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行为对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影响研究
2022-12-15王菲周家梅涂建鑫刘竹君张庆姜丽李义娟
王菲,周家梅,涂建鑫,刘竹君,张庆,姜丽,李义娟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贵州 遵义 563003)
0 引言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综合征(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WRMDs)主要病变是指职业工作在劳动的环境中因经常保持一个不良姿势运动的姿势、重复的错误操作、负荷的承受负荷过重、振动范围较大和被提举运动物的摆动及频繁扭转变形运动等与以上其它各种人体有害健康原因而共同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的部分肌肉萎缩组织和周围软组织以及(或)对部分骨骼器官引起的局部损伤,主要表现有疼痛、痉挛、麻木等[1]。WRMDs是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地区和许多发展缓中国之家最重要关注的职业及健康管理问题之一[2]。杨帅等调查研究显示,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平均年自然患病率将超过了56%[3-5]。护士职业所具有的劳动任务强度高、工作负荷极重、心理压力特别大的等多特点,使其容易成为女性肌肉骨骼等损伤症的常见高发危险人群岗位之一[2]。由于WRMDs通常属于一种慢性或积累性的急性损伤,损伤治疗初期一般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容易就被现场护理人员给忽视,导致现场护理人员往往对现场WRMDs伤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意识也不甚高[6]。而在发生WRMDs时,尽早报告症状、适当治疗和适当康复至关重要[7]。本专项研究目的旨在组织对我国贵州省项目护理人员WRMDs及患病行为情况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探讨其防护和行为改变对预防WRMDs行为的可能影响,为未来制定项目护理人员WRMDs疾病预防治疗措施计划提供一些参考性依据,现具体报道项目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在贵州省随机抽取4个市8所三级医院和8所二级医院92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具体纳入标准为:工作1年以上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护士。排除标准为:先天性颈、肩和背部畸形者;因外伤、感染性因素、恶性肿瘤、风湿及类风湿性疾病等非工作有关因素导致的肌肉骨骼疾患者。
1.1.1 调查工具
(1)参照杨磊[8]等设计的WRMDs调查表,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生育状况、科室)、1周内、1年内身体疼痛部位(颈部、肩部、臀/腿、腕/手、踝/足、膝、上背部、下背部、肘部),评分标准:0分代表无疼痛,1分代表疼痛;(2)采用自行设计的防护行为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12个方面(见表3),该量表Cornbach’s α系数为0.794,KMO值为0.820,表明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较好。
1.1.2 调查方法
调查的方法对所有调查参与人员应进行全面统一教育培训,使掌握调查工作方式尽量一致。调查前预先取得医院领导及护士本人的同意。
1.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为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n=920)(n,%)
2.2 护理人员 WRMDs患病情况
护理人员WRMDs年患病率和周患病率排在前三个部位相同,分别为颈部、肩部、臀/腿部,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1年内和1周内患病情况(n=920)(n,%)
2.3 护理人员WRMDs患病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时穿防滑工作鞋、工作时采用正确的坐姿、工作时采用正确的站姿、1h以上低头工作时适当活动颈肩部、计算机处理完医嘱后适当活动、以坐位给卧床病人静脉注射、上夜班前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平时进行体育锻炼、进行身体伸展性练习、当出现肌肉骨骼损伤症状时及时诊疗是护理人员WRMDs患病的相关因素 (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 WRMDs患病的单因素分析
