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2-12-16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馆藏大众记忆

沈 嵘

(泰州市图书馆,江苏 泰州 225300)

“城市记忆”是城市发展演变轨迹的完整记载,是由历史文献、文物遗迹、非遗项目、城市建筑和大众生活共同组成的丰富记忆[1]。我国各地在开展“城市记忆”建设的过程中,或侧重口述历史建设,或侧重地方文献建设。经过长期建设,我国的“城市记忆”工程成果丰硕,收录了城市重大事件、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以及手稿、照片、实物等资料,生动、翔实、全面地记录了城市的发展轨迹。

1 公共图书馆在参与“城市记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各自为政,缺乏全面协同与科学分工

目前,我国各城市都十分重视“城市记忆”建设,投入专人、专项资金大力开展相关工作。除公共图书馆外,档案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史志办及历史学会等机构都参与了“城市记忆”建设,存在工作内容重叠、重复建设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记忆”建设既需要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共享文本、图书及影像资源,也需要大力收集、征集、整合、发掘城市历史、文化、信息资源[2],在人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压力较大,而各机构之间缺乏全面协同与科学分工,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1.2 技术滞后,“城市记忆”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效率较低

由于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公共图书馆对“城市记忆”建设成果的保存、检索、传播及共享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技术滞后,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难以有序存储及整合利用“城市记忆”资源。目前已建成的公共图书馆“城市记忆”自建数据库的建设方案和标准各不相同,元数据兼容性较差,不利于“城市记忆”资源的共享与传播[3]。

1.3 内容单一,没有深度利用“城市记忆”资源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城市记忆”建设存在重建设存储、轻开发利用的现实问题,多数公共图书馆仅停留在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资料记忆”阶段,导致大量极具利用价值的“城市记忆”内容无法得到有效开发。此外,在“城市记忆”建设过程中,多数公共图书馆以拍摄视频、编纂资料等方式收集、整合相关内容,内容单一,资源建设质量不高[4]。

2 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工作机制

2.1 标准层面:规范标准,实现“从建到用”的有效转化

公共图书馆的“城市记忆”建设必须明确和统一资源征收、存储、转化标准及相关发展规划,规范针对“城市记忆”资源的编目、索引、质量标准,通过引入VR、AR、5G等技术,提高“城市记忆”资源的数字转化效率,加大相关数据库建设力度,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记忆空间”,不断扩充“城市记忆”工程的内容,提升“城市记忆”建设成效。另外,公共图书馆不仅要对“城市记忆”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还要充分利用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实现“从建到用”的有效转化,在做好资源整合工作的同时,提高读者服务水平[5]。

2.2 主体层面:构建由大众主导、参与的“城市记忆”建设机制

公共图书馆应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城市记忆”建设,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开放、共享的网络可视化系统,全景再现城市的发展史,为大众提供可视化的“城市记忆”资源,调动他们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开展常态化的沟通宣传工作,使大众树立共同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意识,提高对城市文献资源的征集效率。三是聚焦城市重大事件和民生热点,结合馆藏文献资源开展相关展览和讲座活动,全方位、系统化地展示城市的发展历程,使大众深入了解“城市记忆”工程。

2.3 技术层面:搭建智慧平台,构建形象化的“城市记忆”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智慧技术搭建数字服务平台,直观、高效地展示“城市记忆”符号,具体做法如下:一是积极开展“城市记忆”智慧平台的研发、运营和维护工作,实时监控平台数据,保障平台的稳定、安全运行。二是积极推动“城市记忆”数据信息智慧化建设,利用深度交互、可视化呈现、信息检索、数据统计和信息分享技术对分散的“城市记忆”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提升大众的查阅体验[6]。

2.4 协同层面:加强服务协同,丰富“城市记忆”建设成果

“城市记忆”是一项流程复杂、工程浩大的系统化工程,难以由单一的建设主体独立完成,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服务协同,积极与相关机构合作,丰富“城市记忆”建设成果,如:公共图书馆可在有关部门的协调统一下,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共同建设“城市记忆”数据库,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技术、渠道优势,提高“城市记忆”建设效率[7]。

3 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实践路径

3.1 扩大“城市记忆”资源收集范围

“城市记忆”工程的基础是对“城市记忆”资源的持续收集,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扩大“城市记忆”资源收集范围,深入参与“城市记忆”建设,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与档案馆、文史办、高校及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协作,建设“城市记忆”研究基地,构建常态化协同建设机制,以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相关资源的收集成本,加快“城市记忆”建设进程[8]。二是建立全民参与的“城市记忆”建设机制,使大众了解“城市记忆”资源的价值,通过开展口述历史、市民档案征集活动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城市记忆”建设,构建内容全面、鲜活的“城市记忆”数据库。

3.2 注重对“城市记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公共图书馆在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城市记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馆藏数字资源体系开展“城市记忆”资源开发工作,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对馆藏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优先对珍贵文献、非遗项目进行开发与保护,不断丰富相关数据库内容,凸显城市文化特色[9]。二是将“城市记忆”建设与城市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断提炼文化符号、挖掘文化亮点,激发公众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热情,增强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三是打造城市文化活动品牌,加大对“城市记忆”工程的宣传力度,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的感染力[10]。

3.3 构建动态“城市记忆”资源开发体系

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记忆”建设的工作重心是对馆藏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构建便于公众访问和使用的“城市记忆”资源体系。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遵循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建设原则,深入挖掘和整合各类馆藏资源,为“城市记忆”资源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并依托特色馆藏资源研发文化创意产品,彰显馆藏资源价值[11];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开展互动性、参与性较强的城市文化活动,使大众在了解“城市记忆”建设情况的同时,充分感受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脉络,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4 结语

保存“城市记忆”、记录城市文化是公共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其应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与博物馆、档案馆、高校等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可视化呈现、深度交互等智慧技术,营造活泼、生动、可触碰的城市文化氛围,引导大众主动参与“城市记忆”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馆藏大众记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