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林下经济发展探讨
2022-12-16谢哲陈满姣陈昀
谢哲陈满姣陈昀
(1新邵县岱山国有林场,湖南新邵 422925;2新邵县林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新邵 422900)
新邵县素有“大美湖南之心”称谓,地处资江中游,境内东部有大龙山、中部有金龙山、西部有天龙山雄踞,最高海拔1 513.7 m,最低海拔176 m,相对高差1 337.7 m,地貌以山丘为主,岗平次之。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7.63万hm2,林地面积10.59万hm2。土壤全硒平均含量达0.3 mg/kg以上,遍布全县乡镇。年平均日照时数1 480.5 h,年平均降水量1 365.2 mm,年平均无霜期271 d,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初步查明县域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217科、1 957种,森林覆盖率达57.96%,自然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垂直差异明显。原始植被几乎殆尽,群落界限不明显;资江穿县境而过,流程逾50 km,交通便捷。新邵县自2013年开展封山育林以来,规定除竹林外一律实行全面禁伐,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先后荣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先进集体”“湖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湖南省省级森林城市”“湖南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林下经济是现代林业发展催生出来的新型产业模式,是将林产品由单一的生产方式发展成为复合的、开放的多元生产方式[1]。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以及森林景观是目前林下经济主要的发展模式[2]。近年来,新邵县顺势而为,出台了《关于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文件,编制了《新邵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文本,有效助推了林下经济发展势头,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探索了新路径。
1 发展现状
通过不断发展,新邵县林下经济产业异军突起,有望成为当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撑。截至目前,新邵县已有林下经济面积3.2万hm2,从业经营户达5.2万户,年产值逾15 600万元,林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1.1 林下种植模式
新邵县历来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加上紧邻“南国药都”的区位优势,土壤、气候条件得天独厚,中药材种类丰富,主要种植品种有绞股蓝、金银花、尾参、白术、玄参、中华常春藤、五倍子等。在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当地根据各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因地制宜,合理种植,同时延伸出以五倍子为主的“林、药、蜂”生态融合立体种养模式。猕猴桃、黄桃、玫瑰花、平菇、香菇、地耳等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势头比较喜人。
1.2 林下养殖模式
目前,林下养殖主要有牛、羊、鸡、蜜蜂等品种,通过散养和舍饲圈养的方式,自行采食和人工割除林间杂草,既抚育了幼林,又为畜类提供了饲料。通过几年的积累沉淀,林下养殖形成了近期得利、远期得林、来势喜人的局面[3]。
1.3 采集加工模式
新邵县主要发展食用香精香料、竹笋、茶叶、油茶等采集加工产业,拓展林下经济产业链,多渠道增加林农收益。新邵县富翔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成油茶加工厂,预计年产茶油200 t、创产值5 000万元、获利800万元。
1.4 森林景观利用模式
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龙山森林人家、鹏翔森林康养、白水洞天佛地、辉耀农庄、大同福地生态农庄等抢占先机,建成了森林景观休憩地,利用森林景观、自然资源和林下产品资源,合理布局,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疗养等产业,获得经济收益。
2 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新邵县林下经济发展势如潮涌,但与之配套的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以致加工能力受限,运输成本偏高,产业难以跻身高端,产品附加值较低。
2.2 林农认知程度有待加强
当地林农受传统思想束缚,盲目“跟风”发展林下经济。多数林农缺乏计划性和可行性研究评估,风险意识不强,认知能力薄弱。
2.3 龙头企业期待培育
目前,新邵县林下经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较小,发展步伐缓慢,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内部制度不健全。龙头企业发展也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在产业发展和产品销售上大多各自为营,缺乏密切合作意识,难以取得预期效益。此外,“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规模太小,效益不够凸显,难以激发林农的内生动力。
2.4 政策配套不接地气
尽管国家、省、市、县都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但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仍然缺乏有力的支撑,普惠扶持政策措施不够多,政策落实机制尚不健全,富民惠林政策和措施没有落地落细。
3 对策
3.1 做好规划调研
以乡村振兴工程为切入点,坚持林业产业化建设与林下经济建设齐头并进,兼顾农业产业调整、旅游业协调发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统筹兼顾,融合发展,做好相关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开放、包容、多元的方式助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4]。以林农为中心,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引导林农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的思维方式转变,积极统筹规划,以林业为主、林下经济为辅,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做实做细环境容量调研,规避和杜绝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5]。
3.2 做大做强产业
新邵县林下经济发展以散户居多,这些散户不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然而,在着力特色林下经济发展方面,新邵县有种植玫瑰花的湖南省戴安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种植五倍子的久瑞富民有限公司,有种植常春藤中药材的专业合作社,有种植猕猴桃的合辉水果专业合作社等,这些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规模,单个基地面积在33.3 hm2以上[6],发展前景可期。当地应以龙头企业为示范引领,创新靠林致富新路径,带领周边林农共同致富[7];探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拓展产业朋友圈,壮大自身实力,确保产销一体化协调发展;构建预警机制,全面抵御风险,壮大发展规模。
3.3 构建“放、管、服”平台
3.3.1 为科技支撑牵线搭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政府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林农、企业、科技支撑部门之间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签订技术指导服务合同,深入基层,服务林农,现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逐步培养技术人员,为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8]。
3.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关部门大力改善道路、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以便于作业管理,解决采运困难,降低生产成本;积极促进“互联网+”的推广应用,拓宽林农获取信息的途径,方便林农通过平台查询价格信息,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9]、增加经济收益。
3.3.3 践行服务便民宗旨。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放、管、服”方面搭建平台。例如,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流转等方面,按照“明确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林地经营权”的思路,确保开展一站式服务,着力为林农提供方便。同时,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职,深入基层,对林下经济发展实施宏观管理,为林农提供实实在在的优质服务。
3.3.4 加强宣传引导。以电视、广播、宣传橱窗、短信群发、简报、横幅等为载体,宣传当前林下经济相关政策,分享产业致富的成功经验,创新线上特色宣传,践行线下优质服务的承诺,为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助力[10-11]。
3.4 对接乡村振兴
政府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目标,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涉林企业、社会资本到乡镇、村组建立基地,带动当地林农投身林下经济产业。相关部门要精准调研,科学规划,充分尊重林农意愿,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禽、林畜、林菜、林茶、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等产业。政府要加强宣传引导,不搞“一刀切”,杜绝“一窝蜂”,确保林农真正受益。
3.5 强化资金支持
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12];依法减免林下种植、养殖和农林产品初级加工所得的税收;促使信贷扶持资金向林下经济产业倾斜,在做好前瞻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允许农户采取抵押、村委会担保或多户联保等办法获得贷款,做好资金监管,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辅助、政府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4 结语
林下经济是现代林业发展催生出来的新型产业模式,在促进林业产业转型、丰富林业产业内涵、挖掘林业经济增长潜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新邵县林下经济发展依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林农认知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科学研究对策,创新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不断促进林下经济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