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旅融合助力茶乡发展策略探究——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区域特色美丽茶乡为例

2022-12-17杨朝晖

广东蚕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茶乡茶园茶文化

杨朝晖

茶旅融合助力茶乡发展策略探究——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区域特色美丽茶乡为例

杨朝晖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茶旅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茶乡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选择。茶旅一体化发展延伸了茶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给茶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在茶旅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茶旅产业急需突破困境不断创新。全国评选出的“区域特色美丽茶乡”成为茶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其共同特点为建设和发展茶乡提供了丰富经验。茶乡旅游要实现提质升级,基本的发展策略是系统规划发展格局,科学构建生态茶园,清晰定位主题旅游,深入挖掘区域特色。

乡村振兴;茶旅融合;茶旅一体化;区域特色;茶乡

茶产业是中国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优势产业。茶旅融合可以整合旅游资源,拓展多元产业链,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茶农富裕、茶经济发展。2020年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评选出40条茶旅精品线路。2021年5月22日,第三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中国茶产业联盟联合发布30个“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大力推进了茶乡旅游发展。研究美丽茶乡发展的样本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可以助力茶乡脱贫攻坚,共建美丽茶乡,让乡村成为城里人的“诗与远方”。

1 茶旅融合发展的问题与趋势

1.1 茶旅融合方兴未艾,茶乡发展整体滞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茶乡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就是要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美丽茶乡。茶文化产业涵盖了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四大层面的文化内涵,使其具备了与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丰富资源[1]。茶旅融合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有效地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进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然而,茶乡发展整体滞后。第一,茶乡旅游缺乏区域特色,主题定位不明确,茶旅产业链延伸不够,规模小,集聚效应不强,尚未形成精品茶旅线路。第二,由于加工技艺落后,研发创新不足,茶旅产品开发不深入、结构单一、设计滞后,难以利用茶叶的多元价值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第三,茶旅一体化发展缺乏系统规划,资源整合重组、业态延伸结合、产品组装拼接等方面还处于茶旅融合模式的浅层次。第四,资源利用能力欠缺,茶文化资源挖掘不够,茶文化和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第五,环境治理是短板弱项。部分群众多年陋习纠正难,背街小巷垃圾多,道路两侧杂草多,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问题得不到及时治理。第六,在茶旅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下,能够适应产业跨界联动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1.2 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趋势

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城市居民、提高城乡生活质量、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助推器[2]。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茶乡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乡村振兴统筹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趋势就是要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的美丽茶乡。

第一,以产业振兴夯实物质基础,文旅茶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产业聚合效应,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均衡发展,在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以人才振兴确保后继有人,茶旅融合发展,要加大培养本土人才与回流人才,使村民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爱农村的新型职业人,成为增收致富的领头羊,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招纳不同背景的人才,对传统制茶手艺进行创新,技术赋能茶产业发展。

第三,以文化振兴焕发文明新风,组织丰富的茶事活动和文化艺术节,讲好茶文化故事,宣传茶技艺,保护茶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认同感。另外,以生态振兴建设美丽家园,发挥乡村环境优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组织振兴确保安定有序,夯实党建基础,领跑产业发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建立多种合作社机制,推进茶旅融合发展。

2 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的样本分析

此次全国评选出的30个区域特色美丽茶乡,长江以南地区居多,浙江6个,湖北5个,福建4个,湖南3个,安徽2个,四川、贵州、重庆、广东、江西、广西、云南各1个,长江以北的陕西、河南、山东各1个。从样本分析来看,美丽茶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1 茶产业发展基础好

被评选出的区域特色美丽茶乡是全国产茶的重点区域。茶叶及其相关产业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有名优茶品种、茶产业基地、大型茶企业和茶生产科技示范区。截至2021年5月,陕西省紫阳县茶园面积达25万亩,开发出茶产品40余种,年产茶叶8 800余吨,实现综合产值50多亿元,带动12万茶农稳定增收。湖南省古丈县有生态茶园19万亩,实现全县人均超过一亩茶,位居湖南省第一,全县近70%的农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茶产业。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拥有15.84万亩优质早茶基地,截至2020年全年茶叶总产量超9 006吨,全区种茶农户13 150户49 442人,人均种茶收入12 135元,人均增收1 860元。

2.2 自然风光优美

茶园所在地的气候天然优越,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空气条件良好。休闲观光茶园数量多、面积大。湖南省茶陵县素有“好山千叠翠,流水一江清”的美誉;浙江省松阳县田园风光优美,是融山水之胜、田园之韵、民俗之美于一体的现代桃花源,被《中国国家地理》称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江西婺源旅游风景名胜众多,成为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区之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达82.6%,“粉墙黛瓦马头墙,绿水青山茶飘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2.3 综合性服务设施齐全

在区域特色美丽茶乡,餐饮、住宿、交通、卫生、购物等综合性服务设施齐全。拥有一定数量的三星级以上酒店和乡村民宿,有地方特色美食和特色饭店,旅游区域交通条件好,“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有一定的旅游承载力。江西婺源虽地处江南丘陵地区,但交通便利,有五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一小时车程内还有黄山机场、景德镇机场、衢州机场和三清山机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凸显婺源的区位优势。地接服务接待能力好,有一定数量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墨戎苗寨是湖南古丈县旅游开发最成功的景点,平均日接待游客5 000人。

2.4 旅游资源具有区域特色

江西婺源晓起村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独特,村落原始风貌保存完好。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拓展乡村旅游模式,四季皆有看点。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整村打造茶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有亮点。

贵州省贵定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铺苗族“长衫龙”原生态舞蹈被誉为“东方探戈”,云雾苗族芦笙长鼓舞被专家们誉为苗岭文化活化石。游客徜徉于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中,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浙江省松阳县保留着100多座传统村落,被称为至今仍活着的“古典中国”;湖北省五峰县栗子坪村,拥有肌理清晰的明清时期传统精美建筑土家村落,被载入“传统村落名录”。

