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初探

2022-12-15张荣庆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张荣庆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社会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基于“云物大智链”新技术环境下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供应的最重要基地,如何应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挑战,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构建会计教育教学的专业群和课程体系,如何推进会计教育改革,需要会计理论和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思考。

一、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架构

1.会计职业面向。会计专业属于财经商贸大类(63)、财务会计类(6303),其对应行业为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7241),主要职业类别为会计专业人员(2-06-03-00),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2.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1)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军训、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必修课,以及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大学语文、信息技术基础、经济应用数学、公共外语、美育、职业素养等必修课或选修课。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学原理、财政与金融、统计基础、经济法基础、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出纳业务操作等。专业核心课程一般设置6-8门,包括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纳税实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企业内部控制、会计制度设计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2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一般包括三类:一是拓展学生应用能力的课程,如数据收集与整理、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ERP沙盘模拟训练、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英语等,二是促进人才深层次发展的课程,如中国会计文化、审计基础与实务、管理会计实务、行业会计比较、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三是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2)学时安排。总学时一般为2500学时,每16-18学时折算1学分。公共基础课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10%。

二、原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更新速度相对滞后。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却不能针对会计环境所发生的新变化进行不断更新、补充和完善,使用的会计教材缺少大数据、智能会计的知识,无法满足大数据、智能会计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二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在大数据、智能会计背景下,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相应的变革,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员难以满足大数据、智能会计背景下企业对会计人员能力的需求。三是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课程结构设计缺乏灵活性。当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体系以事后的会计核算为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系统的计算机技术课程,缺乏和大数据、智能会计的融合,未开设新兴的财务云、大数据挖掘等方面的课程,无法满足大数据、智能会计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

正保网中网教育公司2020年12月对全国2020名会计教师进行了在线调查问卷,主题是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开展财会人才培养。参与本次在线问卷调查的2020名会计教师中,本科院校教师673名、占33.32%,高职院校教师940名、占46.53%,中职院校教师407名、占20.15%。2020名参与调研者中,二级学院院长(系部主任)88名,教研室主任246名,教师1672名,其他74名,参与调研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在线调研,正保网中网教育公司设计了如下典型问题:

1.您认为贵校需要创新或重构的会计类专业方向是?[多选题]

答案:1403人选择大数据会计方向,占比69.46%;1557人选择智能财务方向,占比77.08%;1079人选择管理会计方向,占比53.42%;1041人选择纳税服务方向,占比51.53%;348人选择IT审计方向,占比17.23%;227人选择法务会计方向,占比11.24%;428人选择金融会计方向,占比21.19%;28人选择其他,占比1.39%。

2.您认为会计专业应增加如下哪些“新课程”?[多选题]

答案:527人选择《大智移云概论》,占比26.09%;1137人选择《财务共享服务》,占比56.29%;1379人选择《财务大数据分析》,占比68.27%;435人选择《区块链财务技术应用》,占比21.53%;702人选择《RPA财务机器人》,占比34.75%;1094人选择《业财一体化设计》,占比54.16;819人选择《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应用》,占比40.54%;446人选择《智能审计》(审计机器人),占比22.08%;301人选择《企业管理咨询》,占比14.9%;8人选其他,占比0.4%。

3.您认为会计类专业应该开设哪些技术类基础课程?[多选题]

答案:1270人选择《计算机基础》(含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等),占比62.87%;925人选择《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编程语言、Python、UIpath等),占比45.79%;1028人选择《数据库技术》(mysql、server、Oracl等),占比50.89%;1592人选择《财务数据可视化技术》(如tableau原理与实践);占比78.81%;19人选择其他,占比0.94%。

4.您认为上述“新课程”和“技术类技术课程”在教学中会存在哪些问题?(注意:选项1“师资不具备,会计教师培训后可胜任,需要尽快对会计教师进行培训”和选项2“师资不具备,会计教师培训后仍不具备胜任能力,需要引入计算机专业师资(全职或兼职)”互斥,只能二选一,其他选项不受限制)[多选题]

答案:1247人选择师资不具备,会计类老师培训学习后可胜任,需要尽快对会计类老师进行培训,占比61.73%;725人选择师资不具备,会计类老师培训后仍不具备胜任能力,需要引入计算机类的专业师资(全职或者兼职),占比35.89%;1406人认为课程体系不成熟,需要探讨新增技术类内容与会计类内容的组合方式,占比69.6%;870人认为课程无标准,需要研究每一门课程的内容、教学设计,占比43.07%;1371人认为课程资源有欠缺,需要研究开发教材、课程资源,研究新内容的教学方式,占比67.87%;19人选择其他,占比0.94%。

