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16刘蓓
刘 蓓
(石家庄市林业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近些年来,长时间乱砍乱伐现象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峰值,因此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水土流失、土壤贫瘠以及植被稀少等普遍性问题,究其根本,在于降水量少且降水区域分布不均等。若想在极大程度上解决自然环境问题,使其在得到改善的同时,充分发挥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积极作用,还需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1 天然林保护工程相关内容概述
1.1 天然林保护工程概述。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对自然生长林木进行保护的工程项目。在对自然林木资源施以保护措施的同时,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生态污染进一步加剧。天然林保护工程依据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促进社会、经济及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针对林区实际情况、植被生长特点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进行适当的保护,采取一些相关措施,加强保护力度,切实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1]。
1.2 森林管护在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作用。森林管护是一项公益性工作,可以分为临时和正式2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其工作内容相同,目标都是予以林木资源最大程度保护,防止乱砍滥伐、破坏林木资源现象出现。与此同时,还包括加强养护、使林木健康生长、增大森林覆盖率、优化空气及环境质量。在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养护是主要内容,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缓解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以及促进林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森林管护工作现状
2.1 资金投入不足。中国幅员辽阔,林业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较大。但针对该项目实际每年的投入资金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显得微不足道,经费不足导致森林管护工作质量很难得到提升。在管护人员工资水平较低、生活质量难以保障的前提下,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且经费标准较低,相关先进技术、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会降低管护质量。
2.2 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从事森林管护的人员专业水平普遍较低,在缺乏资金的支持下,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无法开展,以致于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能跟随时代、科技发展而提升。在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情况下,也较难实现技术更新,导致整体专业能力偏低,不利于森林管护工作的开展。
2.3 缺少重视,管护意识薄弱。部分林区领导没有提起对森林管护的重视程度,相关管护知识匮乏,对管护工作认识不到位,致使针对该工作进行的扶持力度较小。不能够加强人员培训,不能投入一定比例资金对该项工作予以充分支持,导致森林管护效率较低,不能有效促进林业发展,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增长[2]。
3 森林管护工作问题解决对策
3.1 促进相关人员思想意识的提升,进而加大森林管护宣传力度,动员全民进行林木资源保护工作。针对滥砍滥伐现象,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严肃处理,在提高意识水平的基础上,加强管控力度,对不良现象予以制止;同时加强宣传,使全民意识得到提高,进而自觉加入到林木保护工作中;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进行森林管护,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进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
3.2 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性。在工作人员思想意识得到提升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适当引进专业性人才,更好地为森林管护工作服务。对人员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其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将其充分应用于工作当中,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加大经费投入。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林业企业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管护技术及设备,对天然林进行合理、科学的保护,使其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