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石冬0358品种特征特性及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2022-12-16张文涛洪雪梅
张文涛 洪雪梅 林 霞
(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该品种生育期264 d,比新冬18号早熟3 d。幼苗半匍匐,生长势好,茎秆、穗部蜡质厚,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0.17 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旗叶宽长平展,穗层整齐。穗长方形,白壳、长芒,小穗排列较紧密。穗长9.2 cm,穗粒数49.32个,穗粒重3.04 g。籽粒长圆形、白色、角质、饱满度好,无黑胚,落粒性中偏紧,千粒重50.54 g,容重809.85 g/L。高抗白粉病,中抗锈病,抗寒性好,抗倒性一般;稳产性和丰产性很好,适应性强。
1.2 品质性状。粗蛋白质(干基)16.9%,湿面筋39.0%,降落数值328 s,面粉吸水率64.6%,面团形成时间7.0 min,面团稳定时间9.4 min,弱化度69 FU,面团最大拉伸阻力385 EU,最大拉伸曲线面积73 cm2,面团延伸性140 mm,属中强筋小麦品种。
2 播前准备
2.1 土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结束以后要适时深耕(深度30 cm左右为宜),到头到边,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墒、碎、净”六字标准[1],并清理地头、地边、地表残膜和秸秆等杂物,等待播种。
2.2 全层施肥。用尿素10 kg/667 m2、重过磷酸钙肥15 kg/667 m2进行全层施肥[2]。
2.3 种子精选及处理
2.3.1 种子精选。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去除杂质及破粒、瘪粒,确保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在95%以上。
2.3.2 种子处理。对精选好的种子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或选用3%敌委丹(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200~400 ml药剂拌种100 kg,可防止小麦黑穗病、根腐病、条锈病、全蚀病等病害,播前晒种2~3 d,每次5~6 h,可提高发芽率。
3 播种
3.1 播种期。石冬0358为中早熟品种,北疆麦区最佳播种期为9月15~25日(以滴出苗水的时间为准),从播种至越冬,要确保500℃的有效积温。
3.2 播种量。石冬0358的播种量一般为23~27 kg/667 m2,10月1日以后播种麦田,播期每延迟1 d,播量建议增加0.5 kg/667 m2。
3.3 播种方法。播种时种肥带磷酸二铵5 kg/667m2。采用3.6 m播幅24行的播种机条播,滴灌带随播种机一起进行均匀铺设。
3.4 播种质量。播种深度以4~5 cm为宜,下种均匀,避免重播、漏播现象发生,播种结束后尽快接好滴灌管网,确保滴灌管网正常运行。
4 田间管理
4.1 冬前管理
4.1.1 适时灌好出苗水。采用干播湿出措施,播种完成后及时滴出苗水,最晚不超过5 d,滴水量80~100 m3/667 m2,水的用量多少根据土壤情况而定,每667 m2随水滴施尿素3~4 kg、磷酸一铵5 kg。及时观察出苗情况,做好查苗补种。
4.1.2 做好冬灌工作。小麦冬灌一般10月25日开始到11月10日前结束。具体冬灌时间依据苗情、水源条件、土壤状况和气候情况而定,灌水量在50~60 m3/667 m2,以确保麦苗安全越冬[3~4]。盐碱较重的地块可提前冬灌,并随水施腐殖酸1~2 kg;未施基肥,播种未带种肥的麦田,冬灌时每667 m2随水滴施尿素3 kg、磷酸一铵5 kg,防止小麦春季出现脱肥。
4.2 冬季管理。冬季禁止牧民在麦田放牧,防止牲畜啃食、践踏麦苗,损坏滴灌设施,造成损失。
4.3 返青—成熟期田间管理
4.3.1 滴灌管网检查。开春化雪后要对滴灌管网进行检查,确保滴灌管网无问题。
4.3.2 合理化控,防除麦田杂草。①合理化控:起身初期(4月5~10日)对于长势偏旺,80万茎/667m2以上的麦田,用40%矮壮素300~350 g/667 m2进行化控。②防除杂草:在晴天无风的情况下结合化控混合喷雾,每667 m2喷施13%二甲四氯250~300 g。
4.3.3 水肥管理。此期间一般灌水5次,每次间隔10~12 d。①第1水:拔节初期(4月10~20日)滴水60~80 m3/667 m2,随水滴施尿素12 kg、磷酸一铵3 kg;②第2水:孕穗期(4月25日~5月5日)滴水60~80m3/667m2,随水滴施尿素10kg、磷酸一铵3 kg、硫酸钾3 kg;③第3水:抽穗扬花期(5月10~20日)滴水40~50 m3/667 m2,随水滴施尿素8 kg、磷酸一铵3 kg、硫酸钾3 kg;④第4水:灌浆期(5月25日~6月5日)滴水40~50 m3/667 m2,随水滴施尿素5 kg、硫酸钾4 kg;⑤第5水:落黄水(6月10~20日)根据墒情滴水量一般在35m3/667m2以内。4.3.4防治病虫害。石冬0358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锈病,在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50 ml/667 m2兑水25~30 kg喷雾防治;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 g/667 m2(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0g/667m2),兑水25~30kg喷雾防治。
5 收获
小麦进入腊熟后期及时收获,确保丰产丰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