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市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2022-12-16胡海锋米宇宏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商洛市土壤环境耕地

林 娟 张 乐 胡海锋 张 力 米宇宏

(商洛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陕西商洛 726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放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1]。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就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开始实施,确保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因此,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决策部署,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在日常生态环境监管中[2-3],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本文阐述了商洛市土壤污染防治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对策。

1 土壤污染防治现状

近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一系列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4]。一是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商洛市政府出台了《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土壤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净土保卫战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土壤污染防治职责,对“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二是夯实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市、县、镇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把土壤污染防治纳入商洛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7个县(区)政府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落实了各方责任[5]。三是建立了土壤污染防治机制和联合调度会议制度,实现了市级31个部门、市县之间的协调联动。配套建立了水源地周边土壤环境保护、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土壤巡查、按月调度工作进展等制度和机制,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四是开展了土壤污染地块详查。详查核实污染企业信息173家,布设详查单元142个,详查采样点位1 822个。建立了6个历史遗留和关闭企业疑似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完成了3个疑似污染地块环境调查、23个国家网点位土壤采样监测、269家企业地块调查信息采集和资料收集、133座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和信息采集。五是实施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实施了商南县化工厂历史遗留铬渣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镇安县锡铜沟土壤综合治理、米粮镇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商南幸福路南土壤重金属治理修复等4个项目,治理修复土壤面积51 hm2,物理、生物、化学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在全市得到推广。六是取得了土壤污染防治实效。强力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一方面,制定印发《商洛市2021年度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洛南县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县,集中开展试验示范,遴选适合全市推广、复制的规模化治理模式。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台账,指导县(区)依据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结果,开展安全利用[6]。截至目前,全市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78.7%,重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另一方面,持续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以主要农产品为主,在商州、洛南、山阳、镇安设立省级监测点23个,全市7个县(区)设立市级农产品协同监测点45个,指导县(区)做好土壤样品采集准备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化肥农药施用量较2018年减少约3 226 t,综合整治约682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新增农村污染治理设施364处左右,建成经济林绿色无公害防治示范区约11个,无公害防治面积3.79万hm2,八大灌区23个监测点水质全部达标,安全利用情况达到78.77%。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洛市在推动土壤污染防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与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7],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当前,市、县(区)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构还不健全,工作人员少,现有人员身兼多职。市级土壤环境监测能力虽然有较大提升,但仍有部分土壤有机物监测项目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8]。7个县(区)均无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在土壤污染防治和管理上力不从心,与当前艰巨而繁重的土壤污染防治任务极不适应。二是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尚不明确。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自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来,配合陕西省专业技术单位完成了污染源信息核实、空间位置核定、布设详查单元、采集土壤样品等工作。由于土壤环境状况的复杂性,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情况尚在核实中,农用地分类管理、安全利用推进缓慢。三是工业场地治理修复实施困难多。商洛市属国家级贫困地区,工业经济欠发达,大部分工业企业受产业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或改制重组存在纠纷,或关闭停产,地方政府对这些遗留土壤污染风险、恢复生产无望的“僵尸”企业无能为力。一些企业筹措资金困难,难以承受高额的土壤污染防治费用。市场化投资渠道不畅通,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前期投入无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治理修复步履维艰。四是土壤污染防治氛围尚未形成。由于土壤污染防治较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起步晚,宣传教育工作还不深入、不广泛,社会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土壤污染的隐蔽性、复杂性,部门、企业和群众对土壤污染的危害性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自觉性较低[9]。

3 对策

土壤污染防治是新时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面对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和任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基础,强化措施,补齐短板,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10]。

3.1 明确工作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控、分类治理的原则,理顺防治思路,严控新增污染,加快治理步伐,确保到2020年,全市主要重金属排放量要较2013年下降1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3.2 狠抓能力建设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按照中央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构,特别是加强市(县)土壤环境管理机构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市、县(区)土壤环境监管、执法和监测力量,不断适应新时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

3.3 健全责任体系

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执法、监测、调查评估、督查考核制度,完善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责任体系,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层层传导压力,促进企业自治、部门履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部门监管、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格局[11]。

3.4 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地方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探索市场化投融资渠道,不断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力度,健全市、县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长效机制。

3.5 提高创新能力

积极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验室建设,开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加大与专业技术单位协作联系,加快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12-13]。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专业高素质管理队伍,实现管理创新,奋力追赶超越。

3.6 严格监管执法

加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4个配套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力度,深入开展土壤环境重点企业执法专项行动。落实驻厂监察、现场检查、“双随机”监管制度,严厉打击土壤环境违法行为,严防死守,严把土壤源头污染关口。

3.7 加强社会监督

面向社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力度,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曝光土壤污染违法行为;鼓励公众通过环保举报热线、环保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实施监督,营造土壤污染防治的浓厚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商洛市土壤环境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商洛市检察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商洛市检察院扎实贯彻落实“三项机制”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