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学中劳动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究
——以英语新高考全国I 卷读后续写为例

2022-12-17王聿利

名师在线 2022年33期
关键词:母亲节早餐原文

文 /王聿利

引 言

近年来,高考命题突出德与智的考查重心,合理引导体美劳教育,形成相关内容的渗透交融,助力落实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1]。

高考英语试题通过展现劳动过程、创设劳动语境、呈现创造性劳动、讲述环保故事、渗透劳动文化、描述人物事迹渗透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增长劳动知识,培养公民意识,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劳动价值感,认同劳动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2]。

江苏省2021 年高考英语卷使用的是新高考全国I卷,该卷的作文命题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在高考试题中的考查趋势。

一、记叙文六要素在新高考全国I 卷读后续写中的体现

新高考全国I 卷的最后一个写作题型是读后续写。对于江苏考生来讲,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题型。2021 年1 月的八省联考,江苏考生就已经真正见识了这种题型。经过5 个月有针对性的训练,多数考生已适应了该题型。基于对大量学生的访谈和对多篇文章的分析并结合笔者的个人经验,本文着重从记叙文六要素的考查视角,谈一谈这道读后续写题。

(一)读后续写原文大意

文章的标题是“A Mother's Day Surprise”,主要讲述了一对双胞胎在母亲节给母亲做早餐、给母亲惊喜的故事。这是他们第一次亲手做早餐,尽管以前看过母亲平时做早餐的过程,他们还是把厨房搞得一团糟,不仅没有做好饭,弟弟还烫伤了手。正在姐弟俩一筹莫展时,爸爸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下楼来了,该题目就要求学生续写爸爸听到声音下楼之后发生的事情。

(二)读后续写原文交代的记叙文各要素

1.人物(who)

读后续写的原文的第一段写了“the twins, Jenna and Jeff”,然后续写第一段的提示句是“their father appeared”,最后续写的第二段写了“The twins carried the breakfast upstairs and woke their mother up.” 第四个人物 “mother”出场了。

2.时间(when)与地点(where)

文章的标题是“A Mother's Day Surprise”,由此可看出故事发生在母亲节这一天。第二段写了“The alarm rang at 6 a.m. The pair went down the stairs quietly to the kitchen. ”进一步说明是早上六点闹铃响了,他们下楼到厨房,卧室是在楼上,厨房在楼下。国外的孩子自年幼时普遍和父母分房就寝,这是他们文化体现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惯。既然是分房就寝,闹铃声也不易吵醒其他房间的父母。

3.起因(why)

读后续写原文的标题“A Mother's Day Surprise”给出了“surprise”一词,文章的第一段又给出了“for Mother's Day breakfast”,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双胞胎姐弟要为母亲做一顿早餐,以这顿早餐作为母亲节给母亲的惊喜。

4.事件(what)

双胞胎姐弟两人要为母亲做一顿早餐作为母亲节的“surprise”。他们平时观察到母亲做的早餐包括“French toast and chicken porridge”。尽管在此之前他们看过母亲如何做早餐,但等到他们自己亲手做的时候,还是产生了诸多问题,这就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矛盾。

5.结果(how)

文章中的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就是命题者要考生续写的内容。考生要根据有限的文字提示,挖掘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续写。

二、学生由于审题不清而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对原文要素把握不清1.对人物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原文首段交代了文章有两个主人公“the twins,Jenna and Jeff”,第三段交代得非常清楚:“But Jeff's hand touched the hot burner and he gave a cry of pain.Jenna made him put his hand in cold water. Then she caught the smell of burning.”这几句话表明这对双胞胎女孩叫Jenna,男孩叫Jeff。访谈中发现有些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双胞胎是同性别。审题时,学生对人物关键要素没有理清,造成作文内容出现偏差。

2.对时间、地点要素把握不清

原文给出的标题是“A Mother's Day Surprise”,题目中交代的时间背景非常清楚“Mother's Day”,原文首段和其后的段落中多次提到母亲节、母亲节的惊喜、早上6 点的闹铃、星期天和早餐等,有的学生漏掉了这个重要的时间,他们想当然地按照中国的传统,将其理解为午餐或晚餐,如此就失去了为母亲做早餐的意义。

原文开头提到“The pair went down the stairs quietly to the kitchen.”,而且续写第二段的文字提示是“The twins carried the breakfast upstairs and woke their mother up.”。由此可知,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楼下厨房。孩子们做好早餐后,要送到楼上母亲卧室的床边,然后叫醒母亲,让母亲坐在床上吃早餐。有的学生写成了到楼上叫母亲下楼,去厨房吃早餐,混淆地点,出现基本判断错误。

3.对续写结果的有限文字提示挖掘不深

续写第一段的首句是“As the twins looked around them in disappointment, their father appeared.”孩子们正一筹莫展时,父亲出现了。学生据此应该展开联想:父亲应该以何身份出现?是来做什么的?怎样与早餐联系起来?

