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2022-12-17孙振兴
孙振兴 李 洋
新农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实践探索
孙振兴1李洋2
(1.兰州工商学院甘肃兰州730101;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兰州730101)
新农人作为现代农业的领军群体正在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的运作平台在我国越来越普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进步需要产业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人才。新农人要凭借自身知识和技术优势,凭借对市场和各种主体的沟通协调优势,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人才需求角度,对新农人实践发展的营造社会认同、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加大技术投入和培训指导、加强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新农人的实践发展提供一些有益思路。
新农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现代农业;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把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1]。新农人将在新战略时期,以自身的特点优势,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概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三产融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而形成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逐步将现代(特色)农业和手工业、加工业、旅游业、流通行业相融合,充分发挥各要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农村三产融合有助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有助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有效改变,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改善农村生活面貌,推动城镇化的有效进程[2]。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中,人的要素尤其重要,劳动者是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高质量人力资源是市场各要素发展的基础推动因素。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现代农业的最新知识和技术进行基本操作和融合运营。这对经营主体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近年来,一个新的主体名词诞生—“新农人”。他们将逐渐以崭新的形象支撑起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逐步带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
2 我国“新农人”发展概况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曾撰文《新农人与新农人现象》提道:新农人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应该从三个“新”来认识和定义,即农民的新群体、农业的新业态、农村的新细胞[3]。阿里研究院则从互联网角度将新农人定义为“农业+互联网”或“‘三农’+互联网”[4]。杜志雄则从生态及产业链视角出发,指出新农人是那些在农业全产业链上从事生态农业生产、产品营销或为生态农业生产与营销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企业和自然人,这就更加清晰和扩大了新农人的内涵[5]。综上可知,新农人是不同于过去以传统种植方式、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农业从业者,其构成主体既有传统的农民,也有主动参与到农业中的其他社会从业者,是围绕现代农业开展全业态工作的群体。
2.1 新农人特点
(1)年龄学历新。新农人的新,首先表现在是一群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生机勃勃的人群。从王绎程对传统农业大省安徽省做的调研可以看到,41岁~50岁的新农人最多,占新农人总数的45.36%,31岁~40岁的新农人,占新农人总数的27.5%。而新农人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或中专和大专阶段,占新农人总数的78.93%[6]。而以45岁为基点,在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一批人,他们普遍接受了较好的文化教育。相比上一代农人群体,他们知识和技能更为先进,更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
(2)境遇机会新。如上数据所知,今年45岁以下的人群,是在1976年以后出生的,20岁以后伴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接受了大量新的知识和信息,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无论是微观的农业发展本身还是宏观的国家经济发展,正是一个经历激荡调整、有质的飞跃的时期。这是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也是各种技能可能实现的时期,更是年轻人可以实现理想抱负的好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这一点。
(3)思维理念新。思维是行动的指南。新农人,已不再把农业生产当成养家糊口的无奈之举,也不再仅当成父辈们传统生活方式的简单延续。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和目标,在追求现代农业生产思维的理念下,改变自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带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学以致用,实现理想和抱负。他们善于借助外部力量,更懂市场规则和国家政策,更能积极动态地调整生产经营行为,从而产生更为广阔的综合协同效应。
(4)知识技能新。由于新农人的年龄结构低、学历高,这些新农人群体的各项综合知识水平较高。他们能从农业生态和宏观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解读和实践农业发展。在消费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生产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更强,故能有效利用新的技术,积极利用互联网知识来助力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农业相关业态经营和服务,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反哺和更新自己的内在认知。
(5)市场眼界新。新农人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成长经历,更能将生活和奋斗的视野放在更加广阔的范围看待问题,这与信息化的普及和应用密不可分。由于眼界的开阔、信息获取的及时和多元化,他们能及时获取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和技能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做出合理的经营计划,并能对自我的行为做出及时调整和纠正,这就为经营行为的市场效率提升提供了可能。
2.2 新农人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新农人的显著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现代农业的影响较大,会逐渐将我国农业从农业大国发展为农业强国。首先,在农业生产产量方面,新农人可最大化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新农人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的速度和能力较强,可将生产的新技术以恰当的方式应用于现代农业,这是农业高产的有力保证。其次,在联合协调多方利益主体和融合产业业态方面,新农人的作用更加明显。现代农业是一个全新产业链建设的过程,农民在生产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市场和消费的变化,这就要求新农人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要做一个耕种者,还要做一个市场决断者,而我国目前正处在农业从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型的时期,各种政策的解读、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都需要新农人具备较强的利益主体沟通协调能力,他们在这方面的沟通协作能力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最后,在示范带动方面,新农人将开启我国现代农业的崭新篇章。实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量的振兴、技术的振兴,更重要的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振兴、是农民整体生活方式的振兴,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新农人的持续努力。
