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西藏高校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以西藏大学为例

2022-12-16曹卫红

西藏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西藏大学师范类师范生

曹卫红

(西藏大学教务处,西藏 拉萨 850000)

0 引言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于含师范类专业的高校来讲是挑战,也是机遇。西藏大学作为一所含有师范类专业的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的综合性大学,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上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探索。西藏大学始终立足区情和校情,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按照专业认证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和新技术要求,认真查摆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入手,大力构建管理规范、内容完整、评价合理、反馈及时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断拉近学校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对未来教师的迫切需求之间的距离,矢志不渝为区内外基础教育输送人民满意好教师的同时,积极探索了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1 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师范生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缓解教学体系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的润滑剂,是促进教师人才专业化成长和强化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关键环节。”[1]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师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之举,也是根本之策。调查发现,对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要求,西藏高校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科学指导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完善、内容和形式不丰富、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及时等现象,需进行全面审视与深化改革。

1.1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教学管理是指参与有关教学工作的管理人员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使得所实施的教学活动符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学秩序有条不紊。”[2]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是“建章立制”和“照章办事”的有机结合,对于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在提高管理意识、强化管理手段的同时,更需要注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重要性。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的相关规定,师范生的实践教学应该建立起一个闭环的管理制度体系。但是,从西藏高校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不能覆盖所有实践教学工作、不能为学生教育实践提供坚实而全面的制度保障等短板。

1.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丰富

众所周知,教师职业极具鲜明的专业性,实践教学在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相对单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需求,符合党和国家有关高等教育培养教师的方针政策。按照《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关于实践教学内容上的要求,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在基础教育实践上,存在汉语和藏语“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技能的课程设置不够全面、训练的方式方法不够合理、微格教学课程设置力度不够强、学科竞赛的参与度不够高等现象;在专业教育实践上,存在教育管理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一般育人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等训练不达标现象;在综合专业实践上,存在师德体验、教研实践、素质拓展实践、教育研习等的训练不太理想的现象。

1.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评价,不但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而且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对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调研发现,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健全、目标方向不够清晰、量化标准不够明确等现象,特别是在推进实践教学及时评估、追踪方面,缺少精准路径、科学方法和成熟经验。

实践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相互对立统一,又相互影响促进。目前,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开展评教活动对“教”的效果进行评价,再根据课时任务及学术研究成果对“教”的绩效进行评价,且实践性指标所占比重比较小。同样,对“学”的评价还停留在课内书面成绩上,实践性指标所占权重亦不大。因此,这样的实践教学评价存在头重脚轻的弊病,重教育内容而轻教育实践,与实践教学的本质相去甚远。

1.4 实践教学反馈机制不完善

实践证明,建立有效通畅的反馈机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师生,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迅速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对教育教学的整体认知,促进其在教师职业生涯初期的健康成长。倘若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势必造成教学双方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

目前,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普遍采取以下做法,学校对实践课程效果的反馈是在课程结束后的一次性反馈,重反馈结果,轻反思消化;实习基地对实习教学结果的反馈侧重实习报告这一途径,且反馈效率滞后,普遍存在收到实习报告时学生的实习已经结束的现象;中小学校在对新入职师范毕业生工作能力方面的反馈渠道少,速度慢,而新入职的师范毕业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好坏,又恰恰代表着他们毕业前实践教学效果的优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反馈,长此以往,实践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为此,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反馈机制工作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细化。

2 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途径

针对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存在的共性问题,现以西藏大学为例提出一些改革的方法和路径。西藏大学在师范专业认证前期准备工作中,通过参加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培训会、到内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邀请专家来校传授经验等方式方法,认真开展了学习交流与经验借鉴,获得了最新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和实践经验。另外,学校认真听取来校现场考察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物理学专业、英语专业进一步做好认证状态保持与持续改进工作中,切实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作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见成效。

2.1 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三个方面。”[3]西藏大学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西藏大学形成“校-院-系”三级组织结构,明确责权关系,确保实践教学的管理成效和有序运行。教务处代表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宏观组织管理。学院在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院学科特色的实施细则和工作措施。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设置,对实践教学进行个性化管理和指导,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建立实践教学制度管理体系。根据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不断增补完善实践教学制度管理的内容,建立健全闭环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学校“废、改、立”工作部署,把制度的完善作为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站稳立足点,找准发力点,做到从实废止制度、从准修改制度和从严建立制度。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废、改、立”,进一步明确学校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责权利关系,提高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方便师生员工办事,逐步形成和完善促进学校的制度体系。制订或修订《西藏大学普通本专科学生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西藏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西藏大学师范生教育实践管理办法》《西藏大学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实施意见》《西藏大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使用管理制度》《西藏大学信息化教育设施管理制度》《西藏大学师范专业实验、实训室管理制度》《西藏大学师范专业“双导师制”管理办法》《西藏大学普通本专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西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西藏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西藏大学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实践教学基地、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验实训课程、信息化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促使实践教学管理做到有制可依、师生自律有规可依、质量监控有章可循,推进实践教学管理高质量发展。

