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建构红色主题电影的爱国情感教育研究

2022-12-16赵钢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大学生

摘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价值多元化的冲击,高校教育教学责任重大,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面临新的挑战。运用电影艺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却不能持久内化为爱国主义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主题电影在推动高校完成立德树人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将电影艺术导入教育教学过程,转化为外显的爱国情感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探讨。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知情意行”的教育引导规律可以看出,情感在知行转化中价值深远。文章综合运用文献检索、调查测试、案例试验等教学研究方法拟从爱国情感教育的表达、传递、共鸣、升华四个维度研究红色主题电影的主客体双向体系建构,将多学科交叉运用到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关键词:双向建构;大学生;红色主题电影;爱国情感教育;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0-0061-03

課题项目:本论文为陕西省2021年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大数据画像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成果,项目编号:2021HZ111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热爱伟大祖国,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层次情感,也是时代发展最持久的精神源泉。人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有人格。在某种意义上,气节、人格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外化具象。通过电影尤其是红色主题电影这种形象的艺术表达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一、红色主题电影在爱国情感教育中的价值功能

红色主题电影是指根据真实的历史事实,以流贯在作品血脉中的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思想风貌为选材的电影。它以革命、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鲜活史实为主要内容,以弘扬时代主题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语言,以集体或者个人的英雄事迹为表现对象,以符合民族情感认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做出的伟大成就。美国当代女哲学家、艺术家苏珊·兰格认为,艺术结构与生活结构有着相似之处。艺术来源于生活,其内在的构成元素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有着深层次的天然联系,这也是艺术的意义所在。将艺术与生活建构起来的桥梁是心灵和思想的平等对话,红色主题电影能够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恰恰实现了电影艺术的核心功能。此外,红色主题电影展现了中国文化不同时期的典型特点,有着与时代主题要求相同的教育内容,以情感带入教育,以人性美体现教育教学的内涵,对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主题电影是爱国情感教育的孵化器

优秀电影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因源起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受到欢迎,又因介入了人的社会属性而增强了吸引力,赋予了思想道德教育生动的内容和形式,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经典充满革命激情,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历史画卷,实事求是地描述了悲壮的人类史诗,唤起了观众的原始人性,彰显了一个民族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以及为理想社会而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无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当代社会,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活力,因此,赏析红色经典作品是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1]。

(二)红色主题电影是爱国情感教育的助推剂

当代大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色彩,但从思想本质来讲,爱国主义仍然是其最朴实的情感。巩固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口号式的宣讲,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情感认同上升到行为动力,这除了需要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还需要在生活中去寻找有效资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电影艺术无疑是符合标准的资源之一。

电影艺术欣赏不仅仅是大学生的生活所需,而且为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动力和广阔空间。红色主题电影具有鲜明的政治地位和巨大的吸引力,它所蕴含的主旋律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情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红色主题电影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作用,也迎合了大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关注、好奇和释然心理。与其他方式相比,电影艺术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声音、文字和图像结合,将要表达的信息生动、立体地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影视文化的语言及其凸显出来的精神价值,这有助于推进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红色主题电影是爱国情感教育的强心针

观看红色经典作品也将产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电影艺术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强化传统文化信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借助现代手段和方法传播传统文化。红色主题电影作品塑造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如李向阳、邱少云、董存瑞、雷锋、江姐、潘冬子等。从中可以看到,革命英雄具有追求革命理想、坚定信念,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观看或写实或浪漫的电影作品会有更多的心理体验和新鲜感,产生对过去历史的思考,这是红色主题电影独特的审美魅力。同时,红色主题电影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在世界观、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传统文化观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清晰的引导,实质上达到“养精蓄锐”的效果。

二、红色主题电影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存在的不足

红色主题电影是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是丰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知行合一”的生动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影视市场出现了一批质量高、剧情佳、深受观众喜爱的红色主题电影,然而,在遵循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规律、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逻辑演绎、情感教育的接纳等方面,电影艺术创作的目标、制作方法、观点和特效与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仍然存在差距。

(一)有些作品形式刻板、过多说教

电影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正如此,红色主题电影在传播与弘扬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大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对于情感的依赖性和关注度都要高于理性判断,因此,红色主题电影在传播爱国主义情感时必须贴近这类群体的心理感受,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传统的红色主题电影过于强调宣传教育责任,容易导致观众形成刻板印象。尤其是在传递爱国主义情感方面,传统红色主题电影往往通过展现主角做出的成就以及宣教色彩较浓的台词或独白来凸显爱国之情。另外,在传递爱国主义情感方面过于夸大说教,导致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无法真正激扬起观众的爱国情怀[2]。

(二)有些作品内容不够全面、渗透不够

红色主题电影要想更好地传播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感,好的作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电影凭借细腻的叙事和动人的剧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很好地向青年学生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但也有一些电影因为内容不够精致和全面,且过分叠加使用“复现叙事”手法,容易导致影片对爱国主义情感的传递不够充分。

