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生态旅游保护工程规划分析

2022-12-16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景区垃圾森林

武 宁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河北 蔚县 075700)

森林生态旅游依托森林生态环境而开展,完整而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系统是保证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在进行旅游规划和开发时应把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提前谋划,认真执行,确保安全。

1 保护原则

1.1 相协调原则。景区开发保护是前提,应秉承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2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优先推进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及自然生态脆弱且不易恢复的整治工作。

1.3 统一管理,动态保护。统一景区管理机构,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转变旅游保护工作的重点,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措施。

2 生物资源保护

2.1 植物资源。①森林防火。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2]。建立完整高效的防火组织机构体系,加强扑火队伍建设,建章立制。②森林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责任到人制度;切实做好森林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建立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坚持生物防治。做好植物检疫检验,杜绝外来病虫害的传入。③森林植被保护。加强巡护力度,制定网格化巡逻制度,建设全网络覆盖工程。

2.2 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宣传,在野生动物多的区域设置提示标语,确保野生动物及游客安全。

3 景观资源保护

3.1 山体资源的保护。严禁在游道两侧及游客可视景观范围内开山取石破坏山体的自然形态。旅游景点等人工设施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对山体及周围植被实施封禁保育,防止水土流失引起的塌方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2 水体资源的保护。确保水源在旅游旺季无异常情况,水源充足,河水、谷水长流,可供游人赏水、嬉水。保证地表水的清洁,严禁乱扔杂物,并加强巡查,及时清理。

3.3 人文景物的建设与保护。新规划建设的人文景观要与周围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实施倾斜政策,建造和维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材尽量选用当地石材。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生活方式、民风民俗。

3.4 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景区内地质地貌的保护,维护地质构造周边环境的完整。不得在景区内乱采乱挖,建设工程开工前进行科学论证,做好评估,避免在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上建设。

4 生态环境保护

4.1 大气环境保护。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提倡使用等清洁能源,厨房安装除尘设备,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量。

4.2 水污染防治。严禁直接排放污水,在建造服务设施的同时,建造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净化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景区厕所,也可以用来灌溉。溪流周边设置爱护环境的提示标语,并派专人负责清理水面垃圾。

4.3 固体废物处理。景区开发,环保先行,景区内应按照游客承载力和人员聚集区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点,做好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工作。生活污水、人畜粪便采用无害化处理设备,严禁直接排到景区内。垃圾箱应选用易发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制定清理考核制度,由工作人员定时检查和清理,不留垃圾过夜。

5 安全工程

在游步道和观景台等人员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应安装结实耐用、游客不易攀爬的护栏设施。去往山顶等的游步道,一般情况下应设置成循环线,确保紧急情况下游客顺利走出景区。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排查景区消防、救助、救援设施设备,确保景区的生态安全,保障游客安全游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旅游安全预防体系,明确旅游安全责任制[3]。制定隐患排除方案,按计划组织检查,根据天气预报及时调整景区开放时间,在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的特殊地段,做好监测。及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建立有效的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体系。

猜你喜欢

景区垃圾森林
垃圾去哪了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倒垃圾
倒垃圾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