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及改进对策

2022-12-17冯雪梅

乡村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村务干部队伍村干部

温 瑞 冯雪梅 王 鹏 谢 昊 曹 亮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7)

0 引言

农村干部是长期耕耘在农村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是村庄发展的“领头羊”。深刻认识和把握当前这类群体的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干部提出新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农村干部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和才能,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具备灵活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需要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1.1 乡村振兴需要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农村干部

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能否在农村有效落地关键看农村干部。他们对这些政策是否理解到位、宣传到位、应用到位直接关系到政策是否真正惠民利民,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农村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是全体村民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拥护共产党领导的引路人。他们的政治素养关系村庄的发展方向,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否牢靠。因此,农村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一定的理论水平,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带领农村党支部、村委会、各村级组织及全体村民不断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2 乡村振兴需要具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农村干部

乡村振兴涉及多个方面,如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推进村务治理,调解邻里纠纷,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明风气,发展教育医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因此,农村干部要想管理好村务事项,就要具备法律、科技、文化、市场、种植、养殖、经营、管理、历史、财务和计算机等各类知识。农村干部只有见识广、涉猎多、懂得多,在处理起各类事务时才会从容不迫,才不至于心有余而力不足。

1.3 乡村振兴需要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农村干部

农村事务多种多样,村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统筹规划村庄发展、治理好村务、管理好村民需要高智商、高情商的管理者,需要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因此,村两委干部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深刻领悟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要旨,审时度势,科学制定符合村庄实际情况的工作措施;需要具有分析形势、掌控大局的能力,时刻把集体利益和村庄长远利益放在心中,处理任何事情以大局为重,促进村庄长远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观念,执法、懂法、守法、护法,教育和引导广大村民恪守法律底线并依法办事;需要具有改革创新、把握市场机会、分析市场风险的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直面困难和勇于抗压的能力等。

2 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2.1 知识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1.1 文化知识水平整体偏低。根据2021年对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某乡镇下辖13个行政村两委换届后的干部队伍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该乡镇共有74位农村干部,其中47位为初中学历,20位为高中学历,5位为小学水平,2位为大专学历。整体来看,该乡镇农村干部学历较低。学历不是考察治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但学历高低影响管理人员的眼界、思维、认知水平、战略决策等。相对而言,具有高学历更有利于管理人员管理好村民、治理好村务。

2.1.2 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由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陈旧,干事创新、服务奉献精神缺乏等,部分农村干部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对时政要闻的关注度不高。由于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或懒于动脑、怠于思考,部分农村干部很少主动解读上级文件的真正含义,一般都是被动地等待乡镇政府的安排布置,等待包村干部或驻村干部的带领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错过抢先发展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这显然与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代农村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不符。

2.2 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2.2.1 教育培训制度不健全。针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并没有被置于“非常重视”的位置,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村干部培训甚至仍然停留在无制度化、无组织化阶段[1],教育培训存在随意性、不确定性。教育培训不系统、不全面、不科学、不规范,不利于逐步、稳健地提高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2.2.2 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相关管理部门为完成工作任务或追求工作业绩,往往会集中时间组织农村干部举办大规模、大范围的学习培训,如县里开展全县村干部培训会、乡镇举办全乡镇村干部培训会。培训会议一般采用专家授课方式,即组织几位相关专业人员,利用一天或半天时间集中为参训人员授课。有的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由于讲解枯燥、不生动,对参训人员的吸引力不强;有的授课结合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参训人员,即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对参训人员开展实际工作指导性不强,不能引起参训人员足够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2.2.3 教育培训方式单一。农村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集中脱产培训、实践考察培训及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培训。部分集中脱产培训侧重完成任务,不考核培训成效,忽略了培训的目的和效果;实践考察培训涉及交通、食宿等费用开支,实践中这种培训方式使用较少;目前,网络培训方式应用较为普遍,但是农村干部普遍反映网络讲座内容冗长、枯燥,培训效果不佳。教育培训方式不够丰富,培训过程存在形式化问题,不利于提升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2.3 后备干部储备不足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通过求学、务工等方式定居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较好的教育、医疗等条件,基于结婚等需要,很多适龄农村青年在县城买房并落户。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在村内盖房结婚,但常年在外地务工,仅逢年过节才回到农村与家人团聚,村里常年见不到青壮年劳动力。综上,多方面原因导致农村仅有“389961”群体留守(“389961”群体意指妇女、老年人和儿童)[2],大量乡村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特征[3]。

随着乡村呈现出“空心化”特征,青年农村干部较少,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干部队伍出现“断层”现象,干部队伍配优配强困难[4]。尽管在近两年村两委干部换届中,加强了对年轻干部的吸纳,甚至有些地区明确规定“不超过35周岁”等年龄要求,但整体来看,年轻干部依然占少数[4]。以河北省阜平县某村为例,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共6人,其中50岁以上4人,40~50岁1人,30~40岁1人,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等到下一次村两委干部换届时,该村村委现班子中4位老同志同时退休,由于年轻干部储备不足,缺乏对新鲜血液的培养和吸纳,新两委班子组建及今后的村务治理面临很多问题。

