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腧穴解剖学》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12-15唐中生寇云芳罗亚非范瑞娟陆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71期
关键词:腧穴解剖学疫情

唐中生,寇云芳,罗亚非,范瑞娟,陆莹

(贵州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发布《一流本科教育宣言》,开启“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征程[1]。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专业离不开一流课程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是本科教育质量的生命线。2019年4月,《中国慕课行动宣言》发布,提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学得更好”,促进个性化学习。学生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学习,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单纯的线上学习,存在是问题的:学生无法掌控重点和关键知识点。所以,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就顺势而生,该教学方法将两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成为建设一流本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腧穴解剖学》主要研究腧穴的层次、毗邻结构及针刺意外与预防,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2]。作为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仅有36学时,由于穴位的层次结构复杂、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复杂,学生“谈穴位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而色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此,我校《腧穴解剖学》教学团队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1 《腧穴解剖学》的线下教学实践

《腧穴解剖学》是《腧穴学》与《局部解剖学》相结合后产生的课程,是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成功范例,也是西医学与中医学相融合的创新性课程。《腧穴解剖学》将《腧穴学》和《局部解剖学》有机融合,使学生掌握腧穴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开阔临床思维,提升临床针灸水平。

1.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考虑不同课程间的承接、交叉和融合。为保证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及完整性,在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对解剖学课程作如下安排: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学习《正常人体解剖学》,掌握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建立起人体基础知识框架。二年级学习《经络腧穴学》,掌握腧穴的位置、功能和主治等。在此基础上,三年级第二学期学习《腧穴解剖学》,以实现学习知识的连续性和承接性。用《腧穴解剖学》取代原培养方案中的《局部解剖学》,选择人体十个部位(如头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项背腰骶部和四肢)的常用腧穴,由浅及深对腧穴部位层次、神经血管分布、毗邻关系进行讲解。

1.2 课程目的

通过学习《腧穴解剖学》,学生在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腧穴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针刺意外与预防等知识点,为学习后续学科奠定扎实的形态学基础,为提高临床疗效和避免针刺意外发生提供保障。

《腧穴解剖学》课程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中,教师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展示腧穴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和毗邻结构,尤其是要让学生掌握平刺、斜刺和直刺状态下针尖经过的层次结构,使学生在针刺时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学习带来了更多便利,学生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各种相关学习资料,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纠正学生学习资料中的谬误,把控学生学习方向,并利用多媒体、微视频、腧穴解剖三维影像软件等教学资源,以生动课堂,增加课堂教学效果。

1.3 实验课教学的开展

开展《腧穴解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课程改革后,总学时共36学时,含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就课程学习要求看,课时严重不足,实验课时尤其不足,而开展线上课程则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

该课程实验是基础知识整合,以腧穴的进针层次、毗邻结构、针刺意外与预防为重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示教和操作实践。如在“委中穴”的教学过程中,先重温大腿后群肌、小腿后群肌及腘窝局部解剖结构,包括腘动脉、腘静脉及胫神经及其分支。强调操作时层层剥离,仔细鉴别。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让学生认识腧穴的进针层次,并以此理解腧穴的针刺意外与预防。另外,还让学生认识到,同一腧穴,不同针刺角度,如方向、角度、深度和体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功效。因此,课程实验中的实践操作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临床针刺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验课改革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巩固基础知识为要,具体内容包括:

①明确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以教师带教和教学视频演示为基础,学生学习;②准备工作:提前进行实验分组,组内分配任务,尽可能保证每人都参与;③教学资源学习:操作前先学习陈列室内的腧穴断层标本和塑化标本;④实验内容:针刺腧穴以定位,进行解剖,逐层分离层次结构,注意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⑤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2 《腧穴解剖学》线上课程建设与教学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病毒肆虐,《腧穴解剖学》课程团队开始了该课程的线上建设与教学。线上课程建设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等。

2.1 建立《腧穴解剖学》线上课程

课程团队通过贵州中医药大学教务系统课程资源平台建立《腧穴解剖学》线上课程。学生安装超星学习通平台,学校教务系统课程资源平台课程的内容与手机同步,学生通过课程邀请码进入该课程。

2.2 线上教学准备

制作授课PPT,配以讲稿,每一张PPT的教学内容与讲稿匹配,方便学生学习。录制教学视频,保证音量、速度适度,吐字清楚。教学视频中除针对重点知识点详细讲解外,还对重要概念和易混易错概念展开讨论。将授课PPT、讲稿PDF、教学视频和课程思政材料等同时上传至《腧穴解剖学》线上课程的目录中。

2.3 设置课程权重

课程权重设置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最终成绩,通过教研室老师集体讨论后确定,并告知学生,让其明白课程设置及考核标准。基于课程资源平台,课程权重设置如下:作业占15%,课程音视频占40%,章节测验占20%,章节学习次数达300次及其以上占10%,所有考试成绩平均分的15%为考试分数。

2.4 课前准备

上课前3天,在学习通课程的通知功能中,提前将学习内容通知给学生,并在微信群中同步通知。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将问题和疑点记录下来,正式授课时提出由老师解答。每次课前10分钟,学生在学习通课程中签到。

2.5 课堂安排

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课堂中安排了讨论和测验。课堂上先根据学生在学习通中学习后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由教师通过学习通的讨论功能发布讨论话题,并在微信中通知学生参与讨论,而且告诉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有不懂之处也可以在讨论话题中提出,由老师来解答。这样,讨论的话题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看到,老师给予的解答学生们也都可以看到。个人觉得讨论是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讨论,消除了部分学生紧张胆怯心理,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讨论完毕,进行课堂测验。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测验的题目,课堂教学时在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之后开始测验。老师发布测验题目,并且在微信群通知学生及时完成测验。

