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海区果树产业调查分析

2022-12-16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林果果业果品

刘 彤 张 涛

(1天津市静海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天津 301600;2天津市静海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 301600)

静海区现有果树种植面积6万余亩,主要为枣、桃、梨、葡萄等果树。为全面了解本区林果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区林果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林果产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2021年9~11月,静海试验站与林果高效经济岗合作,从果园基本情况、生产经营情况、销售方式及比例、信息化和标准化情况、品牌建设情况和仓储情况等几个方面着手,对静海区林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调研方法

根据静海区果树发展情况,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依据本区果树分布及种植面积,遴选有代表性的苹果、梨、桃、枣、葡萄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共30余家(林果种植企业8家、种植大户23家)开展调研,填写调查表。本次调研通过深入实地走访座谈、微信、电话调研等形式,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调研工作。

2 存在问题

2.1 果树栽培技术存在不足。根据调查,新建果园一般前3年基本没有产量,5年以后才会见效益。无论是农业企业还是种植大户,果树种植面积越大,生产投入越大,果园越难以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得果品品质和安全质量偏低。自2000年以来,静海区出台多项果树种植扶持政策,吸引部分社会资本承包土地种树,享受政策补贴,但由于不懂技术,用做生意的观念来发展农业,还没学会种树技术,就以赔本收场。这部分人一是在栽培果树前没有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来选择树种,导致栽种了不适宜当地发展的果树,果树种植成活率偏低;二是在栽植时没有充分考虑果树的品质和市场行情,导致果树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三是不进行合理规划,种植密度和种植面积不合理,造成果园早期郁闭,同时果园面积过大,由于经验和精力不足,果园难以进行精细化管理。

2.2 果树管理水平偏低。果树生产专业技术较强,全区从事水果生产的懂技术的人员不多,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对果树生产的有关技术、存在问题的解决显得力量薄弱,且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慢,对果树生产上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力解决。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多数是在家务农的老人,这些人群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技术能力有限,很多水果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经验、新措施难以得到推广应用,使得果园氮肥施用量大、灌溉次数过多、用药次数过多污染严重、栽植密度过大树冠郁闭等问题突出[1],造成果品的商品性低。

2.3 销售方式单一。调查发现,目前本地区果品销售一般以市场和田间地头批发为主,采摘及电商销售比例不足10%。果农为了提早占领果品市场,卖一个好的价钱,往往果品六成熟左右就采摘。虽然价格上去了,但是果品甜度上不去,一时之策不是长久之计,果农既怕果品卖晚了价格降低,又怕卖出不完全成熟的果品没有回头客,一些眼光长远的果农期待市场和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品牌意识淡薄。国家已取消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要求所有的农产品必须达到无公害标准,坚持所有果品“二品一标一规范”,杜绝果品农残超标,但目前本区开始绿色果品认证的合作社仅有2家,主要原因:一是本区果树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管理,种植规模比较小,管理粗放;二是果品绿色认证资费高,国家没有补贴,高端品牌虽然售价高,但是要求的质量也高,加上果品分拣占用人工,果农宁愿卖的价格低点,也不愿意进行产品分拣,以免延误产品上市时间,造成果农对果品认证意识淡薄,产品无法追溯,产品知名度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不高。

2.5 林果业保险发展滞后。根据调查,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倒春寒、风雹、干旱和洪涝灾害等频发,每年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受自然灾害等客观因素影响,农户需要承担较大的种植风险,大大制约了果农的农资投入积极性和热情,一些果农对果树种植效益期望值不高。由于农业自然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而农民收入普遍较低,无法全额资费参加果业保险,加上地方财政补贴低、经验不足、核损理赔难等原因,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林果业保险业务,导致果业保险未能全面展开。

3 结论及建议

3.1 做好规划设计,减少果树种植盲目性。一是做好树种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并且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通过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果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做好栽植密度和品种搭配设计,并根据本果园的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等,适当控制果树种植规模,不能盲目扩展果树种植面积。一般管理水平下,建议将果树种植面积控制在200亩以内,以促进果园的精细化管理,走精品果生产道路,从而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3.2 搞好技术服务,提高果树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一是加强果树技术人才培养,创造机会让果农出去参观,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技术,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二是加强果树技术指导和培训,在果树生长关键期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果树技术指导服务,及时解决果农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加强对技术干部、农民的培训,更新栽培技术和知识,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通过上述措施,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标准化用药、病虫害监测、规范操作流程等几个方面着手,实现种植、培育、采收、销售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

3.3 发挥政府职能,破解产销脱节。一是发挥当地政府和专业协会的作用,改变目前生产、采购、批发、销售相互脱节的现象,制定并监督果农执行统一的果品采收标准,建立贯穿全产业链的品控体系,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果品适时采摘销售,避免果品因采摘过早过晚而造成相互压价和果品积压现象;二是进一步推动本地化消费,发展采摘、农旅结合;三是要通过产地直供、电商途径缩短流通环节,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果品包装保鲜力度,促进产品销售,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

3.4 搞好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林果产业。今后要积极引导果品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帮助和指导果品企业按照优质农产品的要求生产,提高品质,树立品牌,打造精品,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引导鼓励他们申报绿色和有机果品,做好对全区果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监管,加强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做好农药安全使用监管,实现产品可追溯,进一步提升果业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通过推动林果品牌认证进一步提高果园的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林果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3.5 加大林果保险支持力度,促进林果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加强保险宣传,提升果农的上保险意识;二是建议政府加大对果树保险的补贴力度。由政府承担果业保险的部分业务费用,并制定适当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商业保险公司开发林果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三是将支持果业保险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将农民上果业保险的成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四是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法律规定国家支持果业保险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明确政府在开展果业保险中发挥的职能和作用,落实推进政策性林果保险工作,让林果生产有兜底保障,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林果果业果品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基于生态理念视角下旅游观光果业优势分析及创新途径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果业电子商务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林果,听到请回答
山西:临汾节庆果品市场趋向两极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策划在果业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牧羊狼林果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