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线上互动教学在高校“大思政课”中的应用路径

2022-12-16王建方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应用路径全媒体时代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激活新媒体的传播载体。为了更好地论证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全媒体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针对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大学生思想意识淡薄、大学生情感和价值认同多元、网络载体功能发挥力度不够等,提出从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需求、转变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完善思政新媒体教育机制、实现线上与线下“共融”、构建动态化思政教育机制等路径入手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逐步突出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全媒体时代线上互动教学在高校“大思政课”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线上互动教学;高校;“大思政课”;应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06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JGSZ042

一、引言

新媒体快速发展,其碎片化、娱乐化、信息化功能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大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将新媒体引入“大思政课”,可以使“大思政课”更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使思政教师在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在“大思政课”中传授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全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全媒体指依托不同媒介形态,包括网页、音像、广播、电视等,运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融合的互联网络、电信网络和广电网络进行传播,从而实现用户能够在多种终端融合接收信息。全媒体结合受众需求的差异,能够应用相应的媒体渠道和形式,在深度融合之下,将细化的服务提供给用户,全面覆盖受众,优化传播效果。

全媒体具备四个特征。

第一,通过全媒体,使信息流的整合达到最大化。目前,互联网已升级为5G。另外,还有 WAP、GSM、CDMA、GPRS和流媒体技术,以及各种通信手段。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应用到报纸、杂志,还涉及卫星通信、网络、电影等多种传播工具。

第二,全媒体和传统媒体是相容的。全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革新,融合应用多种媒介,注重传统媒体,在全媒体中实现“全”。

第三,以全面整合为主要内容。以传统媒体为依托,以全媒体为载体,实现与互联网媒体的有效融通和互动,并基于受众传播、媒介载体等不同层面进行全面整合。

第四,全媒体还具有“大”的特征,为更广泛的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媒体市场,利用全媒体平台,以多种形式展示各种信息,并依据不同的受众需要进行筛选,以达到有效的信息交流。全媒体以跨媒介为依托,利用媒介流,采用经济的方式提供信息,降低信息传播成本,提升信息传播效率[1]。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可以有效地补充和完善教科书中的知识。思政课改革要考慮到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充分运用融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利用多媒体搜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能力,使其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率

全媒体时代,高校在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将理论课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思政课具备丰富的内涵,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传统观念,使其成为大学生真正喜爱的一门课。高校思政课是把现代传媒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三)推动思政课教学进一步发展

高校以往采取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师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教学氛围、调整教学方案,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呈现出来,迫切需要转变和更新,将其与线上教学整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能给教师带来大量的教育资源。同时,网络资源多种多样,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在开放性和交互性较强的互联网教学环境下,思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筛选出优质、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应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构建思政课资源平台,并积极建立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改革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借助线上联合线下的教学方式,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2]。

四、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问题意识淡薄

在当今网络时代,学生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往往是碎片化、通俗化、娱乐化的,与传统的、复杂的和抽象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相悖。大学思想政治学是一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和立场进行系统阐述的学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复杂性。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很难将线上和线下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需要与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意识和行动模式一致。这样一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二)大学生情感和价值认同多元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相对系统、抽象、复杂的理论学科。在教学和培养学生方面,有一些实用的教学系统与之相适应。实践研究表明,大学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比例较低,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学生难以在实践探索中理解深奥复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开放,如果没有实际针对性,学生的学习需求就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使大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真正的提高[3]。

(三)网络载体功能发挥力度不够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平台,但也使消极的外来文化和多元的社会文化越来越隐秘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质疑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严重动摇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进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然而,由于互联网上多元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复杂的传播过程,其中包括社会多元化和西方的误解,以及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少有相应的内容,因此在短期内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明确问题存在的形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

五、全媒体时代线上互动教学在高校“大思政课”中的应用路径

(一)深入了解和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校在开展大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大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高校应以大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意愿为导向,以满足学生的理性需要。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的日益分化,使他们的价值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个性,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迎合学生的需求,必须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使思政教学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思想特征,把握好大学生各方面的需要。高校应要求思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调整与学生间的主客体关系,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同时,要鼓励思政教师彰显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肯定,营造出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获取学生的信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思政知识学习中[4]。

(二)创新高校思政教师的课堂教育理念

全媒体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既有发展的契机,也有新的思路。在目前整体性的教育改革中,高校要根据全媒体的信息特性,灵活选用教学方式,构建动态化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思政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点,树立全新的“大思政课”教学理念,探寻全媒体信息源,有效地创新思政教育思想,并运用全媒体技术改革思政教学模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全媒体的优势,结合思政课堂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观念,完善思政教师的教学思路,以达到全面的教育变革和创新。

第一,要更新教学观点。思政教师要强化与学生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并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要提升教师的全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思政课教学的实施和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国际化意识、全媒体意识,认真学习全媒体技术,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技术,并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搜集和整理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理论知识,高效地落实教学任务。社会开放程度对课堂教学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年龄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同时会被新观念感染,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突破了教师的思维局限。目前,高校思政课的信息传播途径与传统的思政课相比,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突破观念上的桎梏,树立全新的思政教学观念,顺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学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思政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作用,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互动课堂”的目的。

(三)完善思政新媒体教育机制

高校的思政教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结合,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首先,高校应设立新媒体部门,负责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整合,或设立新的教学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新媒体技术与思政教学工具的整合。

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鼓励各部门的教师将两个领域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扩展教育资源的来源,整合不同的资源,更好地将其付诸实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教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互联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互补性,辅助网络教学,从而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

(四)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共融”

在全媒体时代的高校“大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发挥线上互动教学的优势,将其与传统教学有效融合、融通,打造出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共融”效果。对此,高校要在传统思政课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在线上开设优质、开放的思政课程,联合线下课堂教学,形成融合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思政教学更具活力,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但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如何设定线上和线下的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作业,以及如何确保学生在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中都能集中精力。本文认为,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要建立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机制;二是要保障相关机制的有效落实,切实发挥制度的效用;三是要促进思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教师积极引导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力求打通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联系,使二者良性互动[5]。

(五)构建动态化的思政教育机制

思政教师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结合新媒体中的西方错误思想、负面言论和多元化社会思潮,构建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了解各种网络文化、社会思潮和西方话语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在建立评估体系和制定评估指标方面,明确大学思政工作的开展方向,这将使传统静态思维的教学具有目的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其次,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师生展示优化后的思政教学内容,通过知识竞赛、话语竞赛和网络互动,加深师生对该领域的理解。例如,思政教师可以把这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做成视频,上传到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网络多元文化产生正确的认识。

最后,采用翻转课堂和混合教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他们进行评估。

六、结语

在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必须改革传统思政教学方式,以实现思政教学的通俗化、趣味化、浅显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政意识,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在实践中,思政教师要从思政教育机制、网络实践教学机制、问题导向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促进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彤.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与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7):69-70.

[2] 张文嘉.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0):5-7.

[3] 吴颖.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评《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42.

[4] 罗汉妮,孙晨,张进秋.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4):124-126.

[5] 刘晓苑,贺志勇.基于融媒体视角高校思政课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4):207-210.

作者简介 王建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应用路径全媒体时代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路径研究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刍议小学数学对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