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家县马树镇马铃薯夏季高产栽培技术

2022-12-17肖德琴杨健康马梅见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补苗晚疫病切块

肖德琴,杨健康*,赵 荣,马 列,马梅见

(1.昭通市农业科学院,云南 昭阳区 657000;2.巧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巧家 654600)

夏季雨水多,气温高,易感病,马铃薯夏季种植“风险大”,而巧家县马树镇2019年丽薯6号品种夏季栽培试种取得成功,是昭通市马铃薯夏播“零”的突破。巧家县马树镇地处2市、2县、5乡(镇)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海拔2080~3200 m,年平均温度6.2~10.7℃,年平均降雨量900~1165 mm,属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是马铃薯主产乡(镇)之一。2019年地处昭通市南部的巧家县大春经历了长达5个月的干旱,导致很多地块颗粒无收,在大春无收成以后,县级农业农村局按照上级农业部门“及时改种补种,大春损失秋冬补”的指导思想,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光照、海拔等条件,在马树镇小河塘村指导农民试种夏季马铃薯15 hm2,品种选用丽薯6号。经组织市级专家现场测产(2个点),产量42.0~46.5 t·hm-2,平均产量45 t·hm-2左右,试种取得成功。2020年在湿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面积达36.67 hm2,经实测3个点,平均单产68.25 t·hm-2,超过了45 t·hm-2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增产效果。2021年马树镇示范面积近60 hm2。夏播马铃薯在11—12月上市,能填补大春马铃薯鲜销的空档,单价较大春马铃薯增加0.4元·kg-1左右,且市场销售行情看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而且还可为当地提供下年大春季种薯,降低种薯成本,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经过3年的试种、示范探索研究,已基本掌握了马铃薯夏季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

夏季雨水较多,土壤含水量高,气温较高,极易造成夏播马铃薯种薯的田间烂种而缺塘,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应选择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疏松、排灌方便的田块或缓坡地,且前茬种植非茄科作物。马铃薯收获的是地下块茎,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产量。应在播种前10~15 d深耕犁晒,碎土耙平,清除前茬残物等备用。

2 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2.1 品种选择

夏季雨水多气温高,马铃薯生长期间易发生各种病害,原则上应选用生育期适中、结薯早、抗病性好的品种。技术探索阶段马铃薯品种选用丽薯6号,属中熟型品种,适应性广、结薯早、中抗晚疫病、薯形好、高产,也是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品种。

2.2 选种

无论是外调种薯或是自留种薯,播种前必须经过选种。选择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健康饱满、大小适中(50~100 g)的薯块作种,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芽眼凸起、表皮粗糙、龟裂等薯块。

2.3 切块

马铃薯用种量比较大,一般用量2250~3000 kg·hm-2,采用大薯块作种会增加成本,种薯过小植株长势弱,抗性差,影响产量,故选用50~100 g的薯块作种较合适。100 g左右的种薯就需要切块,切块播种的主要目的是节约用种,消除种薯顶端优势、打破休眠,加速内部新陈代谢而促使早出苗,控制主茎数。切块方式是纵切,保证每块种薯上有2~3个芽眼。切块时必须注意切刀严格消毒,准备2把切刀,置于0.3%高锰酸钾溶液或75%酒精中,切块时发现病烂薯立即把切刀擦拭干净更换切刀。经过认真消毒可有效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

2.4 催芽

在切块时,种薯已打破休眠且肉眼可见芽眼处露白,种薯不必作催芽处理,为了防止种薯切块后薯块腐烂以及播种后预防晚疫病的发生,用60%吡虫啉(高巧)1500 mL·hm-2+银法利1500 mL·hm-2或80%代森锰锌2250 g·hm-2,对水45 kg·hm-2喷湿全部种薯,置于散光处晾5~7 d,切口产生木栓层即可播种,如果伤口未愈合即播种或边切边播,会严重影响出苗率[2]。若种薯未打破休眠,必须作催芽处理。催芽时要了解种薯收获时间及贮藏条件,若是刚收获的种薯必须用10 mg·g-1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15 min打破休眠,根据收获时间的长短调整赤霉素浓度,经赤霉素处理后可进行催芽。催芽方法用沙催法,即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期间保持在18~20℃和经常湿润状态下,种薯经过7~10 d可萌芽。

