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特殊儿童”管理策略探究
——以“特殊生”小A为例

2022-12-16黄洁丁荣森

教书育人 2022年31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班规笔者

黄洁 丁荣森

(1.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 ;2.浙江省杭州市启源中学)

一、研究的缘起

(一)集体中的小A

一开学,笔者就发现班级里的学生小A某些行为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与其他普通的学生相比,他更为脆弱敏感,警觉反抗,思维僵硬,表达混乱,交往困难,似乎显得与这个集体格格不入,总有那么一点点说不上来的“特殊”。于是笔者就对他进行了暗中观察,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小A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同伴交往方面

他想要与同伴交往,喜欢与同伴玩耍,但缺乏交往技巧,他不能理解学生脸上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所传达出来的实际意思。因此他难以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发展友谊,不能灵活应对各种不同的情景,常被同伴在有意和无意中孤立了。但面对学生的排斥,他又不会找成人进行准确地表达,因此他只能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话来表达心中的不满,甚至故意去踢、拉扯或攻击学生。

2.言语沟通方面

尽管小A语言能力发育正常,但使用言语来进行沟通的能力却比较差,在交谈中不会关注对方的反应,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经常沉浸在自己在世界里自说自话。

3.行为模式方面

小A行为模式程式化,例如,吃饭他一定要最后一个吃,必须先把桌上的物品暂时放到别人的桌子上,才肯摊桌布按顺序放好自己的餐具开始吃饭。

他走路总要拖着脚走,发出很大的摩擦声,而且走路时总有一种跌跌撞撞很容易摔倒的感觉。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要进行一些动手操作性的活动,如用一张A4纸撕一个正方形,他就很难独立动手完成,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一步一步操作才能完成。

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笔者与小A父母进行了沟通和深入探讨,得知他从小最大的困难就是人际交往,曾去医院测评过自闭症的情况,医生给出的结论是小A具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倾向。

(二)制度下的小A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班级虽然人数少,但实际事务多,大多数家庭有保姆负责学生的衣食住行,导致大多数学生自理能力偏弱的特点,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采用了“集体选举、竞争上岗”的方法:

首先,笔者发动每个学生参与班干部竞选,但需要学生根据“我的特长和我能为班级提供什么服务”进行“竞选演讲”,另外的学生则根据竞选人平时表现公开投票,最后根据得票率选出每个学科的课代表和值周班长。

其次,班干部和其他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讨论具体奖惩措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班干部上岗后有了加、减分的权力,但同时也要接受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如若举措不当或不能以身作则,要及时沟通、调整,甚至撤换。

最后,班级出台了以积分为主要评价方式的管理制度,由各个课代表结合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任课教师点评,给每个学生算积分,根据班级公约上的规定,进行加分或减分。最后把分数汇总到值周班长处,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最后用100积分兑换一枚荣誉勋章,贴到每个学生的奋进舟上,展示到班级的目标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而各学生课代表也会以班集体的统一标准去要求每个学生。因此在其他普通学生的眼中,小A上课既不愿积极举手发言,还会因为自说自话被教师批评,下课又经常因为与其他学生沟通困难而起矛盾被投诉;各门学科的成绩又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数学的学习显得非常困难,这样的一些“特殊行为”导致小A成了最后一个没有荣誉勋章的学生,是班级里的“异类”。

二、差异化班级管理

毫无疑问,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班主任不仅要看到这种差异,还要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充分发挥其个性,最大限度地完善其人格。因此,针对小A的这些“特殊行为”,笔者适当调整了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差异化管理。

(一)关注接纳,正视小A的“特殊”

作为班主任,如果希望小A“正常化”,那么首先要学会接纳小A。接纳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传达即使他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性,虽然他经常带给班主任管理工作上一些挑战和困难,但笔者都接纳他、陪伴他;因为笔者相信接纳是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笔者需要小A感受到这种被接纳的感觉后能对教师产生感情,“亲其师”,继而才能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最后实现自我教育。

1.尊重小A

不给小A定性和擅自贴标签,承认因为他的这些“特殊行为”才构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完整的小A。

2.树立目标

按小A实际能力,帮助他树立短期目标,让他看到希望,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努力一点点就能实现。

3.及时鼓励

只要小A有一点点进步或表现好的地方,笔者就去肯定他、鼓励他,有时还给予一点点小奖品来激励他。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会去摸一下他的头,帮他系鞋带,走路牵牵他的手,听他讲故事等他喜欢的亲近方式进行情感交流,让小A感受到被关心、被珍重,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4.认真倾听

笔者单独给小A每天5 分钟的时间,只听他说,不做任何评价。要他把今天所有想法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来,要让他相信教师一直都在。

(二)引导舆论,包容小A的“特殊”

1.日常谈话引导

班主任有一项很重要的班级管理功能——舆论导向。因为班主任的每一句话或每一次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笔者总是有意识引导集体舆论,把对小A的表扬、鼓励和关心帮助、用不显眼的方式变成集体对他的表扬、鼓励和关心帮助。这种引导表现在这个班集体生活的时时刻刻,让班级充满着一种既洋溢着温情又充满正气的班风。这种班风形成后,当学生们面对某些情况时,会自发形成一种处理事情的模式,主动接纳小A,帮助他真正融入集体。

