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提升教师情绪“自我调节力”研究
2022-12-16张小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张小丽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校长要认识到社会、家庭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希望,而这种期望恰恰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学校要探究教师情绪研究的价值和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采用开设课本教程、完善测评制度、组织实践活动等各种方法帮助教师减缓压力,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高瞻远瞩,探究教师情绪研究的价值
(一)改善师生关系,赢得尊重
部分学校校长只关心教师的教学水平,却忽略了提升他们情绪的自我调节力。殊不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探究教师情绪研究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教学策略。而学会自我调节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让教师得到更多学生的尊重。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当学生犯错时,如果教师勃然大怒,直接批评指责学生,甚至恶语相向,那么必然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教师也不再信任。相反,如果教师能和颜悦色地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并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学生则更容易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同时,他们在遇到困扰时也会主动向教师请教。
如果学校要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提升教师情绪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准确识别负面情绪并及时加以疏导,遇到问题时就能冷静处理,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激活自我效能,享受工作
提升教师的自我调节力,还有助于激活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享受工作。学校要给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正向情绪,消除负面心理,这样他们会提升工作满意度,进而乐于潜心教育教学。
很多教师都会在上课之余自主制作课件,有的教师将其作为乐趣,但是也有的教师认为这是一种负担。为了激活广大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认可自己的工作,学校组织了课件制作竞赛,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到网络上,全校师生都可以参与评选。这样能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进而激活自我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
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和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判断和感受。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那么必然会觉得教学是一种负担,他们很难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付出,不能享受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优化教学效果,达成目标
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他们的教育效果有着显著的关系。如果教师能提升自我调节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在课堂上敏锐地观察到学生的反应,并结合课堂生成资源调整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如果他们情绪低落,对学生的观察也会钝化,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也陷入低落的情绪中。
学校在考评教师教学效果时,要将他们的自我调节力也融入进去。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遵守纪律等突发情况时,能否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也是考核他们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此外,学校还要关心教师家庭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他们必要的慰问和关怀,这种方法也能有效缓解教师的负面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从而获得努力工作的源源动力,提升教学效果。
情绪管理能力强的教师,不仅能监控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引导,这样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而对于情绪管理弱的教师,学校可以开展师徒结对的方式,让情绪管理强的教师及时帮扶,从而让学校教师的情绪良性循环。
二、遍稽群籍,探究影响教师情绪的因素
(一)认知能力,影响判断评价
要科学地提升教师的自我调节力,就要充分认识到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的情绪,然后才能有迹可循,找到改善他们情绪的正确方法。认知能力是影响情绪的重要因素,认知水平高的教师,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把握住事物的特点,然后通过自我劝导、辩解、干预等方式进行理性纾解,这样就能提升自我调控力。
学校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心理问题,既不要采用“忍一忍”的方式,也不要出现情绪失控式的“大爆发”。学校可以设计系列课程,让教师学会如何在遇到困扰时自我劝导,如何在受到干扰时自我干预。在这一系列的课程中,教师认识到除了强忍以外,还有很多更科学的方式帮助自己调节认知水平,用理性的态度应对负面情绪。通过课程的开设,教师的自我调节力自然就提高了。
学校要给广大教师设立心理调节室,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此外还可以开设专家讲座和系列网课,帮助教师学会使用科学的疏导方法,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能在心理问题的困扰中顺利地走出来。
(二)气质类型,影响调节方法
气质类型也是影响自我调节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如有的人属于安静型,有的属于活泼型,还有的属于抑郁型。学校要结合这些不同的气质类型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除了安排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探究如何提升教学水平以外,还要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气质,研究如何有针对性地调节心理。各种气质的特点不同,选择的应对方法也不同,如果能充分估计自己的心理特点,那么就能打好“预防针”,在情绪波动时快速做出反应,进行自我调节。如对于活泼型的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发泄的空间,如在倾诉室中,他们可以畅谈自己的负面情绪,还可以通过运动等方式排解情绪。对于安静型的老师,则可以安排他们参与到瑜伽、冥想等活动中,这种安静的方式比较适合他们。抑郁型的教师负面情绪容易恶化,所以可以特别安排心理辅导师倾听他们的困扰,辅以催眠等方式缓解情绪。只有针对不同的气质特点选择对应的调节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人类的气质很难一模一样,所以针对不同气质的教师要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让每位教师都提升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三)家庭情况,影响专业成长