建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即便组织领导再加力,制度建设再完善,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一切都是空谈。按照“全员、全程、全面”的要求,西藏大学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效率化,真正将已经制定好的相关管理制度落地落实,提升制度执行力,为有力的组织,完备的制度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利用实践教学专题学习会、讲座、校内OA 等形式系统学习相关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切实提升学院对实践教学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不可替代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学院按章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整体管理工作良性发展。利用各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学生QQ 群及微信群,对学院师生进行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内容教育和遵守教育,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整个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中,凸显和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建设,规避重制度建设,轻制度执行现象,规避各实践环节之间包括与其它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精准把握实践教学在各学科、各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合理定位。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发展,实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推进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2.2 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选择的知识经验。”[4]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践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实践教学评价和反馈的基础。西藏大学进一步坚定“高度专业性的教师职业特质,是实践教学成为教师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5]的理念,根据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总结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西藏大学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专业实践、教育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设置。专业实践是指与教育教学理论相照应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综合课程实训、素质拓展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内容,主要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基本教育能力、学科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教育实践主要把校内实践转向校外实践,依托中小学校,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和教育研究等来体现,注重师范生职业素养的职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旨在培养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体育竞赛、演讲比赛、论文发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技能证书、科技创新、科研训练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含师范类专业)对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因地制宜,顺时而变。在制定实践教学内容之前,一定要认真研究高等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在制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要综合考虑民族区域教育特色、用人单位要求、指导教师建议以及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等。在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后,可先对一、二个学院和专业开展试点工作,待试点经验成熟之后再向全校推广。另外,用实践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学内容,再通过实践教学内容验证实践教学理论的正确性,做到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同时实践教学内容的分类不应该完全割裂,要注意内容和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3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参考依据,根据合理的评价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给予正确客观的价值判断。”[6]实践教学评价是评价主体参照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对评价对象、实践教学的参与者(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亦可以是实践教学管理者)、实践教学的过程和实践教学结果开展客观的评判。总之,实践教学评价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信息庞大的评价体系。下面从“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对象”“评价效果”五个方面着重论述。

“评价主体”包括师范生、高校教师、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校内外实习管理工作者、学院领导以及师范生家长。评价主体范围越广,就越能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家、校、社会共同育人机制和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应该包括学生的各种教师职业技能、职业认同感以及师德素养等方面。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需要有渊博知识,更要有职业认同感和较高的师德素养。一个职业认同感不高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疲劳,是教不好学生的。同样,一个道德素养不高的教师,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包括调查问卷、访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高校教师自我评价、校内外实践教师自我的评价、师生互评等等。“评价对象”可以是除家长以外的所有“评价主体”,但是,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是评价对象的核心和重点,其他评价对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选择。“评价效果”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进一步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真正达到评价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准确判断实践教学的价值,教学中的教和学都要参与到实践教学评价当中,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

2.4 建立实践教学反馈体系

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是师生对实践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的回顾,更是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师自我完善、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桥梁。建立多元反馈体系,打通实践教学闭环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和师生反馈评价结果,既能帮助有关部门正确认识自身实践教学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优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又能帮助校内外指导教师正确认识自身的指导实践教学水平,发现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指导策略,改进指导措施,从而逐步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纠正在教材教法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学习认知上的不足,有效巩固教育教学经验,逐步提高职前教师专业素养。

评价和反馈在很多领域往往被放在一起谈论、同步操作,容易产生“重评价、轻反馈”的现象,西藏高校(含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也存在这种现象。目前,西藏大学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反馈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层面:

校内实践教学反馈和校外实践教学反馈有机结合。受时空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校内实践教学的反馈效果有别于校外实践教学的反馈效果。校内实践教学的时间地点相对集中、内容形式容易统一、运营管理较为方便,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反馈结果也容易掌控。相反,校外实践教学在反馈的时效上就逊色得多,即便是学校原则上要求师范生集中实习,但也只能是相对集中,西藏大学师范实习生分散在区内外的各中小学校里,再加上中小学参与评价和反馈的积极性都不是太高,缺乏主观能动性,加之,反馈工作的主导权又是掌握在中小学校身上而不是学校,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反馈工作是失控或半失控状态,这就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西藏大学应在充分考虑各校外实践教学主体自身发展诉求的前提下,尽快形成一套体现教育实习基地共建双方共同利益,反馈主体、反馈方式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反馈体系,坚持“双管齐下、内外并举”,达到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有机结合。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提高质量”原则,学院把实践教学的评价结果第一时间向学生、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管理者进行反馈,做到评价和反馈链条不断,评价有回响,反馈有声音。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相关人员,实行分类分级奖励,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在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存在问题的相关人员,要进行约谈,并限期整改。

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管理有机结合。无论是实践教学的评价还是实践教学的反馈,都是在实践教学管理的指挥下为实践教学质量服务,坚决避免对实践教学的反馈走形式、走过场现象。待评价结果生成后,要重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及时总结得失、利弊,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再反馈到评价环节,建立“评价—分析—反馈—改进—再评价”闭环评价机制,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达到提高和改进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与此同时,西藏大学将实践教学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管理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及时评价、修订教学目标和管理制度,达到修复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目的。这样,评价体系就成为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管理有机衔接的粘合剂。

3 小结

综上,构建一个闭环的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管理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反馈体系四个有机部分组成。其中,内容体系是主体,是实践教学的躯干。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相辅相成,可以看成一个作用,和管理体系犹如一对羽翼,成为内容体系的保障。管理体系是内容体系的指挥棒,具有指导性、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评价体系和反馈体系并驾齐驱,是内容体系的风向标,具有针对性、时效性、鞭策性和激励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两翼”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要紧跟时代潮流高校教育发展脉搏;既要借鉴内地高校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又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体现自己的特色。

猜你喜欢

西藏大学师范类师范生
雅拉香波雪山修行窟壁画初探
西藏大学2021 年度社会科学类项目一览表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习近平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