课后布置的 作业的难度可以加大,让学生通过思考完成,老师需要及时修改,提出修改意见。

2.6 学习效果监测

为了更好的保证学习效率,有效的监督是必要的。建立相应的线上文件夹,要求学生认真做学习笔记并上传至相应的文件夹,一方面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比较学生学习情况和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等。

2.7 线上实验教学安排

疫情期间,实验教学只能开展线上的实验教学。方法如下:①上传人民卫生出版社录制的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视频于目录中,作为任务点要求学生学习;②要求学生安装腾讯会议,正式开展实验课时,教师建立腾讯会议室,学生进入后,教师播放相应的实验教学视频,共享,要求学生观看学习,重要内容时或者学生有疑问时,按下暂停键,给学生讲解;③课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和PPT中的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绘图,通过这种方式掌握腧穴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④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绘制腧穴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图,并在学习通课程讨论功能区建立相应的文件夹,要求学生绘图后,拍照上传至相应的文件夹。

2.8 线上题库建设

依托学校教务系统课程资源平台,在《腧穴解剖学》课程的目录中,在每个章节内设置复习思考题,根据教材内容,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每个章节后,进入学习通课程,自主完成相关题目,以帮助掌握相关知识点。

3 《腧穴解剖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实践

2020年9月,新冠疫情被有效控制后,学生返校上课。2021年3月,《腧穴解剖学》课程团队基于前期的教学经验,结合疫情期间对《腧穴解剖学》线上教学的探索,通过开展2018级针灸推拿学专业《腧穴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开启了该课程的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一方面是继续优化线下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精讲,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不讲。学生进入课程后,要求学生课后开展线上学习,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资料,将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视频上传至线上课程平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签到、测验、讨论等。

4 实施效果分析

以三年来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析比较,因《腧穴解剖学》在本科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2016级为线下教学班,2017级受2020年疫情影响,只开展了线上教学,2018级为混合教学班,其授课时间分别是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春季学期。

4.1 期末成绩分析

2018级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成绩均优于其他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1。

表1 三个年级期末成绩分析

4.2 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对比

实验成绩直接反应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验成绩,可以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理论考试即期末考试。从理论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比较发现,2018级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最好(P<0.05)。见表2。

表2 三个年级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对比

4.3 在线学习完成度对比

从学习通平台看到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度。因疫情影响,对2017级学生实施的是线上教学,当年所有课程都开展的是线上授课,课程完成度要求在80%以上,才有参加期末考试的资格。2018级是线上线下教学,从在线学习情况看,混合式教学比单纯线上教学的效果更好(P<0.05)(P<0.01)。见表3。

表3 2017级和2018级学生在线学习完成度对比

3 讨论

两年多来,国际国内疫情发展的形势提醒我们,后疫情时代,疫情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抗疫”都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后疫情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变革,思考进行教育变革的意义。疫情期间,笔者开展了线上教学,经过调整教学方案,掌握了线上教学平台的操作技巧和使用方法。线上教学,打破了空间维度,使不同地域的师生进行教与学;打破了时间维度,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加快教育变革步伐。我们也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后疫情时代教育变革的措施。对于《腧穴解剖学》课程而言,要坚定信念,不断推进教育变革;要进一步强化网络平台建设,构建“线上与线下”教学同步建设和发展的体系;要强化团队建设,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师资队伍;要拓展教学思路,打造一流课程;要坚持立德树人,实现育人目标[3]。

《腧穴解剖学》课程的学时有限,但教学内容繁重。解剖定位从内部结构出发,着眼于局部,并倾向于标准化,把个体差异统一到一个标准里[4]。而腧穴定位从活体表面出发,把局部解剖结构放到个体整体里面研究,并强调个体差异[5],这对学习者来说难度极大。《腧穴解剖学》教学团队积极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利用线上教学优势,极大的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互联网信息化的到来,既带来了大量线上资源,又创新了新的科技,如3D动画、AR技术等,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解剖形态,更能增强学习兴趣,让学习者能够更精准的掌握《腧穴解剖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和归纳,当从形态学上不能找到相关的根据的时候,应及时改变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寻找另外的切入点[4]。通过前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从在线学习情况、测试、实验成绩、期末成绩等情况看,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更优。混合式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然而,线上教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应加重了其学习负担,削弱了学习积极性,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课程内容的交互性和具体学时分配,还有待继续研究。

有专家指出,以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流课程,既是未来在线课程发展的方向,也是对在线课程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6],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完善线上教学内容,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在线学习。《腧穴解剖学》为经络腧穴的定位和临床操作提供保障,促进学生对针灸基础理论的提升,有效指导实践。我们认为,以疫情为契机建立的《腧穴解剖学》线上课程非常实用,可以补充线下教学的不足。在后疫情时代,课程团队要更加重视该课程的线上建设,要合理设置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的教学内容,使线上线下有机互补,相关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作业、测验等要不断的更新和修正,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课程来学习和完成,线下教学中应对重要的知识点、概念等详细讲解,以便让学生充分理解。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监督督促机制,建立完备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纳入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专业志趣,确保学生在按时参与线下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认真完成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

猜你喜欢

腧穴解剖学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旅途止泻按脾腧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解剖学”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