家庭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不同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的自我调节力往往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有必要深入了解各位教师的家庭情况,看看他们的家庭氛围,曾经历了怎样的教养方式等,并给予家庭有困难的教师一定的帮助,促使他们获得专业化的成长。
学校要了解每位教师的家庭基本情况,了解到广大教师最焦虑的问题。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如何能更好地解决婚姻大事是他们困扰的问题。学校可以安排青年教师联谊会,给他们增加接触交流的机会。对于已婚育龄教师来说,存在怀孕后无法授课耽误学生的成绩,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的可能。对此,学校可以通过代课、外聘临时老师等方式解决此问题。对于很多教师觉得学校的工作和赡养父母等家庭责任无法兼顾的情况,学校要切实了解了他们遇到的困难,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在这样的政策辅助下,教师的家庭状况得到了改善,他们也有余力将满腔热情都放在教育工作上,进而带着积极进取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对于不少教师来说,如何协调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是他们比较困扰的问题,所以学校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切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使之消除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他们变得乐观,提升其自我调节力。
三、切中肯綮,探究管理教师情绪的策略
(一)开设校本课程,专题培训
学校管理者要认识到管理教师情绪的重要性,采取一些能切实提升他们情绪的方法。如可以开设校本课程,结合本校教师的特点开设专题培训活动,这样的指导更关注教师的感受、思想、情感,因此会有不错的教学效果。学校相关管理者可以参考美国“社会与情感课程”等各种与精神关怀有关的课程,结合教师的特点设计系列化的课程,及时给教师一定的引导。
在课程设计上可以参考以下模式:第一类是知识拓展类课程,给教师介绍了情绪管理理论,让他们补充基本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情绪管理方面的内容互动交流,找到自己身上的差距并取长补短。第二类是实践调节类课程,根据教师的不同气质特点设计瑜伽放松课、运动宣泄课、自我鼓励课等几种不同的课程,使教师以具体的案例为例,掌握真正能调节心情的方法。第三类是教师自主上传的案例类课程,教师可以将自己调节心情的成功案例整理下来上传到网络上,和其他教师分享。同时,他们如果遇到了困扰,也可以上传遇到的具体问题,让其他教师帮他出谋划策。如有一位教师觉得自己上的是美术课程,不受学生重视,所以情绪低落。在其他教师的引导下,他发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后延时美术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其他教师的建议下,该教师找到了自己正确的定位,同时也更为努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开设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引导教师了解各种情绪管理理论,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教师掌握身心放松法、情绪宣泄法等各种高效的方法,切实掌握情绪调整的良方,并让广大教师沟通交流,说说有什么调整情绪的案例,以供不同教师探究和参考。
(二)完善测评制度,关注过程
学校考评制度能起到评价、导向、激励的功能,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管理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情绪自我调节力,并加入相关的评价内容,关注教师调节情绪的过程,通过考核使考核制度落地。
学校要结合教育教学情况等进行评测以外,专门考察教师的情绪等隐性因素,参考教师教授的学科、岗位、年级等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重点考核教师对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和调节能力。在评价方式上,除了由教师进行自评、互评以外,还要将学生的评价也纳入其中。如有的学生反映老师在上课时一直无精打采的,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说话也不会阻止,这样的教师就属于缺乏自我调控力,他们对课堂的掌控效果也不够好。此外,学校还须关注动态变化过程。如有的教师遇到了突发的家庭情况,包括亲人过世、离婚等,在短期内出现情绪波动也是情有可原的,此时学校要给予他们关怀,并考察他们能否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尽快恢复状态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则可以在发展性评价中给他们更高的评价,并鼓励其和其他教师分享自己调节情绪的经验,让更多教师从中获益。
学校要结合情绪、情感等主题细化评测内容,关注教师在师德、情绪和管理能力等隐性指标上的表现情况。同时,评价标准也要注意有一定的灵活性,要从多种角度和多种操作维度入手进行评价。
(三)组织实践活动,调控宣泄
社会、学校的关注和制度的完善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帮助教师学会宣泄不良情绪,提升自我调节力。通过参与户外探险活动,增强教师的意志力,参与一些体育比赛则能帮助教师找到宣泄情绪的通道。
学校利用休假期组织教师参与到户外探险活动中,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参与其中挑战自我。在活动中,教师多人一组,分配各种野外探险的器材,并在讨论中结合地图寻找“宝藏”。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困扰,包括迷失方向、意见不和等等,他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心情,在团队合作中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户外实践,教师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化解了各种心理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职员工阳光体育运动会,让教师能通过运动展现自己的风采。同时,这些激烈的竞争活动也能帮助教师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教学工作带来的压力。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彰显了张弛有度的文武之道,适应不同气质的教师,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情绪宣泄的通道。最后,学校还鼓励教师提出建议,开展更多趣味化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能起到环境置换的效果,让教师在活动中处于一种特殊的情境里,这样他们的心情就会有所调节,能避免出现过激的情绪。学校要结合教师的特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广大教师能自我鉴赏、自我安慰、激励自己,从而帮助他们寻求心理平衡,解决各种情绪问题,提升自我调节力。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教师情绪普遍存在于教学活动中,要提升教学质量,不仅要夯实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的基础,而且还要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促使他们学会自主管理情绪。只有积极地激发心理情绪,消除负性情绪,才能更高效地组织各种师生交流活动,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