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多元文化背景 深化民族音乐传承
——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探析》

2022-12-14王静

传媒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族音乐民歌

文/王静

书名: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探析

作者:田小书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定价:86.00元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艺术之一,从原始社会祭祀仪式上巫师的颂唱到农业社会中留下的千古歌咏,到现代音乐的丰富多彩,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将全球连接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共同社群,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文化传播更加频繁,多元文化的理念成为全球学者共同提倡的文化理念。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中得以传播,成为文化传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音乐蕴含着中华文化独有的韵味,一直备受关注。

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许多优秀的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走向了落寞。大量的活态音乐文化正在急剧地消亡和流变,民族音乐正面临着重大危机。在此背景之下,由田小书撰写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探析》一书,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并研究中国地区性民族音乐,重拾地区性民族音乐的灵魂,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纵观本书,可分为以下三个特点。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本书结构清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重点讲述与分析东北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作者介绍了东北民歌、东北秧歌、高句丽音乐等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音乐,并用比较研究的方式,将东北民歌与山东地区民歌、河北地区民歌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东北民歌独有的文化特点。中篇主要探讨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主要研究对象是云南弥勒地区的彝族阿细音乐,并对当地音乐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护养研究也提出了建议。下篇在上中两篇地区性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对现阶段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理论指导。作者以一种多元文化的视角,阐述学校音乐教育是现阶段音乐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应用理论指导实践。作者审视了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实现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研究提供新思路。

视角丰富,全面解析民族音乐。本书在对东北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中,让人惊喜地看到东北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作者结合东北地区特殊的区域文化属性,对东北地区的民歌、秧歌等多种音乐类型进行阐释与分析。其中包括从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历史脉络、音乐流变、方言特征等角度审视东北民族音乐。此外,作者还从教育的视角分析了东北地区的民族音乐传承问题。作者动态地从历史、地理、人文属性等多个方面全面地看待东北的民族音乐,将民族音乐看作是一个动态的“音乐生命体”,这样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研究者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研究、民族音乐传承的真挚情感。

音乐与民俗相结合,洞悉古老文化。在文化人类学视角中,民族文化与民俗生活密不可分,民族音乐也是如此。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溶解在日常的民俗生活当中,作者深谙此道,在对地区性民族音乐的追溯中,深入研究地区性的民俗文化。东北地区的萨满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萨满教主张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自然崇拜,倡导万物有灵的泛神论信条。在萨满教的文化中,巫术仪式一直是重要的部分,其中的唱词和曲调深刻影响了东北地区的民族音乐。作者深入萨满文化之乡——吉林省九台市,沉浸式地体验、记录了萨满教锡克特里氏先祖吉巴库的祭祖仪式,并对锡克特里哈拉祭祖仪式的音乐进行了乐器、节奏、音列特征等专业性分析,在民俗文化中深入体验、记录了民族音乐独有的魅力。生动的民俗生活为民族音乐案例提供了完整的场域,这些民俗生活将抽象的民族音乐具象化,成为读者可知可感的音乐想象,这样的写作思路贯穿在全书当中,让每一个遥远的区域和陌生的民族文化变得生动活泼、亲切可感,这样生动的民俗生活的案例使本书超越单纯的音乐研究,成为了一本具有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生动丰富的民族音乐志。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民族音乐民歌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