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究

2022-12-16胡金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素养

胡金霞 刘 丹

(衡水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教育部于2012年在新闻传播类中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契合了社会各行各业对新媒体专门人才的巨大潜在需求。由于开设时间较短,目前专业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处于核心地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较为突出,这也造成了应用型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才能确保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密切结合。

1 应用型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近年来,国家提出遵循服务需求、产教融合、就业导向、特色办学等原则,引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衡水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在文学与传播学院设立了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专业获批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应体现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新要求,培育厚基础、善创新、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重要议题。

1.1 从新媒体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来看,“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备受青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归属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既有学科统一性又有专业差异性,培养具备新媒体意识,能在各类媒体机构、门户网站、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媒体策划、摄影摄像、活动创意、编导制作、技术开发、整合营销等传播类工作的专门人才。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多才多艺,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新闻采写和编评等基本能力,还要掌握图片与视频编辑处理能力;既要擅长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制作,也要精通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运营。

1.2 新媒体运营和营销岗位需求量大,熟练内容策划与运营能力成为招聘加分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为弥补专业人才的巨大市场缺口而开设的,目标是缩短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因此培养方式要顺应时代、行业与岗位的特征和要求。应用型高校应该从学校和相关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来综合考量,创新优化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岗位技能,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与技能训练的培养,最终达到符合社会及教育发展期望、行业和地域发展需要、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的能力培养目标。

1.3 综合素养要求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培养理念必须立足于职场能力的提升转变,新媒体工作大都需要通力合作,除单纯的技术要求外,还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基于以上考虑,课程体系建构必须凸显出应用型大学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涉及前期策划、组织架构、团队协作、经验总结等,各个实践应用环节必不可少,从业者需要拥有优秀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及反思能力。因此,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根本任务是要培育时代所需、具备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应用型媒介融合人才,专业建设需要紧紧抓住这一特征,教学中密切结合行业发展现状确保专业课程建设不与行业发展脱节,探索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能力结构的传播人才新模式。

2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作为培养新型传播人才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该让人才培养更加契合时代发展,课程体系设置应主动做到对标行业需求,但不少应用型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却存在失衡现象。

2.1 课程建构杂乱,缺乏专业特色。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都是在原有的新闻传播类基础上进行组建,从当前的课程建构实际来看,对于课程的定位和功能不够明确,过于拘泥固化的课程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包括新闻传播类、软件技术类、艺术设计类、市场营销类等都归纳到网络与新媒体课程体系,表面看来丰富多样,实际却是简单拼凑,课程之间主次不分,缺乏有机联系和新课程的开发,进而导致该专业的特色无法充分体现。网络与新媒体的内涵包括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媒体技术与开发以及媒体管理与运营等方面,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果缺乏逻辑性与协调性,往往会导致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薄弱、专业能力窄化,不利于该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2.2 理论内容过重,实践课程匮乏。网络与新媒体应用性很强,是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专业,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技能的培养都有很高要求。而现有的课程设置体系中,有些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要求对接不紧密,无法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融合型传媒人才。根据近期人才需求统计报告来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扩张对于需求缺口的缓解并没有明显效果,主要原因是很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并没有掌握必须的实践技能,造成应用能力较差,从而降低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难以在专业领域获得长足发展。

2.3 培养目标模糊,课程考核单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对不同学科进行借鉴和融合,在课程建构时需要开拓专业视野,适应交叉学科的特征和需求,这些是目前高校在实施人才培养和构建课程体系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但在结合院校学科基础和地方经济特色方面却是薄弱的,培养目标的不明晰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或特色专长方面都没有学科优势。很多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应试模式,学生总体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大,这就决定着学生对考试结果的过度关注而忽略对学习过程的整体把握,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使教师无法关注教学内容的拓展。

3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创新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培养新媒体时代具有家国情怀、适应媒体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注意在核心课程内容方面以及目标理念上的差异,这样才能体现出该专业的特色。

3.1 明确课程目标,助力学生多元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多维度的,包括知识与能力、技术与艺术、人文素养及思维模式等,需将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模式,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始终紧随时代与市场需求。从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可知,专业性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也是行业领域所必需的,包括专业知识、技术实践、创新能力及其人文素养等,深层次地展现文化内涵与理论自信。因此加强专业性的美学教育,也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的目标之一。

3.2 精炼核心课程,兼具融合与特色化。计算机网络与数字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也要不断更新。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删除大量过时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时代市场发展脱节的技术课程以及内容重复性高的课程等,层层优选,构建富含特色的有机融合的跨学科课程体系。结合区域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课程,如与新媒体相关的创意学、文案写作、传播运营等课程,打造多学科融合并兼具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培养特色人才助力地方发展。

3.3 加强学生实操技能,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非常偏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而现有的课程体系仍以传统理论课程为基础,实践性课程虽然也有所重视但可实施性不强,且存在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无法真正地实现融合发展。要想改善这一局面,就要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新媒体实操技能,实现和行业对接,掌握最新技术前沿动态。同时完善课程评价制度和标准,并将其作为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以输出真正适合市场需求的懂技术、精制作、会运营的应用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凸显出应用型高校特色,精炼核心专业课程,聚力学生实操技能,提升综合素养能力,拓展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在以后的课程体系中要将各方资源进行整合,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打造以新闻传播学科为基础、网络与新媒体理论与技术为主体、人文素养知识为支撑的完整专业系统。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素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