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特色资源优势 打造人参产业特色集群
2022-12-16王欣华丁洪伟刘燕孙国刚金键姜晓琳吕玮玮郭佳鑫
王欣华,丁洪伟,刘燕,孙国刚,金键,姜晓琳,吕玮玮,郭佳鑫
(1.集安市人参特产业发展中心,集安134200;2.集安市人参研究所,集安134200)
DOI:10.19403/j.cnki.1671-1521.2022.01.015
2021年3 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打造包括人参产业集群在内的十大产业集群。集安是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人参主产区之一、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成功创建国家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传承着1700多年人参应用历史和500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吉林省乃至全国人参产业方面始终处于领跑地位,更应该在打造人参产业集群方面走在前列、率先突破。
1 形势分析
1.1 人参产业分析
我国的人参产业起步较早,历史悠久,是世界人参主产国之一。以吉林省长白山脉产量为最多,吉林人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定名为“吉林长白山人参”,吉林省委省政府把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作为战略重点,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集中力量打造了“长白山人参”品牌,走出了一条依托品牌提质量、闯市场、促升级的人参产业振兴之路,把我省从“产量大省”变成“产业大省”。据统计,2020年,吉林省人参产量达到3.95万吨,占全国人参产量的60%,产值约570亿元,共有益盛药业、康美新开河、柳河紫鑫药业、敦化敖东药业、珲春华瑞参业等存续加工企业300余户,先已开发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五大系列约1000多种产品。
吉林省对人参产业高度重视,2005年,成立了人参产业推进组,下大气力打造吉林人参品牌。2006年省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研究人参产业发展问题。并先后下发了“加快吉林省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制定了人参产业要实现生产基地标准化,进一步明确了人参产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国外人参产业正蓬勃发展,特别是韩国的高丽参和美国、加拿大的西洋参产业,他们不但重视人参产业栽培技术的管理和研发,而且更加注重人参药物研发,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开发新的衍生产品的精深加工,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如今这些国家已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完善的产业经营体制。相比之下,国内大多人参企业还处在供应原材料的初级阶段,企业、种植户各自为战,使我国的人参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削弱。至此,我省作为全国人参主产区,持续做大人参精深加工,扩大人参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打造人参产业集群,推动人参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刻不容缓。
1.2 人参市场分析
1.2.1 市场占有率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人参的国际市场主要分为西洋参市场和人参市场,西洋参市场,加拿大与美国占有率约为80%,中国约占20%;人参市场,中国占有率约为80%~90%,韩国、朝鲜、日本共计约占10%~20%。总体而言,人参制成品的高端市场被日本、韩国、欧洲占有,我国人参出口基本以生药原料为主。
1.2.2 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高端人参制品的需求迅速增长,人参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高端化。人参产业的主攻方向为人参饮片及制药产业、人参保健品产业、人参衍生品产业,以及人参流通产业、人参文化、旅游产业等。
2 集安市人参产业发展情况
2.1 种植情况
2020年,我市人参种植面积达到16.62万亩,其中,林下参15万亩、非林地人参留存面积1.62万亩。鲜参产量4800余吨,参业总产值70.03亿元。代表长白山人参最高品质,可以媲美韩国,价格明显高于其他人参产区,是世界最优质人参产区。2019年集安地区获得“人工林采伐迹地”种参指标825亩,用于种植新开河1号、新开河2号、边条1号等人参良种。
2.2 加工情况
集安市各类人参加工企业达到126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6户、市级1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户。现有人参加工能力9000吨/年,仓储冷库总库容可达2万吨以上。益盛药业实现了人参的全株开发,在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4大领域共研发出了600余个品种产品。康美新开河公司生产中药饮片、保健食品、人参新资源食品、土特产品等9大系列300余种规格产品。
2.3 品牌建设情况
现拥有“益盛”、“新开河”2个“中国驰名商标”,“吉聚”、“红五味”、“白山传奇”、“百济堂”、“旭峰”、“玩都”等6个吉林省著名商标,获得“长白山人参”品牌认证资格的产品43种。“集安边条参”被批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益盛汉参牌”、“百济堂牌”、“许大地牌”人参及其制品被认定为生态原产地产品。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集安人参”地理标志农产品。
2.4 市场流通情况
全国规模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已于2020年7月投入试运营。销售品类包括:林下参占比40%、移山参占比40%、园参及西洋参占比10%,其它特产占比10%。截至2020年年末,市场交易总额为35亿元,其中林下参20亿元,移山参5亿元,园参8亿元,电商2亿元。
2.5 文化宣传情况
“新开河边条人参炮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连续四年举办“中国集安·清河野山参节”,开展参王评选、参王竞拍等活动,并在新华网、央视网等数十家知名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开通了北京至集安“参”呼吸旅游专列,并作为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70个直播地之一,受到了广泛好评,集安人参的品牌效应正逐步释放。
2.6 科技研发情况
依托集安人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先后实施了非林地老参地再利用研究与示范等14个项目,推动了人参种植、精深加工、质量保证、科技研发、文化普及等环节全面转型升级。建设了国家人参加工技术研发专业研究中心、国家人参检验检测中心,先后承担了国、省、市各类研发项目26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4个,取得41项专利,选育5个人参新品种,制定修编7项人参国家标准、1项人参行业标准,以及《人参非林地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
