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减负”不“减质”的教学反思
2022-12-16付轶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初级中学
付轶 (甘肃省岷县中寨镇初级中学)
对初中生而言,化学学习的时间比较短,知识点比较零散,化学课程教学进度快,任务重,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畏惧心理。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切实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于“功利化”,违背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前部分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意识,少数教师教学中过于“功利化”,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多数师生认为初中化学的学习仅靠背诵足以获得高分,并称初中化学为“理科中的文科”,辅以必要强度的训练,就可以学习好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中的各种实验方法、探究精神、科学品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特征思维方式和元素观、微粒观等却没有丝毫关注。这种功利性教学,损害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泯灭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阻碍了课堂改革,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不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减负和要质的关系
减负不只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目前许多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只强调对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片面地让学生记住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等,而欠缺对于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方面的讲解。教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自己的方式主导课堂,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练习时以模仿、训练为主,甚至只知机械地书写、记忆化学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明白知识点前后之间的联系,课下教师依靠布置大量习题,巩固提升学生成绩,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技能,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势下减负不减质量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不足
2022版化学课程标准修订原则坚持创新导向,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要求。化学教师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统筹全局,凝练大概念,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深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要求,切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一)创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性地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能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充分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好课不等于上好课。备好课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除备常规的内容即把握好教材,梳理好知识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法学法,组织所需材料等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要充分认识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学习食物中的有机物一课时,要充分认识到九年级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课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食物中富含营养物质,对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初步具备了收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为本节课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了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辅以必要的讲解营养物质对人体的重要作用及吸收过程,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多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充分钻研教材教法,全方面提升教学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让他们在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进而做到一起进步。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学习讨论等环节,把化学课本上抽象的、枯燥的化学用语、化学理论和化学概念充分理解。比如说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式的简单计算,以及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们在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计算步骤。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一起探索知识,在合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点。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合理使用多媒体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化学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 但实际教学中,化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奥秘”一课时,教师用教材上提供的一桶水、一滴水、一个水分子的图片引入课题,让学生联想初中物理知识,继而提出问题:“物质由什么构成的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初步得出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初步认识,由于教材只是给出隧道扫描显微镜下一氧化碳分子、硅原子、铁原子图片,学生还是不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分子很小的特征。于是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滴水中含有1.6×1021个水分子,提出新问题:“如果把这些个水分子平均分布到我国的国土上,一平方厘米的面积大约分多少个水分子?或者让我们班同学数完这些水分子大约需要多少年的时间?”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先做出猜想,然后分组讨论、估算,学生亲历其中,得到体验,便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再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对于此问题的发现与猜测,既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入了课题,又能让学生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变得跃跃欲试,想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这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提升了课堂效率。比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突破重点、难点。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其中有许多知识点很难单纯用语言可以解释清楚。如果只是借助课本图片,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微观实质。如教学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一课时,不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只能用空洞的语言来描述教材图片中酸和碱反应,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而酸溶液中的酸根离子和碱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没有减少。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时,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而归纳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盐溶液中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学生只能机械记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和条件,不能化枯燥为生动,如果借助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看到酸碱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中,离子的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变抽象为具体。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促进学生对微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如教学运动的水分子一课时,解决“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的动画,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这样,学生既理解分子由原子构成,又理解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变化;也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增强了学生对微观的概念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还可以优化实验效果。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化学概念、规律的理解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模拟演示实验的过程,用来弥补一些不适于在初中化学实验室开展的实验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如教学“一氧化碳冶炼铁”的实验一课时,教师可以讲授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处理不当时一氧化碳还有可能存在爆炸的危险。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氧化碳冶炼铁的过程,还可以模拟演示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发生爆炸的情境,以及撤去酒精喷灯,停止通入一氧化碳,铁又被重新氧化的情境,让学生能感受误操作引起的后果,学生记忆深刻,也更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提高作业水平,提升作业质量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补充。作为化学教师,如何精选作业,怎样布置作业,使具有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实实在在的提高,并且达到减轻作业负担的目的,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作业的重要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化学作业设计的形式上要注意灵活性。除了常规的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布置适量的阅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进一步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使化学作业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选择分层次布置,针对不同的学生,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自信和成功点。生活中有丰富的实验题材,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实验素材组织学生探究,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的用品完成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把思维的视角从课本拓展到了社会,丰富了学习内容,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周末双休的时间布置一些简单的调查实践的作业,如调查学校附近村、镇居民自来水的使用和天然气使用情况等,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化学课堂真正成为现实生活与科学知识的联系枢纽,真正体现了化学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目的,完成减量不减质的要求。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质量,真正地做到“双减”要求,在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以及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积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用化学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需要教师更加用心去经营并改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