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二次创作短视频的转型策略分析

2022-12-14管莹李伊玥

传媒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制作者原创媒介

文/管莹 李伊玥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内容生产的更新与变革。二次创作短视频在网络视听平台的涌现与发展,给原创短视频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挑战。二次创作短视频是在原创视频的基础上进行的搬运、剪辑与拼接制作,由于存在版权模糊、内容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二次创作短视频正面临发展瓶颈。基于此,二次创作短视频应加强视频版权观念,维护原创视频的版权利益;可通过与原创视频进行合作,将具有社会价值的内容融入原创视频,从而实现二者的合作共赢。

一、新媒体背景下二次创作短视频产生的原因

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社交媒体内容创作的便利性、媒介消费习惯的碎片化趋势以及流行文化的助推,在前述原因的基础上形成了良性的内容生产机制、消费市场机制和文化创作机制。

1.社交媒体提供便捷传播平台。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凭借操作便捷与传播及时的优势而获得大量流量。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支持下,二次创作短视频应运而生。抖音与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作为用户生成内容的主力输出平台,为短视频的上传与传播提供了完善的流程。这不仅为二次创作短视频提供了创作原材料,也为之提供了传播扩散的渠道。此外,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拥有大量的用户,为二次创作短视频提供了成熟的传播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二次创作短视频的繁荣。

2.碎片表达契合媒介使用习惯。二次创作短视频时长较短,内容紧凑丰富,契合用户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使得用户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观看更多的短视频内容。为了更大程度地获取信息,用户更倾向于接受简短且凝练的短视频内容,从而节约注意力成本。在此背景下,二次创作短视频将长视频内容进行凝练与缩减,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用户呈现精彩内容,契合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促进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持续发展。

3.流行文化推动二次创作短视频生产。流行文化的盛行使UGC(用户生成内容)生产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为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流行文化是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文化类型,是紧跟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大众文化的缩影。流行文化以用户为创作主体,用户根据自身的想法与认知,对流行文化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表达自身对流行文化的理解,继而使大众都参与到流行文化的传播之中。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之下,二次创作短视频逐渐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通过对原创视频的内容进行剪辑,来表达自身对流行文化的理解。因此,流行文化的原创视频为二次创作短视频的生产与制作提供了文化基础。

二、新媒体背景下二次创作短视频的传播现状

当前,阻碍二次创作短视频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版权模糊和内容质量低下。二次创作短视频对原创视频素材的滥用,侵犯了内容版权,阻碍了视频版权保护的良性发展;二次创作短视频过于迎合市场,内容缺乏深度与文化价值,削弱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1.视频素材滥用侵犯原创版权。二次创作短视频是在他人视频内容作为素材的基础上,对原创视频画面与内容进行再次剪辑与制作的过程,其本质是对原创视频的搬运与再次创作,不可避免地涉及原创视频的版权问题。部分二次创作短视频未经原创视频作者的许可,擅自滥用、剪辑原创短视频素材,侵犯了原创作者的版权,不利于短视频版权的正规化管理。

例如,影视解说类二次创作短视频是将已上映的影视内容作为剪辑素材,将其中的关键剧情与精彩画面进行截取,并搭配原创作品中原有的解说,在较短的时长内为用户讲述整部电影或电视剧的核心内容。这类二次创作短视频未经版权允许,便对影视作品的视频画面进行大幅度的滥用与搬运,不符合影视作品的版权使用要求,破坏了视频版权规则,不利于影视作品的后续播出。

2.媒介素养缺失削弱内容效果。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其制作的视频画质与清晰度较低,削弱了用户的观看体验。媒介素养指的是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判断能力与使用媒介技术的能力。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但是,部分创作者在对原创视频进行搬运与使用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媒介技术能力,导致原创视频的清晰度严重降低,使得视频呈现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部分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的媒介素养不高,对原创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能力有限,使得二次创作短视频内容与原创作品不符,从而削弱了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最终呈现效果。

例如,片段类二次创作短视频是将原视频中的关键情节进行截取,在不改变原有视频内容的基础上,搭配简短解说,向观众展现完整的故事脉络。这类二次创作短视频对制作者的媒介素养要求较高,如果内容概括或素材提取不到位,就会削弱内容传播效果。大多数片段类二次创作短视频都存在不连贯、缺乏重点的情况,其解说顺序与影视内容关联性不强。同时,片段类二次创作短视频虽然是对原创视频的搬运,但由于部分作品存在版权限制,或是因为制作者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其制作的二次创作短视频时常出现音画不同步、画质模糊的情况,这也削弱了内容呈现效果。

3.一味地迎合市场创作劣质内容。部分二次创作短视频为迎合市场、获取流量,而倾向于放大或突出原始素材中的血腥与暴力画面,内容制作质量低下,导致劣质作品不断出现,破坏了视频传播的生态环境。二次创作短视频如果单纯放大或提取视频素材中的负面内容或消极画面,而忽视原创视频中的优质内容,就会让用户对原创视频产生负面印象。因此,即便二次创作短视频能够获得用户流量和经济效益,也会对原创视频带来较大的损失。

一些吐槽类二次创作短视频将影视剧中未完善的细节进行放大,为影视剧设定“烂片”的标签,让用户对影视剧产生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从而降低影视剧的收视率。例如,哔哩哔哩账户“老邪说电影”曾发布二次创作短视频“2021十大国产古装烂剧盘点”,只截取影视剧的片段就对全剧进行负面评价,影响了影视剧后续的播出效果。

