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塌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2-12-16刘贝珠
刘贝珠
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妇科(河南 南阳 474420)
慢性盆腔炎属于女性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所致,会使患者出现腰骶酸痛、下腹坠胀感等症状,虽然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病情较为顽固,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临床常采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但单一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需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提高疗效。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可归为“带下病”“腹痛”“不孕症”等范畴,《叶天士女科证治》中记载“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属其本,皆湿热结于任脉”。《万氏妇人科》有记载:“凡经水将行,腹胀腰痛者,此气滞血实也”。故认为该病多由正气不足、素体阴弱等所致,湿热瘀结为主要病机,治疗应以化瘀止痛、清热利湿为主[2]。中药保留灌肠属于中医外治,是指将中药水煎后取适量药汁经肛门灌注直肠,并保留一段时间,通过黏膜吸收,促使药效在病灶处发挥作用,且《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认为大肠具有吸收功能,将化瘀止痛、清热利湿等药液经肠吸收可发挥药物作用[3]。中药塌渍也属于中医外治法,通过温热发散方式促使药物通过肌肤腠理直达病所,且温热作用可活血化瘀、散寒祛湿。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塌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审(101)号],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的11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妇产科学(第3版)》[4]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湿热瘀结证的标准:主症:下腹刺痛,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次症:神疲乏力,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大便溏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近1个月未服用激素类药物;③对本研究药物耐受;④经B超检查提示伴有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白带常规检查可有清洁度异常。排除标准:①自身免疫性疾病;②其他器官组织病变;③宫颈癌、盆腔囊肿、盆腔结核;④腹部皮肤破溃或伴有皮肤疾病;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⑥伴有精神类疾病;⑦严重过敏体质。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已婚35例,未婚22例;年龄19~40岁,平均(29.15±3.42)岁;病程9~40月,平均(22.52±2.85)月;伴有流产史18例。观察组已婚37例,未婚20例;年龄18~41岁,平均(29.31±3.59)岁;病程10~39月,平均(22.25±2.51)月;伴有流产史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药敏试验采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常规抗菌治疗,对照组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前嘱患者晚上排空肠道,将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各30 g,续断、刘寄奴、桑寄生各12 g,延胡索15 g,柴胡9 g,以400 mL水煎煮并浓缩至100 mL(水与药比例6∶4),温度在38℃时用一次性灌肠管(浙江新德意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72660747,规格:3.5 mm×1 250 mm)插入患者肛门内,上至直肠14 cm的位置进行30 min灌肠,1次/d,月经期间暂停,月经后3 d再进行,持续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塌渍治疗,药方组成:金银花、赤芍、鸡血藤、败酱草、香附、炮姜各20 g,牡丹皮、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将上述中药磨成粉与凡士林混合,患者平躺在床,将暴露的下腹部用40℃温水浸泡过且不滴水的纱布包裹,把混合物涂抹在纱布上并用保鲜膜覆盖,在距离患处15 cm处用电磁波治疗仪(济南来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TDP-T-I-3)局部照射20 min,温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月经期间暂停,月经后3 d再进行。持续治疗1个月。
1.3评价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判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记为0分、2分、4分、6分,次症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舌脉正常记0分,不正常记1分,总分为38分,分值越高说明中医症状越严重。②炎症因子:治疗前、治疗1个月,取患者阴道分泌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细胞-6(IL-6)水平,试剂盒由上海纪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③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皮疹、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分)
2.2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比较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反应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菌药物来促使致病菌死亡,减轻慢性盆腔炎症状,但因导致本病的菌群种类较多,患者一般需长期用药,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6]。因而,需结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
慢性盆腔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带下病”“不孕症”“腹痛”等范畴,妇女经行产后、正气不足、素体虚弱致使热、湿、寒等邪毒侵入,与气血相结,蕴集胞脉,致气血阻滞,迁延未愈,多虚多淤[7]。且《证治要诀》云:“不通则痛”,认为邪气滞留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则瘀血阻滞,故不通则痛。因此,各家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大多从“瘀”入手。但因瘀血成因不一,各家看法不一,或湿浊、或气滞、或寒凝、或肾虚等,本研究选择热瘀结证患者,从气滞血瘀立论,采取清热利湿、散瘀通络法,运用中药塌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以此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中药塌渍与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药保留灌肠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可清热解毒、活血散淤;续断、桑寄生可益肝肾、祛风湿;刘寄奴可止血消肿,破血通经;延胡索可活血止痛;柴胡能疏肝解郁;诸药合用,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经的功效[8]。且药液注入肠道后,经肠吸收后可作用于病灶处,有效提高药物浓度,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同时从经络上来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互络属,药物可沿经脉循行上归于肺,肺朝百脉,主宣发和肃降,药液又经由肺输布于全身五脏六腑,达到内外合治,阴阳调和。中药塌渍中,金银花、赤芍、败酱草可清热解毒、祛瘀,延胡索、牡丹皮、鸡血藤可活血散瘀、调经止痛,川楝子、炮姜、香附疏肝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功效。且药物热敷于腹部,通过温度促使血液加速循环,促使腹部毛细血管扩张,利于药物透皮渗入;且中药塌渍利用微波物理疗法,促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进一步加强病灶对药物的吸收,二者联合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IL-6、TNF-α是机体组织受到细菌感染时产生的促炎因子,二者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比[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个月的TNF-α、IL-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低,说明中药塌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症反应和中医症状。金银花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促使机体炎症消退[10];赤芍含有芍药苷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效果,可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11];鸡血藤可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改善患者盆腔血供,减轻患者临床症状[12]。中药塌渍并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可使药物直达患处,加强抗炎效果,减轻慢性盆腔炎症状,且微波对于不耐热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可有效降低细菌毒素产生的炎症反应。中药保留灌肠中,蒲公英可抑制细菌繁殖,降低细菌的活性,起到杀菌的作用[13];败酱草可增强吞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致使病菌细胞凋亡,起到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有效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炎症反应[14]。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膜,提高病灶处药物的浓度,充分发挥药效,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15]。因此,二者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塌渍、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性尚可。这是因为中药塌渍与中药保留灌肠所用药物均为中药,方药中各成分的副作用较低,且疗效较好,可减少长期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联合中药塌渍可减轻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