2.4 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

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特别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开启乡村振兴进程之后,农村干部队伍激励保障机制建设尤为落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物质激励手段有待优化,精神激励力度需要加大,岗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不足[5],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4.1 经济待遇较低。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全部完成,村民住上了舒适的单元房,但生活成本(用水、用电、取暖、物业等费用)随之增加。农村干部的工资虽经几次调整,但涨幅不大。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主任一肩挑)每月工资3 000元,其余村干部每月工资1 200元,这样的薪金显然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需求。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农村干部兼职副业,从而造成精力分散,不能保证全身心投入村务管理。另外,绩效考核和奖励缺乏,不能有效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4.2 政治机会较少。党和国家有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策,也有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制度,但名额较少、机会较少、条件标准较高,对于学历较低的农村干部来说难度较大。县、乡党委和政府一般采用表彰的方式对优秀村干部进行精神激励,也给予其担任市、县“两代表一委员”的机会,但多数情况下只有村党支部书记才能获得,其他副职干部基本与此无缘。随着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村委主任政策的施行,村两委副职干部晋升的机会变得更少,晋升渠道愈加狭窄。

2.4.3 生活关心不够。在落实具体政策的过程中,往往是村干部扛起了巨大的压力,冲锋在最前面,即使面临老百姓甚至亲戚朋友的不解。例如,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时,需要做大量的群众思想工作,部分农村干部开启了“5+2”“白+黑”“早+晚”的入户走访模式。在艰难繁重的村务工作面前,县、乡党委、政府应给予村两委干部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是村两委干部不遗余力、潜心做好村务工作的强大动力。但当前针对农村干部的生活关心不够。以河北省阜平县农村干部为例,他们没有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享有的“五险一金”待遇,也不能享受一年一度的医学体检政策,仅有每月的固定工资,这与繁重的村务工作不相匹配。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基于上述问题,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主要着力于3个方面: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农村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引入高学历、高水平的知识分子,培养优秀的农村干部接班人,进一步充实队伍力量;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为农村干部全身心投入乡村提供保障。

3.1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养

参加教育培训是提高认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能力、丰富知识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理论性质的讲解培训,还是实践性质的体验参观,对于农村干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励作为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组织上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将其摆至重要位置。党中央、省市层面可出台宏观的指导文件,提出加强培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的要求。县、乡作为决策的落实者,要出台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文件,明确规定开展教育培训的时间、次数、内容、方式方法、参与人员、预期效果和效果评价等,并切实抓好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二是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要选择村干部重点关注的内容作为培训题材,强化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其参训积极性;加强政治理论培训,组织学习党和国家有关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战略眼光,确保治村理政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三是丰富培训方式。充分考虑农村干部的认知能力,尽可能选择其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不拘泥于理论层面的授课,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引领,加强使用实地参观等培训方式,以增强体验感;可采用线上培训方式,但坚决杜绝高深、晦涩、冗长、枯燥的培训内容;可选取短视频、微课、慕课等方式,增强农村干部学习兴趣;针对学历较低的村干部,可联系相关大专院校开设成人大专班,帮助其获取大专学历继续教育资格证书,提高农村干部的学历层次。

3.2 加强人才引育,配强干部队伍

3.2.1 加强人才引进。当前很多农村干部岁数偏大、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知识结构单一,不能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适宜选任年轻有为、思想先进、认知开阔的青年才俊充实干部队伍。一是通过政府为农村分派有志向、有担当的大学生村官;二是引导本村在外地发展成功人士返村,如大学生、退役军人、创业有成者等。这些人往往学历较高、见识较广、知识丰富、思维敏捷,能够与时俱进。当地政府可通过提供一定的条件、落实一定的待遇、给予一定的保障,使这些人扎根农村、建设农村。

3.2.2 加强人才培育。从地缘、血缘、业缘、人缘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本地人更适合从事本村村务管理工作。基于“空心村”的出现和大量年轻人外流的情况,从农村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和选任,特别是要培养好“带头人”。要推行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个培养”机制[6];注重将年轻有为、年富力强的青年人吸纳至村干部队伍,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村干部队伍,杜绝出现村干部换届后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

3.3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保障

有效的干部激励能释放推动乡村振兴的正能量,纾解基层干部的焦灼情绪[7]。完善农村干部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加强队伍建设的必然路径。一是提高薪酬待遇,如涨工资、增加津补贴或发放慰问品,也可将农村干部收入与村集体收入相挂钩。二是增加职务晋升的机会,如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政策进一步向农村干部倾斜,给予其较多的晋升机会。三是提高生活保障,如将村干部纳入职工医疗保险或每年给予一次免费体检机会,同时进一步提高离任干部补助,提高养老待遇。四是强化荣誉激励,如在政策和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实施荣誉表彰,满足村干部被认可和尊重的心理需求。五是增加情感激励,如县、乡党委、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在解决其家庭困难等方面积极提供帮助。六是给予提升激励,如相关部门尽量为农村干部创造外出学习和参加培训的机会,以满足他们自我提升的需求。

猜你喜欢

村务干部队伍村干部
多举措提升村务监督的有效性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村务监督没有“稻草人”——安康紧盯乡村大小事
两办发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