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16王艺璇
◇王艺璇
服装设计专业,又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一门艺术设计类学科。该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把握和预测时尚潮流趋势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设计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毕业生入职后专业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相脱节。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难以在实践中充分应用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了解不充分,难以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提供帮助。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由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19年率先提出和应用的。该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在具体岗位中开展各项教学项目,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分析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具体的应用方法。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
工作室教学模式起源于包豪斯设计学院。当时该学院将不同工艺和技法进行了分类,以每一种工艺或技法为中心开设小型工作室进行教学活动。服装设计专业与社会生产活动联系得非常紧密,所以该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掌握设计理论知识,并且具备足够的实践工作能力。在服装设计专业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服装设计专业包含了几十门课程,除了服装学概论、中外服装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等理论课程外,还包括服装缝制工艺、数字媒体设计应用、立体裁剪、服装设计与制作等实践类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工作室教学模式不再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而是以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该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促进学生在充分演练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了解最前沿的服装设计思路及制造工艺,例如印染、丝网印刷等等。这种将抽象的理论或概念化作实际操作的具象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落差。
(二)增强学生跟进项目的能力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虽然在理论知识上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缺乏实践性的问题。而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师或企业的带班师傅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项,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使教学过程表现出极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与普通课堂不同,项目实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同时,由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其内容源于课本但又不局限于课本,可以做到扩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使学生能充分应用各科目的理论知识,对项目有了整体的把握。将教学活动依托于实际项目展开,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三)提升师生专业技术能力,缩短实习周期
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由于全程参与前期市场调研、数据和材料的收集与准备、与企业的沟通等工作,学生能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在与企业、市场直接对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获得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能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时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符合大众审美的服装产品。在实践中,学生经历了学习理论、实践理论、巩固理论、提升技能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其全面提高认知的过程。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能迅速投入企业的生产活动,从而大大缩短了工作的实习期。
此外,工作室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或带班师傅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引。现如今,服装设计的各种设备、工艺都在不断更新迭代,相关的生产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产品研发、服装品牌策划等方面对教师或带班师傅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迎合时代的发展。
(四)产学结合,多方受益
工作室是产学之间的合作枢纽,为学校提供了与企业、与市场沟通的渠道。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不仅能达到授业的目的,还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提前为企业挑选和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大大发挥了高校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工作室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实践教学团队,带领学生通过企业项目进行学习和创作,可以充分利用并整合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先进的工艺流程、时兴的制作技术、最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能极大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
(一)构建合理的工作室教学体系
近年来,有关行业对服装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激增,全能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市场缺口也越来越大。因此,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以当前企业实际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体系。
其一,在课程设置上,工作室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原则,旨在锻炼学生的设计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统筹规划的能力。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扩展性、延伸性与可塑性,力求制定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教学计划与目标。
其二,服装设计的实践类专业课程,尤其是工艺类课程,对实际操作的要求非常高。对于服装设计而言,从设计到生产(如纺织、印染、裁剪、缝制等工艺流程),再到细节调整,最后到市场验证,各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根据实际的服装设计与生产流程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在具体实践中,将服装设计从最初的图纸创作到生产定型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步骤划分成一间间工作室,以完成每个步骤的学习所需要的实际时长确定学生在该工作室的轮转时长。例如,可以分为色彩设计、流行元素设计、裁剪、缝制、印染等多个工作室,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室轮转的过程中实现专项能力的提升,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
(二)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师资力量
教学资源是否丰富、教学团队是否强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工作室教学模式对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或带班师傅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服装设计、立体裁剪、扎染蜡染、陈列设计等专业技能以外,更要具备极其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各大院校要充分把握机会,寻求多种途径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全面增强服装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水平。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
其一,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如前文所述,服装设计的各专业课程都需要充足的实践操作,因此应当尽可能地延长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时间。教师可以参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发送到学生手中,使学生提前在家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再现。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同,将服装设计与制作的部分生产线搬至学校,实行“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其二,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首先,学校要在教师团队中设置阶段性学习的任务,以应对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流程。同时,在教师团队中进行能力评定,对存在薄弱项或评定结果不理想的教师进行额外的培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其次,相关部门要带头支持各大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和专家进行常态化、规范化、规律化的交流活动,使他们相互分享授课经验,研究和探讨当前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指出彼此的缺点,促使服装设计教学实现良性发展。最后,对于学校而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社会层面吸纳特殊的专业人才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例如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工作室招聘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或者邀请他们在学校或企业进行客座教学、培训等,以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水平。同时,学校也可以挑选教师前往发达国家进修,掌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2]。
(三)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性
如果说提高教师团队的水平是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内部要求,那么营造开放和轻松的教学环境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思维的外部要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就某一项目或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头脑风暴等活动。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的服装设计大赛,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并且进行分工,完成图纸设计、印染、裁剪、缝制到潮流元素的引入等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欧美地区的服装走秀视频,让学生发表对视频中的服装与搭配的看法,分析当前的潮流元素。通过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度,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思维。
(四)创造特色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其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各大院校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性质、学院层次、学校定位等情况,同时要考虑该专业面向的群体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区域文化、传统风俗等社会问题。此外,各大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切忌照搬照抄西方高校或是国内双一流大学相应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学校的招生定位、学校的经济情况、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程度、当地或周边企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等,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工作室教学模式[3]。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校除了自身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当地专科院校的教学工作。而专科院校主要是针对地方生源进行招生,并且这些学生毕业后往往会选择在当地进行工作。因此,高校或专科院校在打造工作室教学模式时,应当侧重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教师或带班师傅要根据所在工作室内学生的发展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带班师傅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优势与劣势,从而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如果部分学生的图纸设计能力特别突出,但对其他技能的掌握比较差,教师或带班师傅可以适当延长其在印染、裁剪、缝制等部门的实践时间。此外,学校和企业要做好就业与毕业的对接,便于企业筛选优秀的学生,跟其签订就业合同,保障部分学生的就业利益。
三、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已有上百年历史,但是由于我国服装设计专业起步较晚,该模式的应用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工作室教学模式转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在国家应用型人才紧缺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大胆尝试和积极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否顺利运行,考验着相关部门、企业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对接,因此无法在短期内完成,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学校、企业的不断实验、不断纠正和不断完善。同时,该模式也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而是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各级教学部门的权职分配、教学内容的推敲定型等多个板块做到高度契合。
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校企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各院校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定位和掌握的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高效地整合与再运用,在充足的前期调研和教学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以解决当前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学生就业问题,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