对大学生来说,历史是无法亲身经历的,这就需要电影创作从细微处讲述中国故事,以特有的情感来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更有利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效果。红色主题电影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与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載体,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红色主题电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还不够,大多数电影在爱国主义情感的传递中忽视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导致了电影传递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不完整。

(三)有些作品推介范围局限、方式单一

要使红色主题电影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情感,除了要有优秀的故事创作和演员精湛的演技,还需要具备有效的表达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主题电影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关注与喜爱,但一些优秀的红色主题电影受表达方式影响并未广泛地被观众所知,这就导致红色主题电影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无法被及时、有效传播,缺乏宣传平台。要想使红色主题电影中的价值观念被大学生所推崇,离不开媒介平台的良性传播。一些红色主题电影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因商业因素缺乏与大众的互动而难以被普遍知晓,这对红色主题电影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列宁曾说,不重视电影的宣传作用是不能容忍的,它的作用、地位和前景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影视文化的普及程度与生活潮流和世界潮流相比还相对落后。如果只局限于传统而不进行传播方式的创新,好的电影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关注。在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只有创新传播方式,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优秀红色主题电影为大学生所熟知,从而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三、红色主题电影爱国情感教育的现实路径

所谓的双向,就是电影工作者和大学生观众,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参与红色主题电影创作视点、前期制作、创作手法、目标建构等,使红色主题电影更接近大学生的生活,走入他们的心里,更好地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影视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确立正确的创作方向,坚持整体与创新,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历史与现实、继承与变革、教育与娱乐、怀旧与潮流的关系,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审美情趣出发,赋予电影作品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大学生则要从红色主题电影中找到忠诚党的事业和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两者如何协同促进影视创作是研究的重点。

(一)从电影创作视点建构爱国情感表达

红色电影主题的创作视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丰富,其视点可以是情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赞咏革命先辈和战斗英雄们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电影的创作视点能够奠定电影的基本框架,然后才会进行电影具体内容的编导和逻辑设计。视角是整部片子的灵魂外化,虽然从形式上来说可以不拘一格,有着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但从内容的审核要求上来看,还是要依据电影最初的创作目的而定,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特有的生活之美进行深层体验与思考。红色主题电影,特别是那些描述革命历史和英雄模范的电影,其核心主题是弘扬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果只是采用简单的平行交叉蒙太奇结构方式,难以折射出故事背后的精神实质。因此电影工作者要充分考虑电影创作的视点,使其符合大学生的情感表达、接受方式,以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从电影前期制作建构爱国情感传递

在电影制作中,电影工作者要跳出专业化的思维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口味和审美情趣。红色主题电影因为限定了基本内容和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所以除了考虑商业价值外,更多的是从社会属性或者社会价值来丰富完善影片的创作。例如,可以与大学生群体较为集中的学校进行实践性合作,让艺术走进生活,让欣赏的主体有着直观的参与感;也可以和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教师或者社会工作者进行互动交流,以换位思考实现从娱乐体验到价值塑造的升华。大学生特点之一就是强烈的认可度和参与意识,只有让他们进入到实践环节,才能更深刻体会电影的内涵。

红色主题电影制作的职责不是只有艺术本身的深加工,还有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担当。伦理道德、科学事实、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理念使得红色主题电影更能接近学生群体,更能促进情感认同,而这也是红色主题电影保有持续生命力的科学依据。优秀的红色主题影片有个最大共同点就是真实,它来源于生活,但素材更聚焦,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巧妙融入艺术真实,生动地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切实走进了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这是电影必要的创作空间和艺术要求,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重要传递方式。

(三)从电影创作手法建构爱国情感共鸣

红色主题电影创作的手法主要用于辅助爱国情感表达和引起情感共鸣,如果作品从艺术的角度不能将红色血脉传递出去,就难以起到情感共鸣的效果,那么说明创作手法需要调整。因此无论是年轻演员的使用、类型电影元素的引入、情节的发展,还是电影传播和推广的重要性,都体现了这一考虑。特别是如今的影片注重与当代年轻人建立情感纽带,释放新时期年轻观众的青春潮,为他们对党的热爱和爱国主义情感释放寻找出路,激发他们强烈的同理心、自信心。红色主题电影通过穿插碎片化影像、局部散点透视,将严肃主张与大众传播相结合,与青年观众进行精神对话,用富有时代感的艺术手法塑造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能够唤起年轻一代的信念和责任感,激发青年学生的观看愿望[3]。

四、结语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无论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文艺工作者还是从事人类灵魂塑造的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受教育的高校大学生,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去看待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价值意义,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共同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以红色主题电影升级改造更趋向于社会主义教育的实质为目标,利用红色题材电影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创设情境、运用新媒体,将“灌输”和“内化”结合起来,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赏析红色经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访著名导演、江苏省电影家协会顾问李辉[N].江南时报,2021-04-07(004).

[2] 李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旋律电影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研究[D].洛阳:河南理工大学,2020.

[3] 徐粤春.建党百年主题电影创作的突出特点[N].中国艺术报,2021-07-28(003).

作者简介 赵钢,硕士,讲师,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论治愈系插画的精神传达
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漫谈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