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对策研究

2022-12-16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旅常态图书馆

王 伶

(南京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18)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遭受了重大打击,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不得不进入常态化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旅产业面临极大的挑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既要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又要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文旅融合服务。目前,很多学者就疫情常态化下的文旅融合服务开展问题,为有关部门和公共图书馆建言献策。毕绪龙调研了疫情期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线上文旅融合服务开展情况,发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既缺乏服务主动性,又缺乏有效的文旅融合路径和措施,且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他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的文旅融合服务应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和社会性[1]。人民论坛杂志社课题组指出,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北京市的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出数字化、分众化、多元化等特点,相关组织和机构应深挖文化内涵,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文旅产品服务供给[2]。李其圆认为,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应开拓周边游市场,助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3]。张材鸿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线上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为民众的智慧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保障[4]。金德政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可通过建设分馆的方式转移服务重心,保障社区读者公平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彰显自身的服务价值[5]。王斐提出,公共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应注重人文关怀,不断优化创新信息技术,搭建完善的智慧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6]。张娟指出,公共图书馆在后疫情时代应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活动,促进图书馆的转型发展[7]。相关研究成果大多仅关注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在当前的防疫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有效开展文旅融合服务才是学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的意义

1.1 促进地区文化经济发展

公共图书馆是其所在地区的知识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中心,不仅承担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还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和关联性,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能够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促进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

1.2 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已能够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开展文旅融合服务既可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又可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

1.3 彰显时代特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8]可见我国高度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而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服务能够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新时代的价值引领作用。

2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新冠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各行各业基本实现了复工复产,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以帮助文旅产业恢复和发展。目前,我国针对公共图书馆的扶持政策较少,缺乏专项资金投入,严重限制了其文旅融合服务的开展。

2.2 机构合作力度不够

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权利相对有限,难以仅凭自身力量开展疫情常态化下的文旅融合服务。目前,公共图书馆与文旅机构的合作力度不够,难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不利于文化资源的输出和旅游资源的融入,无法充分体现文旅融合的价值和作用。

2.3 需求方式转变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各地都采取了出行限制、开放限制等政策,以减少人员流动,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文旅活动难以开展,活动类型受限,参与人数锐减,使人们的文化和旅游需求发生了变化。

2.4 人才缺口较大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旅产业的综合性较强,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我国的文旅融合刚刚起步,专业人才奇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开展。

3 疫情常态化下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对策

3.1 加强理论研究,发挥智库作用

智库中的科学研究成果能够支撑或影响公共政策和战略规划,引导公众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战略[9]。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发挥智库作用,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如:南京图书馆于2021年举办的首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国际高端智库峰会”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的130余名专家、学者、记者,对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另外,公共图书馆学界对文旅融合理论的研究既要从微观层面探讨公共图书馆投入文旅融合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也要从宏观层面纵览整个文旅融合的发展格局,深入调查研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发展现状、融合程度,寻找文旅融合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

3.2 加大合作力度,搭建文旅融合平台

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并注重文旅融合平台的搭建,如:萧山图书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服务模式创新,参与了“萧山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项目,将馆藏数字资源及馆内活动平台、业务平台与该项目平台对接,实现了酒店、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等旅游资源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全面加强与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广泛合作,在争取资源支持的同时,为文旅相关企业提供纾困渠道,构建相互监督、资源共享、共担风险的合作体系;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与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发挥机构间的引领作用,整合专业资源,搭建文旅融合平台,形成联动效应和品牌效应,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

3.3 挖掘地方文献价值,打造微旅游项目

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民众的短途周边游次数逐渐增多,已达到新冠疫情暴发前的2倍以上。随着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人们的出游意愿逐渐强烈,在各地防疫政策的限制下,微旅游成为人们出游的最佳选择。微旅游是一种介于旅游与休闲之间,并不依靠显性的景观资源吸引游客,而是依托地方文化特色和舒适休闲场所吸引游客的旅游形式[10]。公共图书馆是收藏文化资源数量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积极挖掘地方文献价值,助力微旅游项目的开发。公共图书馆应深入整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结合旅游景点实际搭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微旅游场景,以“地方文献+微旅游”的模式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使不被人熟知的地方文化显化为文旅资源,释放地方文化潜力,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激发人们的短途旅游热情。同时,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加强总分馆制建设,以“图书馆+微旅游”的模式深入社区、街道,通过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建设红色文化宣传和游览空间,为当地居民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高品质微旅游服务。

3.4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质量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公共图书馆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如:四川省图书馆以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平台,积极建设各种配套设施、引入相关项目,打造产学研基地,吸引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其与四川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并面向全省各地图书馆的馆长、业务骨干、新进人员等开展培训工作,以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针对馆员的文旅融合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及文献资源挖掘、文创产品开发及旅游策划能力;注重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培训课程设计,切实引导馆员掌握先进技术。另外,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完善顶尖文旅人才的引进与培育机制,合理优化岗位设置,着力引进复合型人才,提升文旅融合发展质量。

猜你喜欢

文旅常态图书馆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