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2-12-16冯诗诗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30期
关键词:批判性观点政治

冯诗诗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外国语学校)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能够对已有的论断进行主动、反复、细致地反思,提出质疑,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进行综合、剖析、判断,检测结论的可靠性与论证的科学性,使思维朝更优方向延展。批判性思维能帮助学生以理性和客观的思维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去辩证看待各种观点和事物。这种思维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目标之一,同时也对学生个性发展、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之需要

信息时代,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但是,如果仅仅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流入,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让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选择性地接收信息,做有判断力、有价值衡量标准的人,能够抵御各种诱惑,坚定理想信念。要培养这样的大学生,教师就要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有意地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分析力、判断力、意志力。

另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群体。因此,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所要拥有的重要能力之一,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教师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育。

(二)实现课程目标之需要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人格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即所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准确、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他人与社会,并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关系,知善恶,明是非,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而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正确的价值导向不仅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也是个人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个国家、一个人就好比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如果没有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就容易走错路、走弯路。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1]

而批判性思维正是一种不断追求科学性与正确性的思维倾向与思维能力,学生在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能够对事物进行持续地深思、甄别、演绎、归纳、升华,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使个人认知逐渐趋向真理性。进而改善个人的情感、意志,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并在选择中坚持正确导向,在实践中落实正确行动,这也就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

(三)个人成长之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独立的观点和思想,但同时又具有不稳定性、不完整性和不完全正确性。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在面临一些复杂的信息和问题时都感到真假难辨,容易在摇摆不定中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能够帮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已有的思想观念以及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均掌握了许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思维十分活跃,对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促使学生对已有的观点进行深入筛选、评判、剖析,创新发展各种科学思想,对各种观点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看法,从而产生新观点、新思路。这样思维的培育不仅能够打造出学生独特的个性,也为观点、理论的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价值。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

将学生培育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具有较强批判性思维的现代青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目标指向之一。要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从“奠定基调——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加强指挥——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变换思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

(一)奠定基调——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首要步骤。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将学生培育为“四有”新人。[2]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努力抓好对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政治认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二,要坚持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这三个主旋律对学生实施正向的影响,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其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坚定学生对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增强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学生的身心发展中,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筑牢学生的信仰之基,补足学生的精神之钙,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将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优秀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发扬光大,凝聚社会的精神力量,形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第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价值取向,构筑学生精神家园,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奠定了正确的价值基调后,学生才能在多元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做到“明大德”,对外界的事物、观点能做出正确的评判、筛选和过滤,确保思想没有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进而做到“守公德”“严私德”,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做一个政治强、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青年。

(二)加强指挥——完善教育教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与推动的作用,直接影响教育实践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一,个性化与主体性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应该了解并尊重学生,以宽容的精神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真实而又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也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更高质高效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另外,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思想的火花也会迸发而出,并由此产生更多新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渐学会运用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对他人观点提出质疑,论证观点的对错,批判性地接受他人观点,不断吸收外来有益观点,构建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而如果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只是一味地单方面灌输知识和观点给学生,学生就会出现唯上唯书而不唯实的思想发展倾向,并且容易出现从众心理。

第二,综合性与发展性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好“形式教育”“实质教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走向,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淀,没有知识作为前提,思维力的发展将成为空中楼阁,进行批判时也会缺乏有力论证。只有不断地接受知识,求知欲、分析力才会更强,思维才会更开阔,思考才会更深入,认知成熟度才会更高,对真理的把握才会更为自信、准确,信念才会更为坚定不移。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只有知识的传输而没有能力的培养也只是埋下了种子而没有开花结果。学生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会运用知识,要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尤其是对思维能力的获得,因为思维能力的差异是人素质差异的根源。[3]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稳固学生的知识根基,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创造性与开放性理念。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充满创造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智慧教学,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首先,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肆意迸发。再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及时点拨、启发和引导,把学生绵绵不断的创造力资源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维度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不仅重视知识的积累,还有思维的全面开花。此外,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多种类的教育内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多方位的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构建创造最优的外在条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变换思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上,许多教师以讲授法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将海量信息传播给学生,但这种方式更多的是注入式地传授知识,学生思维容易处于静止状态。“学而不思则罔”,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认知的觉悟和思维的启迪。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一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第一,讨论法。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辩论或者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对其进行辨析、论证、加工、升华,一步步生成自己的观点,不断提升思辨能力。第二,发现法。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后,让学生自行探索研究,“发现”事物的属性、特点、存在问题、与其他事物存在的联系等,自主生成知识,并在深思中获得启发和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升,对事物的洞察力和敏锐度也进一步增强。[4]第三,谈话法。教师可以以谈话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标本,找出标本兼治的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形成“批判性思维”的思考模式和思考路径。第四,专题讲座法。教师可以开设一些与时事新闻、学生生活实际或者最新科研动态相关的、又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吻合的专题讲座。讲座中,教师可以根据专题,结合一些案例进行专题剖析,通过专题的讲解逐步展示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让学生学会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与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第五,学术沙龙法。学术沙龙以充分交流学术为目的,鼓励百家争鸣,提倡自由开放,主张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为辨识学术真伪、提高思维品质、激发创新灵感提供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学术沙龙中大胆地畅所欲言,绽放自己的思想火花,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异议,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最后在思维的激烈碰撞中产出最成熟的智慧成果。

批判性思维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对各方信息明辨真伪,拔高思维的高度,扩展思维的广度,产生更新颖、更独特、更有价值的思想。所以,教师应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培育出具有问题意识、能够快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严谨与客观求真的治学态度、敢于批判与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新青年。

猜你喜欢

批判性观点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政治攀附”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观点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