3 新农人实践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群体数量有待积极扩充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显示,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2亿人,占总人口的63.89%(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1亿人,占总人口的36.11%。总体来看,城镇人口呈逐年上升态势[7],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新农人的增加不是让更多的人回到农村当农民,而是让更多具有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人以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从事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行业中。其中既有农民群体,也有非农民群体;既有成长起来的原有农民群体,也有新加入的围绕农业产业链的群体。他们将以更少的群体数量,进行更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链的经营和发展。现在这种新农人的整体数量偏少,据刘铠铭在《“新农人”培育的现实困窘与实践路径》一文中的研究,“新农人”已超850万人[8]。这个数量从总体来看较少,尤其是广大的西部地区,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更需要渗透和补充大量的新农人。
3.2 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需积极开展
农业大国,大在数量,农业强国,则强在效率,而效率的提升则需要科研技术的强大。优质高产种业的培育、节水灌溉的普及、土壤持久肥力的保持、绿色有机的生产均是以高科技为基础支撑。农产品的再生产加工、农产品储存运输、物流基建、市场供给等更是信息化与技术化的高度结合。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在逐步上升,如从种植到田间护理,从生长的全过程管理到收割储存,都展示了科技的助产与助销等积极作用。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新知识、新科技对农业的积极作用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受气候、市场信息、作物储存运输等因素影响,还需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大力引进和普及性开展,特别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更要积极采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武装农业的大发展。
3.3 新农人的培训和引领方式有待跟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数年轻人到城里去打工,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多数地区对当地新农人的培训缺乏系统化和针对性,故相关部门需要开展更具针对性和专项内容的持续培训,让新农人感受到社会和市场的积极支持和扶持力量。在引领方式方面,多是一些具有前瞻思维和眼光的新农人,自发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各地需要从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根本性变革进行积极宣传,从而形成社会共识和强大号召力,吸引更多群体和个人进入现代农业的发展领域。
3.4 所需资金的支持应更加灵活
农业发展因其脆弱性特点,对资金的依赖尤为明显,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方式、新工具、新平台的广泛应用,对资金的依赖更为迫切。目前,我国新农人的实践过程中,正处于事业的初创期,对资金的依赖较强。由于新农人需要与科学种养、系统管理、电商平台、物流服务、通信保障等各方要素进行配合,故需要更加灵活、更具针对性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的贷款类资金、政府部门的扶持性资金、社会主体的参与性资金、其他要素的折换性资金等,需要积极关注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持新农人的实践需要。目前,实力较大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的金融扶持还有待提升,对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资金更需要大幅跟进。政府扶持类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各地还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特点的方式进行扶持。社会主体的参与性资金不能急于一时盈利,要看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放长眼观进行投资。
3.5 主体间的协同效应有待提高
现代农业强国的实现,需要整体产业链和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村集体土地流转、农业基础建设资金、各地发展政策扶持、交通运输物流、新媒体运作等方面,都需要各方力量的协同推进。同时,由于配合和协同不畅,依然存在只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也存在面对新事物不敢尝试、不去作为,只求明哲保身的消极应付,从而造成了整体协同效应的低下。这就要求新农人面对现实,找到多种主体的有效合作方式,进而提高主体间的协同效应。
4 新农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实践对策
4.1 营造积极的社会认可度,增强新农人认同感
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和成果闪耀的新农人,其中,有的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有的是返乡青年和大学生,也有的是一直在当地劳动的农民。新农人以新的组织方式进行生产种植或加工销售,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启了社会对农村的新认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国农业已经悄然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让更多人从整体上、全方位认识这种改变,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现阶段,主流直播平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的新形象、新作为。新农人的新成果、新做法得到了社会的接纳,新问题也能及时传达出去,引起相关关注,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新农人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各合作社要抓住典型做法和典型人物,积极通过媒体的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发挥新农人的典型示范作用。
4.2 加大产业融合力度的政策支持,减少新农人实践阻力
现代农业发展是系统性的协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整体协调推进的过程。例如,在农业生产与加工协作、场地使用和承担主体、金融保险和物质保证、加工储存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不同主题间的合作机制,其成效就是融合发展,共同协调推进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平台,新农人是该平台的运作主体。目前,国家已经明确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然而,在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农人的力量有限。各地需要对本地区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进行研究和及时跟进,促进其融合效应的产生。例如在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跟进扶持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政策,在部分地区已取得较好的成效[9]。
