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应用研究

2022-12-16陈勇严小英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大数据高职院校

陈勇 严小英

摘要:立足现实,分阶段、分步骤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应用,是推动高校管理数智化转型的典型标志,同时也是高校全面提升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文章结合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路径,即清晰定位,整合媒体渠道,大数据赋能,完善体制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发展;移动优先;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103-03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高校宣传工作紧随时代潮流。2019年12月,2019教育融媒體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首批确定15家试点单位。此后,高校融媒体中心陆续建成。这是时代赋予高校宣传工作的重任,也是高等教育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的有力保证。

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推动高校管理数智化转型的典型标志,不仅能提升高校的宣传能力与水平,发挥高校融媒体中心的育人功能,还能加强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为人才培养提供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从这一层面看,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万职院”)围绕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应用进行的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意义

近年来,杭万职院在教学改革创新中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名片。通过建设校园融媒体中心,整合全院宣传力量和各类媒体渠道资源,集中发力,提升宣传能力水平,增强舆论引导效果;通过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轻资产状态下的宣传管理、效能评估、内容生产等多方面的数智化转型。

二、研究背景与方法

时至今日,全国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建设融媒体中心已历时三年,但真正形成规模并发挥作用的为数不多。现有文献多是从宏观层面探讨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少有对浙江省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龚雪梅、陈烨琪认为,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明确建设思路、整合媒体资源[1];赵春桃基于广西各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引入媒体专业人才,能够快速提升高校融媒体中心能力的观点[2];李亭岩指出,大数据技术是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核心[3]。

虽然各高校在建设融媒体中心的技术逻辑上相似,但因级别性质、所处区域、专业特色、学生规模等要素不同,校情千差万别。作为民办高职,杭万职院在推进校园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笔者对杭万职院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方式包括实地了解学院及各系的宣传工作现状,面向在校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57份),对部分师生进行访谈。文章根据调研所了解的情况,尝试提出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可行路径。

三、杭万职院宣传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立足宣传工作实际,通过梳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痛点、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从调研结果看,受思维观念、基础条件、资源利用和人力配备等诸多因素制约,杭万职院的宣传工作暴露出诸多问题,整体潜力并未得到充分挖掘。

(一)宣传力量薄弱,新媒体渠道分散

当前,杭万职院的宣传力量主要由院宣传部、各系教师、学生社团、学生志愿者组成。其中,院宣传部仅由2人负责,各系均由个别教师兼岗负责。并且,由于缺乏系统性的专业指导,学生社团和学生志愿者的能力有限,往往不能独立完成宣传工作,学院宣传工作整体呈现出人力不足的状态。

从媒体渠道看,学院传统端以官网为主,新媒体端创建了微信、微博、抖音等官方账号;各系均开设了自行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涉及后勤服务、党团、招生、外语学习、思政育人等内容的微信账号。

从运行状态看,各系并未在原创内容提供方面与学院建立起稳定、有序的联动机制,学院及各系的新媒体渠道,也并未养成账号间有效互转、互粉的呼应习惯。长此以往,这种各自为战的新媒体运行模式,不仅无法形成舆论引导合力,还会暴露出编辑审核的主观化、简单化倾向,给内容发布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专业水平有限,影响力弱

宣传力量薄弱、专业水平有限,导致学院宣传工作质量不高。并且,由于校园媒体的内容更新频率慢,导致少有学生关注,杭万职院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无法有效释出。具体表现为:宣传策划能力弱,学院整体形象、专业特色缺乏深入挖掘;学院重点工作与国家战略、社会热点、高教职教重点、本地实际结合不够;宣传报道产量少,连供稿最稳定的官网的校园新闻频道2022年上半年的发稿量,也仅有63条;原创作品比例低,特别是各系媒体发布多以转发机构媒体内容、党史知识为主,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除院官网、院团委公众号、院后勤服务公众号外,其他内部媒体的学生关注率不足30%,有些甚至不足10%。超过57%的受访学生表示,这些媒体发布的内容“离我的生活太远”(见图1)。人力和内容的双缺,导致院内原有部分媒体缺乏运营信心和动力,直接采取拉长更新周期甚至停更的“躺平”姿态。

(三)运行模式守旧,新技术运用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92.8%的受访学生通过移动端获取新闻信息,如朋友圈、抖音、头条等社交媒体,以及各级主流媒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见图2)。这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质相契合。

猜你喜欢

融媒体中心大数据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
统管新闻阵地 统战新闻媒体 统领新闻舆论
融媒体中心为县级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之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