3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人参产业发展总体形势持续向好,但发展速度仍显过慢,巩固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3.1 人参精深加工率较低
虽然我市人参加工企业达到126户,但是仅有益盛、康美等几家大规模的企业,在精深加工方面投入较多,成效明显。大多数企业还处于传统型、小规模、初加工阶段,在食品饮料、生活用品、特色旅游产品等人参产品的开发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加工转化水平不高。
3.2 企业转型升级能力亟待提高
大部分企业对转型升级虽有意愿,但受技术、资金、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着想转型升级没方向、没资金、没把握、没人才的困境,还需要政府大量的政策支持、人才支持和资金引导推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3.3 品牌打造及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我市人参品牌较多,但是还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知晓率低的问题,市场认可程度不高,品牌没有推广出去。同时,在人参产业文化挖掘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对人参的保健功效、科学服用方法等普及性公益宣传少,导致服用人参的人少,人参消费群体少。
3.4 市场创新能力还需加强
在面对电子商务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情况,我市知名品牌仍以老品牌唱主角,旧方式开拓市场,人参产品市场开发远远不够,搭建电商平台缺乏主动意识,没有形成平台广泛的销售体系,线上销售量不多,销售收入较低。
4 推进人参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通过目前人参产业发展水平看,集安处于领先地位,产业链布局比较完善,种植、加工、销售、品牌均具有优势,建议有关部门考虑集安现有优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
4.1 建议加大对集安人参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在规划人参产业集群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我市打造人参产业集群的具体措施,为我市在推进人参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加大对我市人参企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产业发展由注重规模数量向注重创新模式提升质量转变,进一步加快人参产业现代化。
4.2 建议指导集安夯实科研支撑
充分发挥我省高校众多的优势,推动省内农业高校专业人才定期到我市进行实习培训,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增强我市的科研实力。同时加强对科研单位支持力度,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完善人才支撑体系。
4.3 建议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
通过开展宣传报道和推介活动,积极为人参产业发展搭建平台,面向国内外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战略性招商,确定实力强劲、具有健康产业发展策略的大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对象,将人参产业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策略相结合,吸引国内外知名厂商入驻或与现有企业进行合作。
5 集安人参产业集群下一步发展思路
5.1 坚持以项目引领,逐步提升人参精深加工能力
重点推进吉林长白山人参产业集群—化妆品人参精深加工产业联合体项目、吉林长青参业有限公司年产1.5亿粒刺五加人参果软胶囊新建项目以及吉林省百济堂参业有限公司人参发酵技术产业及人参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等人参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注重通过科技进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水平。同时以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生物制品为方向,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高新产品开发,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
5.2 坚持以品牌宣传,持续增强人参市场影响力
培育集安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编制区域公用品牌规划,保护本地人参的整体形象,将集安地区各品牌集聚在集安人参区域大品牌下,巩固提升传统知名品牌、扶持重点企业品牌创建、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人参品牌管理和保护。同时,广泛宣传人参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历史等,打造“人文人参”的新形象,通过着力开展人参食用知识的科学普及,培养消费习惯,让消费者了解人参的药用价值、适宜人群、服用方法等,引导消费者食用人参;通过在全社会营造人参文化氛围,打造人文人参的深厚底蕴,以文化引领消费。
5.3 坚持以服务保障,不断优化人参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推进特产业发展的政府合力,安排专门负责人参产业工作的领导干部,重点抓人参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效落实产业相关政策。二是全面落实国家营改增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进行关税费优惠政策扶持,清理和减少涉企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三是创新研发体系、加强产业重点项目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完善标准体系。四是突出人才支撑。依托我市人才工作“一个意见”、“十个办法”,到国内各大院校,着力引进人参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产业软实力。五是推进实验仪器采购项目,扶持建立人参研究检测平台,着力推进老参地再利用试验等研究,培训推广人参标准化栽培技术。
5.4 坚持以平台流通,严格抓好商品流通质量标准
一是依托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以及正在建设国家人参检验检测中心,开展人参“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并将相关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快速提升农产品消费安全程度建立健全人参产品标准体系。同时推进互联网等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完善生产监控、质量监管体系,从源头上确保人参品质。二是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持续推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基地的建设进程,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等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优势,鼓励本地人参企业做大做强,扩大我市人参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