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16杨若愚王丽岩蔡明
杨若愚,柳 洋,王丽岩,蔡明
(上海健康医学院 康复学院,上海 201318)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向。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向相同,二者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目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但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来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和道德修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立德树人的需要,将思政元素紧密而有效地融入专业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思政育人功效。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是体育运动理论知识与人民健康促进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对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康复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未来的康复物理治疗师(PT)树立良好的医德,全面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塑造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
一、“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的解读和育人目标
(一)课程解读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主要教授改善人体耐力、平衡、速度、柔韧性和反应时间等身体活动能力的知识和方法,为人们进行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该课程还介绍了现代健身指导的发展趋势、国民对健康的新认识,并强化了科学健身理念、健康管理数字化健康平台建设、常见慢性病运动处方制定模板及快速为不同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处方干预的内容,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健康体适能相关的测试及评价、运动处方制定的程序等内容,还可以给亚健康人群、术后康复患者提供锻炼恢复处方。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及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该课程总体思路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的总体要求,在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对康复物理治疗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大健康背景下,进行时代思考,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并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育人目标
坚持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进行耐力、平衡、速度、柔韧性等身体素质的练习,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和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健康运动理念,掌握运动处方的内容及应用,最终可以制定出适合患者或体育健身者身体强度且最有效的运动处方,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健身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念,让学生充分理解康复物理治疗与大健康的关系,领会课程开设的意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大健康、大康复的医学人文精神,使学生在秉持大爱无疆的专业精神的同时,不断锤炼精湛康复物理治疗技术,努力成为一名康复事业的接班人[2]。
二、“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师提前发布学习内容,学生围绕知识点自主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认知。第二部分是学生实践,学生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后,运用所学知识制定短期、有效的健身运动处方,并予以实施,撰写个人心得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够体会到整个过程的复杂性与制定运动处方的困难性,以此能更好地从病人或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利于形成和巩固关怀病患的医学人文精神。第三部分是师生互动,课堂上教师将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中的常见病症融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德育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相互呼应,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具体“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运动是良医”健康理念的贯彻和实践;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健康体适能和运动处方具有的价值作用和社会意义;康复物理治疗师在运动与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使命和应具有的职业精神。
(一)“运动是良医”健康理念的贯彻和实践
通过“运动是良医”理念的构建和发展过程这一环节,运用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运动是良医”理念:科学运动不仅能促进健康体适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预防、延缓和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在科学健身指导下进行全民科学精准运动。通过学习,学生还要熟悉“运动是良医”在全球的发展和在我国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意义。从理论到实践,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今后中国大健康事业中的一分子,要自觉加入健康实践中来,要做全民健康事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健康体适能和运动处方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的价值作用和社会意义
学生在此环节需要掌握运动促进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实践手段和推进力量,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运动促进健康和慢性病干预治疗的中长期规划实例,引导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生认识到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多年的运动促进健康的实践证明,运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运动是健康中国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手段和推进力量。通过分析中西方运动的价值观,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科学健身与运动处方的认知、理解差异,并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康复物理治疗师对于运动与健康的作用、使命和职业精神
通过“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坚定“为人民健康奋斗”的信念,坚定成为“人民健康守护者”的伟大志向。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要不断打磨专业技能,锤炼大健康、大康复的思维,追求卓越,持续提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健康事业努力奋斗;使学生认识到必须要有全球视野,勇立潮头,开创新局面,使中国特色健康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上不断自我强化,提升职业精神,打造行业领导力。
三、“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言传身教,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认真的心态,利用新形式、新方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场所。课前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备课,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课中通过提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态学习过程,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测试题和思考题,及时把握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对难点加以重点讲解。课后借助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测试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3]。教师自身要信仰坚定,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引导学生养成刻苦钻研、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将自身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医学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自觉融入今后的大健康、大康复的事业和实践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长期的体育运动不仅能发展身体的美和动作的和谐,而且能形成人的性格,锻炼意志力。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热点内容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而对这些话题内容最为感兴趣的当属当代大学生群体。然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一些有争议的价值观和不良文化很容易造成他们心理的倾斜,进而导致责任感缺乏、价值观歪曲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积极对待每一节课,适当在课程授课中加入名人故事,让学习变得鲜活生动,结合学生的思想状态因材施教,避免学生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厌烦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大健康、大康复知识,真正做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二)立足专业特点,积极传播“大健康”理念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体医结合的健康课程。运动处方是针对已损伤的关节、肌肉等进行恢复性锻炼及专业医生给出的关于饮食和锻炼的注意事项。在课程中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慢性病等可预防疾病的处方设计,学习如何把疾病对人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大健康理念追求的不仅是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道德健康,这就需要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支撑,日后步入工作岗位不仅要进行生理疾病的治疗,还需要潜移默化地引导患者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体适能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让运动代替药物,通过为身体锻炼提供更精准有效的运动处方,让运动和医疗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实现“体医融合”,达到个体乃至群体的共同健康,促进全民大健康。
(三)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除理论知识外,对学生进行科研探究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也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要从“理论化”向“生活化”转变。教学中引入丰富的视频、新闻、文字资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国民的健康现状、面临的挑战等,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深刻体会到自己在全民大健康伟大事业中的使命和担当,在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同时,还拥有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使其进入社会和职场后,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为国家的大健康事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4]。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评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重点也是难点。整个评价工作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特别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全面、综合地反映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科学地评价课程思政全过程的成效。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反思
目前“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的思政案例分析库和试题库已经初步建成,可以进行正常的课程思政教学,但是从案例库和试题库的丰富程度和融合性来看仍略显不足,加大建设力度是案例分析库和试题库能够满足课程思政日益发展的迫切要求。
现有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和内容仍然以通识化、标准化的思政案例为主[5],与体适能和运动处方紧密结合的案例仍然偏少,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尚有欠缺,略显生硬,仍需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康复物理治疗专业学生在“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穿插在课程内的思政内容学习参与度不高,认为与专业学习内容不相关,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教学内容与环节上下功夫,要设计出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要尽可能地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吻合,使学生在学习思政内容的同时,也能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二者能够产生共鸣[6]。
结语
构建全覆盖、多类型、多层次的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是确保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贯彻、自觉践行的必要保证。在整个课程思政贯彻的过程中,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将其培养成为未来大健康、大康复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康复物理治疗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推进思想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增强康复物理治疗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任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和素养,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能真正融入课程思政的氛围中去。“体适能与运动处方”课程围绕康复专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树立了正确的康复专业思想并提高了职业素养,传播大健康理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康复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