续写的第二段“The twins carried the breakfast upstairs and woke their mother up.”说明他们把早餐送到楼上,叫醒了母亲。

续写的第一段结尾如何过渡?早餐很明显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做好了,才能成功过渡到第二段,孩子们端着早餐上楼送给母亲。叫醒母亲后,母亲有怎样的反应?然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就要求考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结果。

(二)因没有抓住文章中的主要矛盾而导致偏离主题

文章中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一顿早餐来感恩母亲。在西方文化中,母亲节这一天,丈夫和孩子们应把全部家务包下来,不少家庭还有伺候母亲在床上吃早饭的惯例。因此,姐弟俩想为母亲做一顿早餐作为给母亲的一个惊喜。

学生即使不了解母亲节的由来、母亲节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文章自始至终多次提到做早餐这件事,续写的提示词里也有早餐这个词,所以续写应围绕做早餐展开。

然而,在答题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围绕他们第一次做早餐却不会做这个主要矛盾展开续写,有的学生写成做不好饭,那就买个蛋糕给妈妈吧,有的学生写成买一束花给妈妈吧,等等。这就偏离了主题,导致失分。

(三)因生活经验、劳动体验的缺失导致对事件缺乏基本的理解

文章中的事件以为母亲做早餐作为惊喜,其中体现的有形物是早餐,具体来说就是“French toast and chicken porridge”。French toast 要用到鸡蛋、牛奶、糖和面包,需要把面包放进混合液中,然后再放到锅里煎一下,煎到发黄即可;chicken porridge 是一种粥,当然需要煮熟。双胞胎虽然看过母亲做早餐,但没有亲手做过,就导致做了好几次都没有做好,Jeff 还烫伤了手。很多学生没有抓住“惊喜早餐”的具体内容,而写成了做别的事情。访谈中发现,有的学生写成了买外卖,有的学生则写成了做其他种类的饭菜,还有的学生写成了给妈妈买生日蛋糕。

孩子为母亲做早餐,这本身就体现出了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容易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感谢父母多年的辛勤付出,积极学习劳动技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由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劳动体验的缺失、不足,对做早餐这一日常劳动事件没有生活经验,所写内容明显没有劳动体验,对烫伤的处理方法也缺乏基本的救护常识,导致不能全面理解事件。

三、针对本篇读后续写出现误区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记叙文要素,做好前后呼应

如果原文有标题,首先要认真仔细研究标题,而后浏览文章,找出标题和文章中的人和物。只有厘清人物关系,才能保证续写的主人公在角色塑造上不出错。切不可随意增添无关人员,而是要找出有形的物,要围绕着这个或这些有形的物展开续写。 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亦不可出错,任何要素出错都会影响文章情节的发展,进而影响续写的结果。

续写的结果必须呼应事件的发展,续写的第一段要用好原文最后一段预留的过渡性语句,还要和文章最后一段衔接恰当。续写第一段结尾的衔接句也要符合事件的发展,做到和第二段给出的提示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

(二)抓住情感主线,体现积极正能量

读文章原文时,学生要厘清文中人物之间基于有形的象征物产生什么矛盾?因为有形的物产生了什么无形的情感?随着事件的发展,这一情感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续写的两段中如何给这一情感画上完美的句号?这些问题都要在续写前认真研究,写作过程中更要时刻抓住这一主线,确保情感态度不偏离。

原文中有时可能会描写消极的、负面的内容,但那也都是为了事件发展服务的,都是为了使矛盾更突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也更加有利于续写时对这一矛盾的解决。学生在写作时必须牢记:所有的续写文章,即使原文中再多消极、负面的描写,也都是为了烘托后来续写要体现出来的真善美。续写的结果都要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三)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用好劳动情境这一载体

读后续写文章的德育立意都非常明确,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更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教育要全面,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要和家长联合起来帮助学生增强劳动体验,从小事做起,从家庭的家务劳动开始,教会学生生存,教会学生生活自理;告诉学生注意生活中最基本的用火、用电、用水、用气安全,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紧急事件的处理方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即感谢帮助自己的人,及时伸出援手;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勇于担当,机智地和坏人作斗争;告诉学生要乐观生活,积极向上,勇敢面对挫折。这些都是读后续写文章的主题。

在审题时,学生一定要清楚了解文章体现出德智体美劳哪个方面,然后再结合立德树人,明确命题人希望借考题进行哪一方面的教育,从而抓住中心,把握方向。

结 语

从对新高考全国I 卷读后续写创设的劳动情境和对其他高考试题的不同题型中体现的劳动情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劳动教育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坚持不懈地以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坚持不断创设尽可能多的生活情境,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肯定劳动价值,倡导劳动实践,颂扬劳动精神,传播劳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使学生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素质,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劳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母亲节早餐原文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早餐
母亲节漫画一则
点亮母亲节
妈妈,我爱你
丰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