4.3 加大专项资金的有效扶持,助力新农人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融合需要借助外部各主体的不同优势进行互补式融合。现代农业因高科技化和高度市场化的特点,比传统农业对资金的需要更大。各地需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进行资金的专项配套支持。一方面,资金供给方如大型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基本农业扶持资金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的灵活积极跟进。各地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灵活多变、辐射细致的特点,深入到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资金的精准跟进。政府扶持性资金要及时有效到位和使用,加强管理的有效性和使用率提升。另一方面,需求方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农人要有更科学合理、论证全面的资金使用需求说明,为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提供合理根据。此外,其他社会资金要积极看到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有效将资金投向现代农业[10]。
4.4 积极协调不同主体,形成有效产业融合互惠
新农人因其年龄和知识的优势,在社会交流方面,相对于传统农民更具有融合不同主体的知识、学识、思维和沟通优势。合作社的融合发展,融合的是不同产业、不同主体的互赢力量。新农人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打开发展眼界,联系接洽不同主体,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合理扩大和联合,形成利益互惠的产业链。在生产环节需要联合科学指导的主体,将农业的生产科技进行质的提升;在加工环节,其需要与不同加工主体进行联合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在销售环节,现代物流的引进和合作、新媒体的宣传和网络平台的推广与销售,这些都需要全方位社会力量的参与。从管理层和新农人,以及社会各方力量都要积极对接和配合。在西北治沙过程中,以前仅出于治理沙漠化的基本目的,开展较大力度的植树造林进行防风治沙;现在除了造林治沙,还进一步向沙漠探索其经济效益,通过林区养殖家畜家禽、林区种植经济作物、现代电商宣传、推广、售卖等,使得治理沙漠有了进一步的突破,探索产业融合的新领域。
4.5 发挥新技术新知识优势,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
没有新知识和新技术,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农业及装从业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新农人在农业发展实践中有了问题会向专家、科研工作者请教,积极向成熟地区学习和借鉴。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农人要从农业发展的全链条角度,积极推进新知识和新技术在现代农业的全面应用;从农业发展的融合角度,依靠新知识和新技能,综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产业融合,增加当地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拓宽农民增收的内容和渠道,用知识和技能积极实现融合发展的扩大效应。其次,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新农人的对接和针对性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农人的实践有坚实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支持,真正实现新知识和技术的现代农业全面应用。第三,社会其他服务机构和群体要积极向现代农业发展投入更多科技支持,包括技术、产品及专利等方面,从而形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知识和技术的坚强整合力量。
5 结语
新农人实践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兴强大主体,我国新农人的发展前景广阔。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时代下农民联合经营的主体,可以有效抵御单个农民面对大市场的各种风险,是一种有效的组织和协作平台。新农人的发展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融合发展,其凭借自身的知识、技能、思维、协作等优势,必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融合发展的运作效率,改变其运作方式,带动农业走向现代化,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进程。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2-08-0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梁瑞华.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推进建议[J].中州学刊,2018(3):51-55.
[3]汪向东.“新农人”与新农人现象[J].新农业,2014(2):18-20.
[4]陈亮.新农人:中国未来农业的中坚力量[J].中国农村科技,2015(3):68-70.
[5]杜志雄.“新农人”引领中国农业转型的功能值得重视[J].世界农业,2015(9):248-250.
[6]王绎程.新农人乡村创业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1.
[7]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EB/OL].(2021-05-11)[2022-08-08].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105/t20210511_1817202.html.
[8]刘铠铭,李期.“新农人”培育的现实困窘与实践路径[J].新西部,2022(5):64-67.
[9]李亚男.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究:以山西药茶为例[J].广东蚕业,2022,56(5):121-123.
[10]向雯茜.基于扎根理论的新农人创业行为过程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20.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New Farmers in 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un Zhenxing1Li Yang2
(1.Lanzhou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Lanzhou, Gansu, 730101; 2.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101)
As the leading group of modern agriculture, new farmer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powerful role; As the operation platform of modern agricultur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The progres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needs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needs talents. New farmers should rely on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on the advantage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market and various subject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lent demand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new farmers in terms of creating social identity, providing policy and capital guarantees, increasing technical input and training guidance, and strengthen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so as to provide some useful ideas for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new farmers.
New Farmer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tegration of Three Industries; Modern Agriculture; Practice; Exploration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46
F324.1
A
2095-1205(2022)10-153-04
2021年度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基金项目“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提质增效策略研究”(2021B-347)
孙振兴(1979- ),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与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