2.充分利用班会课

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笔者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善良”,怎样才是“优秀的学生”,如何在班级里和其他学生相处才能过得更“快乐”。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再根据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班级管理策略,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又让学生在对待小A的“特殊行为”时不再觉得是差异,而是主动认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笔者还特意开展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班会课,把小A在班级里遇到的困难阐述给全班学生听,让学生们自己提出意见和想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们针对这样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处理充分发言,从而让其他普通学生更好地理解小A,包容小A,也更好地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开展。

3.积极发挥活动作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小A的闪光点就是跳远,在学校运动会上,他是年级里跳得最远的,为班级荣获跳远成绩年级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笔者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们做了一个“戴高帽”的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夸赞小A。这个活动,使得小A在班级里收获了极大的信心与赞同,学生们更能包容平时小A的“特殊”了。

4.殊途同归、包容小A的“特殊”

班级在所有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明确的班规,实施了积分制。既然制定了班规,就必须遵照执行,但针对小A的差异,又有不一样的需求。因此虽然制定出班规,但有时还是需要特殊处理。如班规为上课时不能上厕所,但对处于焦虑情绪下的小A而言,的确很难做到,笔者会在班规里补充例外情况,以便给小A额外机会,让他能够去上厕所不用扣分。

(三)爱心互助,融合小A的“特殊”

1.“伙伴帮帮团”

同辈互助体现的是一种平等互助的理念。为了缩小小A在学校集体生活中与普通学生的差距,笔者特意利用班会课时间成立了“伙伴帮帮团”。一方面,学生与小A不仅生理年龄相当,而且心理年龄也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比起成人而言更容易相互沟通、相互接纳;另一方面,通过同辈协作,建立起互帮互助的伙伴关系,还增强了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笔者相信这种“同辈互助,共同进步”是一种有效的帮助方式。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班级内成立学习互助小组,选取有热情、有耐心并能对小A产生共情的几个学生,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和帮助小A,让他在与同辈的交流中消除孤独感、并能收获友情、学会适应班级这个小社会的生活,从而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

2.“家庭助力团”

要修正小A的特殊言行,家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尽量赢得家长的支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找到小A的父母,进行了点对点家长会,和其父母一起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沟通了解和协商指导。小A妈妈表示,以后在家里会更多地与学生进行表达沟通,让学生利用一切机会来学习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 。为此,每天放学后,家里会固定每天半小时的绘本共读时间。为了让绘本阅读更有实效性,笔者和家长讨论决定以一周一个主题进行阅读,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寻找更切实有助于小A的绘本。如在针对“生气”这一主题时,选取了《不要随便发脾气》和《我很生气》这样两本简单易懂的不同的绘本,首先通过《不要随便发脾气》的故事情节让小A感受了解到生气时大吵大闹或踢东西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再通过《我很生气》这本书切入,让小A学会怎样才能在不伤害自己和别人的情况下,排解自己的怒气。

3.“家校修通团”

为了不断巩固小A的进步行为,笔者还特意设立了“小A的光荣银行”,如果小A在家里表现有进步的地方,家长电话告知,笔者会记录下来,单独给他的银行存折里贴上“进步币”,任何课堂有进步的地方也一样。如“今天小A在数学课上举手发言,没有随意喊叫”,任课教师单独告知笔者,也存入“进步币”,这个与班级里的“尚学币”积分互通,可以作为小A最终表现的标准。

三、小A的变化

(一)能正确理解,清晰回应

当小A听到教师对他的批评时,他能理解,并且对教师的信任感增强,能向教师清晰表述一件事情的原委。

(二)能理解规则,控制行为

在帮助小A理清楚规则以后,慢慢地,在课堂上,小A已基本能遵守纪律,约束自己,举手发言,不再乱插话。

(三)能建立自信,融入集体

小A能在班会课时上讲台简单讲述他读的绘本并在活动中表演一个角色,大多数时间作业能认真书写,考试情况也逐渐好转。

四、总结与反思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第二家庭,不论一般的学生还是“特殊生”,班级都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健康和谐的环境。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虽然有共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又都是独一无二,各具特色的。因此去关爱学生的感受、理解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如何做是教育的出发点。遇到“特殊生”,是对班主任教育管理能力的一个挑战,班主任应该避免对他们存在偏见,用真诚和爱作为前提,用合适的方法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而一个有着“特殊儿童”的班级,又为其他普通儿童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环境,他们在“伙伴帮帮团”中,为小A单独辅导功课,使他们学习更进步;他们更有耐心与小A沟通和玩耍,使他们更有同理心,更热情,更宽容,培养了他们的高情商。而当全班学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时,班级凝聚力加强了,集体荣誉感增加了,班级风气更正了。班级真正体现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班级学生不禁喜欢上了小A,而且还离不开他了,“特殊”的小A成了班级的催化剂,作出了他的“特殊”贡献!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班规笔者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My New Year Wishes
老师,别走……
神奇的班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规“七问”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