4.肆意改变内容缺乏文化价值。部分二次创作短视频颠覆原创视频的价值内涵,对原创视频进行恶搞与扭曲,使得二次创作短视频中不仅存在大量的知识性错误,而且缺乏文化价值与深度。视频是表达价值内涵与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积极向上的原创视频将所要呈现的文化价值蕴含于内容中,为视频赋予深度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而部分二次创作短视频为规避版权纠纷,在使用他人视频素材时,会刻意扭曲或颠覆视频本身的含义,将不同原创视频内容进行拼接,内容缺乏社会意义、传播深度与社会价值。

例如,哔哩哔哩平台中的“祖安文化”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祖安文化”起源于无意义的网友对骂狂欢,之后逐渐与二次短视频相结合,制作者通过配音等剪辑方式,肆意改变原创视频的原有内涵,蓄意恶搞原创内容,使二次创作短视频仅仅成为发泄情绪的载体,而丧失了文化价值。

三、新媒体背景下二次创作短视频的转型策略

二次创作短视频需加强原创视频的版权保护意识,通过授权等方式保障原创视频权益;同时需通过媒介技术增强视频呈现效果,利用引流优势与原创视频进行联合,在合作中实现两者的共赢。

1.保障:增强版权意识维护视频权益。随着信息与传播新技术的不断变革,视频的搬运与转载已经极为便捷,对原创视频的版权保护带来极大挑战。加之,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要求短视频创作者不得未经授权剪辑影视剧,此准则的发布对二次创作短视频的版权要求更加严格,也展现出新规之后加大影视剧集版权保护的全新趋势。面对复杂的短视频传播环境,二次创作短视频需增强版权保护意识,遵守版权法律法规,对原创视频进行合理使用。第一,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在使用原创视频素材时,需得到原创视频制作者的授权,然后再进行二次创作。第二,二次创作短视频可将所需视频素材进行细分,按照细分类别分别支付相应版权费用,仅支付所需内容的版权成本,从而有效落实版权保护机制。

2.赋能:提升媒介素养增强视频效果。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需要学习专业媒介技能,增强对媒介内容信息的处理与应用能力,在媒介素养赋能下,增强视频呈现效果。二次创作短视频由于制作门槛较低,创作者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导致视频清晰度与内容表现有所欠缺。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首先可以系统学习媒介技术技能,通过专业的采编剪辑,提升短视频播放的清晰度与流畅度,全面提升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呈现效果。其次,二次创作短视频制作者要提高对媒介内容的评判能力,保持理性思考与独立判断,在原创视频的基础之上制作出重点明确、脉络清晰的二次创作内容,增强二次创作短视频的观看效果,提升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整体质量。

3.合作:联合原创视频实现双方共赢。二次创作短视频可以与原创视频进行合作,借助彼此优势,实现用户引流与流量变现,从而形成双方共赢的视频生态格局。二次创作短视频可以提取影视作品或原作品中的精彩内容进行凝练与呈现,并配以解说与评论,让用户可以更加简便地对原创作品产生直观了解,把用户引流向原创视频,增强用户对于原创视频的认可。另外,原创视频团队与二次创作短视频团队可以进行合作,为二次创作短视频提供授权素材,使之得到持续的内容生产原材料供应,从而实现流量变现、获取经济效益。

目前,大多数影视作品都会选择与二次创作短视频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引流的目的。例如,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便与西瓜视频的官方账号合作引流,对影片进行宣发与推广。西瓜视频提炼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精彩内容,通过关键剧情与高潮镜头,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同时,西瓜视频在《我和我的家乡》的二次创作短视频下方挂出影片介绍与购票链接,引导用户观看完整电影,实现了从二次创作短视频向原创作品的引流。

影视剧《人世间》与二次创作短视频相结合,在抖音平台开设账号“电视剧人世间”,将剧中的经典画面进行剪辑与搬运,利用关键剧情与高潮镜头,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引导其观看完整电视剧,实现了从二次创作短视频向原创作品的引流。同时,二次创作短视频从《人世间》电视剧那里获得了大量视频素材,保障了账号内容的持续输出与经济变现,实现了两者合作共赢。

4.深度:筛选热点内容呈现传播价值。二次创作短视频可在已授权的原创视频中,加入制作者的独特见解,使二次创作短视频在原创视频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增强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文化内涵与传播价值。首先,二次创作短视频应对自身传播内容进行重新定位,突破对原创视频的再现与重复,在原创视频内容文化内涵基础之上进行深度探讨,为用户带来不一样的视频文化体验。其次,二次创作短视频可将原创视频内容与社会热点议题相连接,通过原创视频引申出社会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增强用户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引起人们的思考,从而彰显二次创作视频的传播价值。

例如,哔哩哔哩博主“哇哇哇妹”以影视剧《江照黎明》为切入点,将女性反家暴的社会议题融入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内容当中,让用户对家暴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博主在视频中多次提出女性应该勇敢反抗家暴,体现出制作者对于家暴的深度思考,为二次创作短视频赋予了社会传播价值。

四、结语

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出现为短视频传播秩序带来了新挑战。二次创作短视频要加强版权保护观念,切实在原创视频的授权之下进行视频的二次制作与编辑,保护原创视频内容版权不受侵犯。同时,二次创作短视频可与原创视频制作者与团队进行合作,在引流优势的加持下,实现两者的合作共赢,紧扣社会热点议题,生产具有深度价值的视频内容,在原创视频与再次制作的同频共振中更好地为二次创作短视频赋能。

猜你喜欢

制作者原创媒介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卷雪茄
书,最优雅的媒介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