2.4 护理人员WRMDs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采取正确坐姿、工作时采取正确站姿、1h以上低头工作时适当活动颈肩部、计算机处理完医嘱后适当活动、以坐位给卧床病人静脉注射、平时进行体育锻炼、进行身体伸展性练习、当出现肌肉骨骼损伤症状时及时诊疗是护理人员WRMDs患病的保护性因素(见表4)。
表4 护理人员WRMDs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续表3
3 讨论
3.1 颈肩部是护理人员患WRMDs的常见部位
颈背及上肢肩部是临床护理人员群中易患WRMDs疾病人群中的最后两个较常见且高发疾病部位。本项临床研究中最新临床结果和研究文献显示,护理人员群体平均在1岁周期年龄内发生的WRMDs的患病率排名由发病率自比较高下的降低到发病率较低的升高依次的顺序分别为颈部、肩部、臀/腿、踝肘手部/前后足、膝、上肩背部、腕手肘/后肘手、下背部、肘部。护理人员在1年内发生的WRMDs的患病率由发病率自高缓慢递增再到发病自低逐步递增依次分别表现出为颈部、肩部、臀背/臀腿、腕肩背手/脚腕手、踝手足/手足、膝、上颈肩腕背部、下臂肩背部、肘部。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还表明,WRMDs常累及的部位有:下背部、肩膀、前臂、手腕和手、脖子、臀部、腿、膝盖、脚踝和脚,而长时间的弯曲身体、举起重物、推拉或者拖重物、同样的动作重复工作等因素是WRMDs患病原因[9]。这其中还极可能的还存在与人体长期所保持着的同一姿势工作的姿势容易使来自肩颈部肌肉收缩和来自后脑上肢肌肉收缩的肌肉骨骼的收缩产生静力式收缩,自由基损伤而产生消耗能量消耗过多、肌细胞膜被氧化和受损、血液循环障碍、代谢废物降解及其产物难以被彻底清除等等的各种不利有关[10],应在工作时合理分配时间使受累部位得到适当休息。并且工作中的动态负荷与静态符合,如颈肩部的运动、长时间站立、长时间保持颈部前倾后仰扭转动作等,会持续造成脊柱压力增高并会造成整个脊柱的受力分配不均,且因这些错误姿势常长期持续地存在,增加了静态负荷而带来的累积损伤[13]。
3.2 防护行为是护理人员预防WRMDs的保护性因素
本研究的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以防护行为作为自变量,以护理人员一年内WRMDs患病情况作为因变量,得到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工作时采取正确坐姿、工作时采取正确站姿、1h以上低头工作时适当活动颈肩部、计算机处理完医嘱后适当活动、以坐位给卧床病人静脉注射、平时进行体育锻炼、进行身体伸展性练习、当出现肌肉骨骼损伤症状时及时诊疗的 OR值均小于1,为保护性因素。这与郭瑞玉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其实验研究的结果也显示运动康复疗法也能明显缓解慢性疼痛,恢复肢体肌力,降低关节疲劳严重程度,有效的改善了WRMDs。但又由于目前现代国际社会医护人员的超时断间、超负荷连续工作等的疲劳现象还非常地普遍,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各种身体机能和神经心理能量消耗均得不到科学有效地的合理恢复,护士一旦出现面部肌肉骨骼关节损伤疲劳症状时,43.7%左右的受伤护士均没有马上采取到任何治疗缓解恢复措施,大多数年轻护士对此没有立即予以高度重视,选择带病坚持工作,这些因素均使护理人员患WRMDs的风险增加[13-14]。
当护理人员发现这项工作可能正在持续增加人们患某些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时的患病风险,则应该采取措施来预防WRMSs的发生[15-16]。有研究对观察组护士进行了5个月综合性干预,包括自我防御策略的制定、防护培训、相互借鉴并学习经验、制定考核指标,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受试者相比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评分值增高、疼痛的频率降低、持续时间缩短,表明采用综合性药物干预疗法后可较迅速有效改善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病情[12]。实际上,不同工作场所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可将病房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区域,对不同工作区域的护理人员进行长期、中期或短期的干预计划,降低护理人员WRMDs患病风险[17]。
综上所述,防护行为对护理人员WRMDs患病有一定影响,应给予充分重视,掌握有效的防护知识,以减少WRMDs的发生。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积极探索制定完善护理人员WRMDs防护措施与防护流程,提升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水平,减少护理人员WRMDs患病的发生,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