湖南茶陵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历史上唯一以茶命名的行政县。“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千年国饮,始于茶陵”。福建省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亮丽元素。安溪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安溪铁观音成为世界上中国茶的代表符号,乌龙茶制作技艺是连接两岸茶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3 茶旅融合助力茶乡发展策略

3.1 系统规划发展格局

第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保护好传统村落和自然元素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茶旅深度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走茶旅一体化之路,把茶旅融合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地统一起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有盘山公路、梯田茶园、观光生态园、研学基地、茶文化体验中心、文化艺术中心,茶博园景区沿途布局了具有前店后厂功能的茶厂企业。

第二,突出亮点提升吸引力。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环南湾湖建有十大茶坊,环湖路“百里茶廊”更是成为茶叶种植示范区和旅游观光区。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湖北茶博馆建筑面积2 000 m2,馆内设有主展厅、茶道馆等“二厅三馆一堂”,由茶源、茶具、茶艺等十几个展区组成,全面系统地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历史和茶文化。

第三,发挥区位优势串联旅游重要节点。重庆市秀山县的自然旅游资源富集独特,处于多个国际知名旅游景区的重要节点上。浙江省新昌县有着天然的生态优势,有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县范围内串联了300多处人文和自然景观,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第四,全域开发精品线路培育茶旅品牌。浙江省松阳县拥有成熟茶旅路线8条,依托优越的生态条件、独特的传统村落,以乡愁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松古大地为基,以创新创造为径,以古朴村落为核,打造具有观光游憩、康体养生、宗教旅游、乡村休闲、运动健身、文化创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3]。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整合不同地域旅游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定位打造生态茶园观光区、特色农业展示区、茶科技示范区、茶文化研学区、民俗文化商业区等,培育茶文化旅游品牌,发挥区域特色美丽茶乡重点示范村的作用。

3.2 科学构建生态茶园

生态化、标准化、信息化、机械化构建茶园基础设施,以实现茶园生态优良,环境优美;边界清晰,建园规范;管理有序,生产标准;融合发展,效益突出;产量稳定、产品优质的目标。茶园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优选绿色生产方式;坚持整体发展原则,将生态茶园纳入区域农业生产体系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的区域农业生产体系;纳入当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大地景观、特色乡镇建设等统筹考虑,建设美丽乡村、美丽茶园。坚持融合发展原则,建设环境优良、景观优美、设施完备、分区合理的生态茶园,发挥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优势,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康养、教育及互联网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茶产业的多种功能。

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美丽茶园,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旅游和山水经济,做到乡村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特色民宿、农家乐餐饮、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等多种业态。乡村面貌靓起来,乡村旅游火起来,乡村旅游强起来,使茶乡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的乡愁”。

3.3 清晰定位主题旅游

创新茶艺表演发展休闲旅游。结合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组织采摘、制茶、泡茶、品茗、观茶艺表演等活动引领论茶品茶新潮流,提升场景消费的体验感,具备休闲旅游价值。

依托茶产业发展工业旅游。以大型茶企为主体,开展茶工业生产技术研究,建立现代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发展茶工艺体验旅游,开发茶产业特色旅游产品。

利用茶科普发展研学旅游。开发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的茶文化研学旅行,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科普教育游览活动。

挖掘茶叶功效发展康养旅游。登名山观茶园,以茶养生科学品茗,游养结合,在茶区的优美景致中修身养性。

打造茶园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美化茶园环境,保护生态旅游资源。让高山云雾、秘境森林、湿地湖泊、乡村田垄成为城里人体验慢生活的好去处。

拓展茶俗茶事发展节事旅游。要充分利用民间茶俗茶事中的文化内涵,组织茶文化旅游节和茶民俗文化节活动。茶文化与旅游巧妙融合,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以茶文化旅游实现整体对外营销。

弘扬革命精神发展红色旅游。聆听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受英烈抵御外侮、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3.4 深入挖掘区域特色

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名片,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的特色品牌。乡村文化蕴含了民族文化、农耕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和地域性。

全国有数量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着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乡村文化。它们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旅游过程中个体的情感体验即是个体文化认同过程。文旅消费行为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文化体验行为[4]。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就是要把文化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通过艺术增彩、非遗赋能、文旅助力、文化惠民,提高旅游环境、旅游载体、旅游设施的文化承载力,利用旅游资源禀赋展现乡村风貌,形成文艺化、品牌化、潮流化的特色文旅生态圈。旅游资源禀赋构成了旅游体验的对象,是茶乡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旅融合推动茶乡旅游的发展。在区域特色美丽茶乡的示范引领下,茶乡应结合旅游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整体规划布局搭建产业链,创新茶旅融合发展模式。茶乡不仅要增强茶文化和乡村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推出一批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促进地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还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全域旅游观,持续激发茶乡发展活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1]田卉,李景慧.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分析[J].福建茶叶,2022,44(7):43-45.

[2]王金伟,张丽艳,李明龙.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的学术脉络与前沿热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3):224-231.

[3]肖黎明,王彦君,郭瑞雅.乡愁视域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演变:基于黄河流域的检验[J].旅游学刊,2021,36(11):13-25.

[4]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2):89-100.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0.38

F326.12;F592.7

A

2095-1205(2022)10-122-03

2020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茶艺新形态教材建设与实践探索”(2020817);2021年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调研课题项目“聚焦AI技术的现代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HBZJ2021061)

杨朝晖(1967- ),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茶乡茶园茶文化
茶乡的夜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园飘香
茶文化的“办案经”
周宁生态茶园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请到布依茶乡来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