长不仅要安慰孩子,还要消除孩子对老师的愤懑,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宽容大度,这无疑对孩子日后的生活帮助巨大。
要有法律意识。如果家长发现引发师生矛盾的事实确实涉及到原则问题,比如,歧视、过度体罚、索贿、骚扰等,那么,家长首先应该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有效沟通,避免对孩子的伤害进一步扩大,及时止损。如果涉及师德,甚至有对孩子进行违法犯罪的可疑行为,家长应保留证据,通过合法渠道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直至用法律手段有效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解决矛盾的同时代际传递思维方式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或矛盾时,我们要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问题。法律是最后的底线,合理是做人做事的底线,合情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底线。家庭或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意识,能够基本熟练地掌控生活。家长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冷静客观地处理师生矛盾,不仅能让孩子从矛盾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可以代际传递,良好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事业发展。家长们,此时我们不妨想想,在处理师生矛盾的过程中,如何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方法让孩子懂得良好沟通的要义,并从中提炼出能有效解决矛盾的思维方式。也许,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妙处所在,这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