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2022-12-16宿志平徐增凤蔡绍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34期
关键词:双相满意率智商

宿志平,徐增凤,蔡绍华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社会脑康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0 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是一种以情感高涨、自我体验好、心情愉悦、思维敏捷,但愉悦情绪转瞬即逝,甚至转为暴躁、愤怒、冲动行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一旦发生对患者自身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可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对患者自身和他人产生不良后果,严重时还会影响社会功能,因此,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需探寻高效治疗方案、科学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和干预,以期改善预后[1]。现阶段,临床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多采用抗精神药物,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差强人意,需辅以有效护理措施配合。系统护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比较,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等优势[2]。本文主要探究了系统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社会脑康复医院70例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展开对照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对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的诊断标准,至少存在以下四项症状表现(若情绪仅为易激惹,则至少存在以下五项症状表现):a.自负,自我评价过高;b.日常生活中语言明显增多;c.思维奔逸,意念飘忽;d.注意力不集中,极易被分散;e.自我感觉良好,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比较充沛、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强壮等;f.工作、社交、日常活动及性行为方面的活动增多;g.任性轻率,做事不顾后果;h.对睡眠的需要明显减少。②研究经过吉林省延吉市延边社会脑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脑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周期。对纳入患者做随机分组处理,记对照组和研究组(均n=35),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5~70岁,平均(48.95±1.04)岁,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4.57±0.24)年;研究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6~69岁,平均(48.97±1.02)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4.59±0.23)年,组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衡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通过访视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治疗相关知识,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生异常第一时间向主治医生反馈,同时,予以饮食、生活等其他方面基础指导。研究组:系统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护理:①环境护理,环境对人的心境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促进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心境问题,护理人员需及时为其创设舒适的住院环境,如保证患者住院病房清洁、卫生、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线适宜,另外,还需避免患者住院病房中出现玻璃、刀具等锐器,以免患者发病时用锐器发生自伤或伤害他人的事件。②沟通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需采用友善、温和的态度与患者进行对话,以促进患者更易接受临床护理工作。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虽较差,但是,患者仍具有自身独特的兴趣、爱好,因此,在与患者进行沟通前,护理人员还可先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然后,初期围绕患者的兴趣、爱好与其进行沟通,这样能有效激发患者的沟通兴趣和加强其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待患者对护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认可时,护理人员则需要采用得体的语言引导患者将自身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和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以对患者认知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如询问患者“你心中有什么想法吗?可以和我说一说吗?”“现在我们已经是朋友了,朋友之间应用相互倾诉,你心里有什么高兴的事或不快乐,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都可以和我说说。”以促进患者能将自身心中的苦闷完全地抒发出来。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谈举止及行为表现,并充分肯定和鼓励患者的积极表现。③认知护理,根据沟通了解的患者认知情况,护理人员需采用启发、诱导、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患者纠正错误认知,以促进其形成真实、正确的认知。④情感支持护理,护理人员需将患者真实病情如实告知患者家属,并安排家属定期探视患者,在探视过程中,多给患者予以交流、情感支持,陪同患者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⑤康复训练指导护理,为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地回归生活和社会,护理人员在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后,还需指导其开展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指导患者阅读、画画、阅读完成后完成书写心得等,以促进其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另外,还需指导患者进行散步、骑自行车、打太极等运动锻炼,以达到修身养性的训练效果。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对应评估工具对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两组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进行细致观察对比。①认知功能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估[4-5],共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3个维度内容,评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好。②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估,调查表分值范围0~100分,按照≥90分、60~89分、<60分,分别记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在护理工作实施前,两组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等认知功能评分展开检测无差异(P>0.05),在护理工作实施后,两组均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分)

智商评分 语言智商评分 操作智商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5 80.68±2.23 102.89±5.53 79.22±2.04 97.17±2.75 76.34±2.08 104.54±2.68研究组 35 80.71±2.27 119.62±7.95 79.27±2.08 109.84±4.76 76.32±2.11 118.52±4.73 t-0.007 8.519 0.015 9.269 0.025 8.46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评估数据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评估数据82.86%,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难以彻底治愈、易反复发作等特点[6]。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等均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如影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因此,需尽早予以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积极规范治疗和科学合理干预[7-8]。

本研究中,对两组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发现,在护理工作实施前,两组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等认知功能评分展开检测无差异,在护理工作实施后,两组均升高,但研究组系统护理组患者智商评分(119.62±7.95)分、语言智商评分(109.84±4.76)分、操作智商评分(118.52±4.73)分、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7.14%,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102.89±5.53)分、(97.17±2.75)分、(104.54±2.68)分、82.86%,与赵新芳研究中得出的系统护理组患者智商、语言智商、操作智商等认知功能评分(118.10±12.64)分、(109.49±9.26)分、(119.61±8.51)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103.51±11.51)分、(105.65±7.54)分、(100.74±10.93)分基本一致,说明系统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属于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更多的是侧重患者疾病治疗护理,虽具有一定效应,但难以保障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和整体性[9],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10]。系统护理为新兴干预模式,护理期间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和心理等特点,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不仅能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给其提供系统的用药护理[11],且还能指导其根据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给其提供合理的沟通护理、认知护理、情感支持护理、康复训练指导护理等,其中,通过沟通护理能有效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通过认知护理能有效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12],帮助其形成真实、正确的认知,通过情感支持护理则能使患者感受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和关心,从而能促进其更好地回归家庭和正常生活,通过康复训练指导护理且能有效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其认知功能改善或恢复[13-14]。

综上所述,于双相情感障碍狂躁症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纳系统护理干预模式,优势明显,效果显著,表现在可更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可大力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双相满意率智商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体测鞋走红,是『提分鞋』还是智商税?
智商
双相型障碍概述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