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2-12-16廖丽芬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石光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3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廖丽芬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石光中学)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品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以活动为工具和载体进行教学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将活动型学科课程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一、 活动型学科课程概述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一种以活动形式为载体,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融人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的教育方式,其实质是一种活动化的实践教学。在进行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首先要按照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并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按照教学方案进行虚拟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并制定相应的实践学习任务。其次,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对其完成的活动全过程以及活动结果进行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和寻找活动开展的本质意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教学策略

教师在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时,需要通过一定的辨析手段,选择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真实典型的案例为学生普及课程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该案例认真思考和评价,并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加以佐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阶段国家所开展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最能够满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求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活动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品格,使得学生更好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对学校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能够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培养和塑造个人的优良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活动教学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情感的培养,还能够不断完善个人的品格,并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程的重要性被忽视,课时被各个主科占用;学科的授课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采用十分生硬的灌输式教学,并且其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了理论教学上,而没有很好地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转化,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为了应付考试盲目死记硬背,忽视了这门学科的本质。而将活动型教学课程应用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则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并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活动教学既能够将所学的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进行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又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活动教学的要点分析

(一)教学活动的适应性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适当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很好地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型课程教学时必须在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课程教学核心,创设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践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活动教学,其真正的作用是为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辅助,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有效地完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是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必须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适度性,以此保证初中生能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总而言之,开展活动型课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实践训练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师生互动为教学核心

现阶段,部分初中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了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却由于自身思想观念的限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以传统的教学观念为主,将教师作为课堂的教学核心。这就导致教师所开展的活动教学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最终的导向就是活动教学的根本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师生互动作为活动教学的核心,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四、 探究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强化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度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学习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具备的能力,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指导,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晰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即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以校园内部为范围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学生采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学生以及教师,以此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并通过调研结果分析网络技术的进步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调查开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设计详细且可行的活动方案,并提前设置好问题和调研表。为了能够监督学生认真地完成这项活动,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制作调研表外,还要录制一两个采访视频或者拍摄照片。调研结束以后,小组内部成员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向全班学生和教师展示本组的调查成果,最后再由班级其他小组以及教师进行点评。在开展调查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信息网络等先进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在采访时所录制的视频或拍摄的照片,也都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具体地感受到这些影响,从而意识到科技的进步对于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调研过程没有过多的参与,而是发挥着辅助、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自我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充分联系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

加强实际生活与课程教学的联系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经验进行自我反思,进而推动自身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生活性极强,同时,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应注重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生在学习“保护宪法实施”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宪法知识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内部的宪法普及工作。在开展活动时,学生需要主动地了解各种宪法知识,尤其寻找与学生个人联系最为密切的宪法知识,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刑法》等。学生在宣传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制作宣传海报和黑板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宣传活动上进行情景剧表演,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感染参与活动的学生,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实际上,法律距离学生的生活并不遥远,利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活动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向的政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注重教学生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我意识,面对世界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而这个时期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注重活动开展的过程,而不能仅仅只看结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前预想教学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解决方案。然而在实际活动开展时,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到的问题,从而促使新的活动内容出现。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料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学生学习“多彩的职业”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职业,感受不同的工作,并为自己的未来寻找到一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人民警察的职业,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小偷行窃的场景,让学生来扮演警察和小偷,由警察进行案件的分析和调查,锁定小偷的身份,并对小偷进行抓捕。在体验的过程中,部分扮演小偷的学生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出现的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对小偷这一身份排斥和讨厌。在讨论中学生会意识到由于小偷作出的行为有违道德与法律的要求,是不被人认同的,学生也更加清楚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准则,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完善活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评价有些许差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不能够适用于活动型学科课程之中,因此就必须要对这一教学环节进行创新和调整。

朱明光教授认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应当以学生的实践行为以及活动表现为主,而不应过于看重最终的学习成果,否则就会严重阻碍学生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引入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时必须要转变教学评价模式,打破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着重考查学生的个人品德以及能力。

以“发现自己”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后进行教学评价时,应当注重学生是否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考核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例如,“当他人在议论和批评自己时,是否要盲目地听取他人意见;是否能够从他人的建议中找到对自己有所帮助的方面;自己究竟有没有他人所认为的那样不够优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给出的答案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答案背后体现出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思考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并将最后的检验成果反馈给学生,以此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实践行为以及活动表现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为践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融入,则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并进一步深化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