3 适期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块茎的形成与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及薯块膨大期处于较适温度(16~20℃,不要高于25℃)下且适于膨大的这段时间越长,产量形成越高,因此,应调整茬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为宜,10月底达生理成熟,保证出苗后植株生长90~100 d。播种时覆土厚度15 cm左右,全地膜覆盖,利于提早出苗,预防过多雨水成涝。

4 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普遍公认的是,每生产1000 kg新鲜的马铃薯需吸收氮(N)5~6 kg、磷(P2O5)1~3 kg、钾(K2O)11~12 kg[4],即N∶P2O5∶K2O约为2∶1∶4。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施有机肥15000~22500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900 kg·hm-2、钾肥1050~1200 kg·hm-2,3种肥配合施用。化肥要穴施且距离种薯5~10 cm,防止“烧芽”造成缺塘。

5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要处理好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两者都与栽培密度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群体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2-3]。因此,确定栽培密度需考虑群体产量和单株产量的协调统一。同时夏秋季雨水多,气温高,植株长势强,如果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田间农事操作不畅,易得病。

综合考虑,采取1.2 m下线的平地双行垄作,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32~35 cm,折合公顷播4.8万~5.3万株。

6 加强田间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说明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尤为重要,是获得高产的必备条件。

6.1 破膜放苗,查苗补苗

种薯虽是带芽播种,但环境和气候因素很难保证百分之百出苗。马铃薯在出苗时,要及时破膜放苗,进行查苗,有缺株的要及时补苗。补苗方法:播种时多准备点种薯,将剩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挖塘补苗时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烂薯和其周围土去掉,塘中放上肥料再补苗,沿苗周围浇足定根水,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

6.2 中耕培土

未覆膜栽培的,在苗齐时选晴天及时中耕除草、松土,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在植株封行前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标准是培土后墒面与沟间垂直高度15 cm左右为宜;之后根据情况可进行第3次或第4次除草。全覆膜栽培的要经常去除沟(走道)内杂草,保持干净,增加通透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6.3 追肥

马铃薯出苗后一般在40~50 d植株生长进入现蕾开花期,同时地下块茎也进入膨大期,需要的养分较多,可结合除草、培土追施结薯肥1次,以钾肥为主,氮肥次之,施肥量根据植株长势和叶片颜色而定。同时结合晚疫病的综合防治配合喷施0.2%磷酸二氢钾。

6.4 浇水

生长至中后期(9—10月),是块茎快速膨大期,如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满足块茎膨大对水分的需求,改善商品薯外观品质。据了解,丽薯6号在膨大期如果连续干旱,土壤得不到水分补给,大薯块芽眼处会外凸,薯形会变成长椭,影响商品薯“卖相”。因此,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

6.5 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蚜虫、蛴螬、地老虎、斑潜蝇等,播种时在有机肥中拌施颗粒状辛硫磷和毒死蜱等杀地下害虫,喷施吡虫啉、敌百虫,黄板诱杀等杀地上害虫。马铃薯上的病害较多,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环腐病等,但夏播马铃薯较易发生和流行的是早疫病和晚疫病,特别是晚疫病,对产量影响极大,防治压力较大。

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植保方针。预防:一是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方法;二是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无病种薯,收获时淘汰病薯,切断病源;三是播前种薯处理;四是栽培调控,包括合理密植、保持田间清洁等,使群体和个体间能通风透光,降低环境发病因素;五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查找中心病株并销毁。化学防治:结合监测预报,在发现中心病株时,或者现蕾初期雨水频繁,显示晚疫病已发生或即将发生,可开展药剂防治。发病初期药剂可选择丙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等定期、交替喷防3~4次,发病中后期选择嘧菌酯、银法利、增威赢绿等定期、交替喷防3~4次。

7 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地上茎叶开始变黄时,地下块茎的匍匐茎易从脐部脱落,要及时收获。收获前7~10 d先杀秧,使薯块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根据情况采取机械或人工收挖,注意薯块不易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影响食味品质。根据用途分级、分别包装,商品薯应先装袋且避光堆放,及时上市,剩下的作种薯用,剔除病烂薯、畸形薯、损伤薯后储藏于既能通风又能防冻的地方。

猜你喜欢

补苗晚疫病切块
小麦归仓?秧苗翠长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温室种苗生产机械化补苗技术
比萨切块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费乌瑞它切块与整薯播栽的性状和产量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和母亲在雷雨中劳作
黔芋8号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