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表现临床分析思路构建

2022-12-16张佳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5期
关键词:尿蛋白眼压视网膜

张佳美

(吉林市人民医院眼科,吉林 吉林 132000)

0 引言

临床中的常发病中,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患病后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该病的发生率占第三位;常出现的类型为胰岛素依赖型及1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或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大多数为青少年发病[1]。2型糖尿病远较1型多见,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有7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全身小血管、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属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比较严重的并发症[2,3]。患者比较常表现的主诉是闪光感和视力下降;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会由于视网膜水肿导致光散射,进而导致患者自觉闪光;于非增殖期病变中,黄斑水肿,缺血、硬性渗出侵入中心凹,常见的病因是视力下降,除了黄斑的大片毛细血管没有灌注不会诱发自觉症状;而增殖期玻璃体出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会导致视力大力度下降[4]。糖尿病眼底病变可能是由于血糖没有控制好诱发的,出现了糖尿病,多数是由于长时间的过多摄入糖类和不注重锻炼身体引起的;初期可能会有头晕头痛、浑身乏力、视力下降和体重下降的现象[5]。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症状包含青光眼、眼底出血、白内障等,若不尽早治疗会促使患者出现失明[6]。根据相关研究中分析其发病原因发现,与发病者的病史、年龄、尿蛋白等有一定的联系,也和血糖控制情况存在直接的联系[7]。所以为了进一步将2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控制和预防,进一步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临床应该严格监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患者的病情,对其病变出现的诱因展开分析,再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计划,降低糖尿病出现眼底病变的情况,为病情的治疗提供依据[8]。为了更进一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诱发眼底病变的原因,和提升患者救治的效率,本次就主要针对吉林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糖尿病伴有眼底病变患者,分析其发病因素,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进入吉林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2例糖尿病伴有眼底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选入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并且选入同期入院的10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作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年龄在57岁至85岁,平均(71.05±7.33)岁,男57例,女45例,病程5.9年至19.7年,平均(11.25±3.53)年;单纯糖尿病组年龄在58岁到87岁,平均(71.42±7.24)岁,男59例,女43例,病程6.2年至20.2年,平均(11.73±3.08)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依从性高;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无意识、不能交流、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器官障碍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给其发放病例表,其中包含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体重、病史、过敏史、肾功能等,然后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肾功能、血脂、尿蛋白、尿糖、体重进行测定;需要的时候可以应用血管造影技术或者眼底镜技术对其眼底行全面检查;测定患者的血脂、血糖指标之前,指导患者禁食禁水时间12h,测定血压的时候,指导患者先平复好情绪再进行检测;最终通过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对各项检查项目的结果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比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尿蛋白)和患者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视力:眼压利用非接触式眼压计实施测定;房角宽度利用前房角镜测定;中央前房深度使用带图像分析系统的裂隙灯测定;视力利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对比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比单纯糖尿病组低,肌酐、尿蛋白指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对比(±s)

2.2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对比

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眼压更低,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比常规治疗组更大,视力比糖尿病眼底病变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对比(±s)

表2 糖尿病眼底病变组和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眼压、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视力对比(±s)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组别 n 眼压(mmHg) 房角宽度(°) 中央前房深度(mm) 视力糖尿病眼底病变组 102 17.66±3.26 2.74±0.42 2.75±0.18 0.61±0.28单纯糖尿病组 102 14.77±2.42 4.14±0.38 3.34±0.12 0.86±0.20images/BZ_73_1289_573_1289_576.pngt/7.189 24.963 27.544 7.337 P/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症较多、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等特征,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促使患者微血管出现病变,导致诱发眼底血管变形、增厚、阻塞等,进而并发眼底出血、青光眼、泪囊炎等,严重甚至会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9,10]。临床中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表现为出血斑、微血管瘤、棉絮斑、黄斑病变等;主要的临床病理过程是出现微血管瘤、小动脉闭锁、新生血管增殖等。本病可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1-13]。2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早期阶段患者会感到视物模糊,黑影漂浮在眼前,视觉变形等;后期主要是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破碎出血,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14]。为了避免2型糖尿眼病患者出现眼底病变,应该在糖尿病早期进行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身体锻炼、胰岛素注射对血糖水平进行调节,延缓或减少糖尿病眼底病变[15]。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调节血糖水平就可,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定期眼科复诊,必要时补充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会导致患者失明的疾病,但若能够有效的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合理、规范化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消除失明的发生几率。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首先应该严格的控制血糖,血脂以及血压,通过饮食控制以及适当的运动,尽量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mmol/L,餐后两个小时血糖不要超过8.0mmol/L,可以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羟苯磺酸钙。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16,17]。

糖尿病患者发生眼睛一些炎症时可以用滴眼液,包括抗病毒滴眼液、抗细菌性滴眼液以及润滑眼睛的滴眼液。在发生结膜炎时,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指导用药,但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发生一些眼底的改变,这是最具有特征的,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病情的轻重分单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单纯性视网膜病变时,患者的视力已经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到达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时,患者可以有眼底出血、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随着血液的凝固、机化、牵拉,引起视网膜脱落,造成患者失明。

2型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眼底病变的危险性更大,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出现眼底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单纯糖尿病患者更高,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和眼底病变有关[18,19]。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也具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由于视网膜本身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比较高,存在比较高的新陈代谢率,能够诱发动脉痉挛硬化,促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发生、发展,导致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情况加重[20]。为了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促使其病情得到改善,本次对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眼底病变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为(63.51±6.47)mL/min,尿蛋白水平为(1.71±1.57)g/d,肌酐水平为(124.51±14.39)μmol/L,糖尿病眼底病变组的肾小球滤过率显著比单纯糖尿病组低,肌酐、尿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糖尿病组患者的眼压更低,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比常规治疗组更大,视力比糖尿病眼底病变组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现其病变和脂蛋白、尿蛋白、肌酐、病程等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只要实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青光眼、眼底出血的发生率,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进而便于及时发现眼底病变,避免病情恶化。病情,糖尿病视网膜患者比较容易伴有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系统性疾病,所以,应该对其的血压、血糖水平等进行控制,有效的加强监测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同时,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还包含: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药物治疗等。

根据以上所讲,2型糖尿病伴有眼底病变患者发病因素主要包含肾功能病变、血脂水平和糖尿病病程,2型糖尿病伴有眼底病变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蛋白、肌酐、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上升,因此,在分析出其诱发因素后应该进一步对患者的肾功能、血脂进行测定,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猜你喜欢

尿蛋白眼压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如何防治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2型糖尿病脑灌注及糖尿病视网膜氧张量的相关性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视网膜脱离能治好吗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尿蛋白检测忽“+”忽“—”怎么回事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尿蛋白偏高如何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