5.您认为上述“新课程”和“技术类技术课程”怎样开展效果比较好?[多选题]

答案:1333人认为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占比65.99%;1427人认为引进产业技术或资源,建设实训中心,占比70.64%;1043人认为招聘具备数字智能化能力的师资,占比51.63%;1172人认为引入企业员工到校开展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占比58.02%;1189人认为派遣老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占比58.86%;21人选择其他,占比1.04%。

6.对于“会编程,可以设计制作智能财务工具,开展财务工作”和“会应用智能财务工具,开展财务工作”两种人才培养方向,您更倾向于哪个方向?[单选题]

答案:409人选择“会编程,可以设计制作智能财务工具,开展财务工作”,占比20.25%;1605人选择“会应用智能财务工具,开展财务工作”,占比79.46%;6人选择其他,占比0.3%。

7.如果财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增加素养类课程,您认为应该增加那些?[多选题]

答案:1739人选择财商素养(正确的财富观、理财观、基本的理财知识)课程,占比86.09%;1309人选择沟通与交流课程,占比64.8%;866人选择财经应用写作课程,占比42.87%;1141人选择财经就业(就业指导、职业发展)课程,占比56.49%;595人选择营销素养训练课程,占比29.46%;16人选择其他,占比0.79%。

四、数字经济时代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一)数字经济时代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在“云物大智链”时代背景下,正保网中网公司组织的“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在线调查问卷正当其时,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调研可以发现,会计岗位正在沿着核算会计——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路径发展。如今的会计岗位不仅需要核算、监督、出纳人员,还需要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会计人员的初始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出纳业务、会计核算,发展岗位主要负责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融资管理、财税咨询、企业风险识别、财务数据分析等工作。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其培养对象将来承担小微企业出纳、会计核算任务,或在财务共享中心前端进行会计处理,或在代理记账公司进行代理记账,其培养目标和规格必须与中小微型企业的生产实践和管理要求相适应,既要具备运用传统手工方法和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监督,又会使用数字化信息、依托信息化网络、以智能化算法为重要工具,通过业财融合,参与企业管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创造企业价值的能力。鉴于此,在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强化计算机技术课程,新增一些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和财商素养的理财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学会应用智能财务工具,增强学生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具体建议如下:

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大数据技术基础》,将出纳业务操作列作实训课;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拟增设《财务与商业数据可视化分析》(商业智能分析)和《数据库应用》;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将《中国会计文化》以专题讲座形式开设,拟新开设《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化设计》《大数据技术应用》《投资理财》等新课。对于新增课程和技术类课程,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师资和软件条件,可通过引进产业技术或资源建设校内实训中心,或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也可以派遣老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或引入企业员工到校开展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或招聘具备数字智能化能力的师资,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满足教学需要,以实现成本-效益办学原则。

(二)“1+X”证书模式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2019年4月17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为学历证书,能全面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主体,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对专业课程未涵盖的内容或需要强化的实训,组织开展专门培训。2021年3月1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通知,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和本科有关会计类的专业全面更名,向大数据转型,包括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要想培养能够适应新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要在微观层面重构课程体系。修订后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如下:

公共基础课:在必修课和思政课程之外,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深化学生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提升。

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会计学科特点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大数据技术基础》《财务与商业数据可视化分析》(商业智能分析)《数据库应用》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与理解大数据,培养学生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基础能力,树立学生的大数据思维。

专业核心课:从完备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运用先进的智能云平台,重构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税法》《成本核算与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原理与实务》等课程;另一方面将《税费计算与申报》《管理信息系统》《业财一体化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大数据技术应用》等课程纳入其中,以弥补以往课程体系中对企业纳税、系统管理操作不够重视的缺陷。

专业拓展课:契合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增加《行业会计比较》《财经应用文写作》《税务会计》《纳税筹划》《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处理》等多门课程,总量达250学时的选修内容,让学生自行选择。

专业实践课: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将《财务共享服务》《RPA企业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企业管理咨询》等“1+X”证书融入其中,建立与行业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将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等相应的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教学中。

实践课程设计:通过“3X”证书对“1”中的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重点强化。培养学生财税业务智能处理能力、业财融合决策支持能力、运营实施综合管理能力,将专业能力基础培训前置到专业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具备财务和业务两方面的知识,具备管理思维和智能应用能力。以财务共享服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分别高级、中级和初级技能培养的目标如下图所示:

“课证融通”中“证”不仅代表着学历证书,也代表取得学历证书需完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证”即代表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有将X证书培训内容与学历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实践场所、教学形式等内容,才能实现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学过程的一体化,真正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通过引入“1+X”证书考试,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在各专业教学中进行适度的学习和应用拓展,满足信息技术发展对各行业、各职业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毕业生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学时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