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松球蚜生物学特性与防控措施
2022-12-16李淑娜
李淑娜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太碌林场 甘肃 天水 741020)
华山松是小陇山林区分布较广的乡土树种,也是营造人工林、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同时华山松还是园林绿化、打造景观树的优良树种。华山松球蚜是对华山松威胁最大的主要害虫之一,尤其对中、幼林危害严重,随着华山松人工林面积的增大,该虫害的发生率和为害程度也逐年提升,有的地方甚至连年发生,导致林木死亡,造成严重的损失。
1 华山松球蚜的生物学特性
华山松球蚜的寄主为华山松,为单一寄主。该害虫具有繁殖力强的特点,在小陇山林区1年可以发生3代(气温低时发生的代数就会减少),繁殖方式为孤雌卵生。华山松球蚜不同的生长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态,有卵、若虫、成蚜3种形态,成蚜又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2种。
每年的10月份气温开始降低,成蚜、若虫开始从上部的枝叶向下部转移,以卵和若虫的形式在枝叶的基部、树皮缝隙或者针叶内部越冬。到翌年的春季(4月上旬),气温开始回升,卵开始大量孵化,老熟的若虫发育为成虫并产卵,林中虫口密度开始上升,华山松球蚜开始在林中迅速蔓延。成蚜在针叶上排卵并分泌蜡丝,卵成堆排列,每堆的数量在3~90粒,卵的孵化期一般为16~19 d,孵化后的若虫向针叶上转移,寻找1年生或新生的枝梢进行取食,若虫经过4龄,每次蜕变都会分泌新的蜡丝,随着虫龄的增大,身体上覆盖的蜡丝就越多。若虫经过第4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蚜,成蚜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2种,在虫口密度大的地方,有的若虫会羽化为有翅蚜,占球蚜总数的5%~10%,它们借助风力飞到健康的林木上继续产卵,这是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当营养缺乏时,会继续迁移到其它地方寻找新的食物来源。羽化后的成蚜经过2~4 d就开始产卵,产卵期一般持续5~12 d。小陇山林区第2代成蚜产卵旺期在6月下旬,第3代成蚜产卵盛期在9月上旬。10月天气转凉后,华山松球蚜以卵、若虫的形态开始越冬。
2 华山松球蚜的消长规律
华山松球蚜的消长规律和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变化以及球蚜种群的变动有很大关系,其中,受温度的影响最大。每年春季气温开始回升,球蚜的种群密度开始升高。在小陇山林区4~5月球蚜的种群密度最大,这个季节也是华山松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大量的若虫、成蚜集中在新梢或者新长出的幼嫩针叶上,对华山松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7~8月份雨季的到来,湿度大,种群的增长变得缓慢。9月下旬以后,天气转凉,球蚜的数量迅速降低,11月球蚜进入越冬状态,并成为下一年球蚜发生的虫口基数。
3 防控措施
3.1 利用营林技术进行防控。华山松球蚜寄主单一,造林时要合理搭配树种,不要营建单一的华山松人工林。与适合当地生长的针叶松、灌木、阔叶树种合理搭配,营建大块或者带状混交林,如和水杉、柳杉、马尾松等混交,也可和栎树、杨树、桦木等混交。同时,还要加强抚育管理,尤其在幼林期,要及时清除带虫的苗木、枯枝等,并集中烧毁,消灭虫源。
3.2 利用天敌进行防控。华山松球蚜的天敌种类较多,有20多种,其中七星瓢虫、异色瓢虫种群数量占据天敌群落总数的20%以上,为数量最多的天敌,还有食蚜蝇、中华草蛉等。七星瓢虫、异色瓢虫主要捕食成蚜、若虫,每日捕食40~120头;食蚜蝇主要以球蚜卵为食,每日的捕食量可高达110多粒[1]。因此,可以在室内饲养或者引进球蚜的天敌来控制球蚜数量,而且要对天敌进行保护。
3.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物防治华山松球蚜是最有效、最快速、成本最低的一种防治方法,尤其在球蚜的多发区宜采用化学防治。但是利用化学药物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也有可能会杀死天敌,因此要选择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控。4月上中旬是球蚜初发阶段,其天敌也处于蛰伏期,这个阶段可以利用50%马拉硫磷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5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进行喷洒,可以快速降低虫口密度,减少林木损失[2]。苦参素植物保护剂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低毒、广谱,利用其800倍液防治球蚜也有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