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主题 地方实践
——烟台日报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的突破之道

2022-12-14滕岳刘洪涛王晓丹

传媒 2022年23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烟台二十大

文/滕岳 刘洪涛 王晓丹

高歌新时代,传播最强音!党的二十大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中国的声音激荡澎湃。在这个彪炳史册的历史节点,党媒肩负着见证盛会、记录辉煌、阐释理论、凝聚共识、团结奋进的重大使命与责任。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也成为媒体角力的大竞技场。

烟台日报社把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作为今年首要的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的主题主线,克服地方党媒重大主题报道在新闻资源上的不足,力避“同质化陷阱”,统筹谋划、精心组织,依托“党委抓总、指挥中心抓统、项目化主导、全媒化传播、大流量考核”的全媒体运行机制,立足地方独特优势,“深入一线、地方角度、全国视野”,让报道更具时效性、贴近性、可读性,走出了一条地方媒体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的突破之路,为地方媒体如何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鉴。

讲好“大”时代的“小”故事

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政治性强,需要规范化实施,但同时又是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迫切了解的、需要接地气表达的。如何将严肃的政治议题用通俗的报道直达民心,就需要避免理解概念化、策划套路化、采访标签化、撰写模式化。只有创新传播手段,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鉴于此,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中,烟台日报力求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把重点讲深讲透。记者深入一线,着墨于主人公的平实讲述,通过一人、一事、一地、一城之变化,引发用户共情、共鸣,小切口凸显大变化、新气象。

10月15日—19日,烟台日报推出系列报道“领航中国·总书记与我们面对面”,记者赴各地蹲点采访,对话曾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烟台各行业代表,采写了6篇通讯。这组报道,站位个体人物的经历和感受,由人及事、由家及国,以小切口凝练宏大主题,实现了核心报道的“软着陆”,写出了“时代之问”下的“烟台回答”。

讲好重大主题下的“本土故事”。“领航中国”是一个时代主题,讲好时代与国家的故事,本质上是讲好人民的故事。系列报道通过6位曾在不同场合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的烟台劳动者的经历、体会和奋斗历程,展现城市发展新气象和人民生活新变化,反映了烟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实绩实效。

将发展实践具化为生动鲜活的“烟台故事”,从“我们的城”到“我们的国”,用最真实的声音讲好重大主题下的“本土故事”,为核心报道找到更可亲、可读、可思考的写作路径。

“我视角”与“小切口”的精准表达。6位被采访者有社区书记、扶贫干部,有派出所所长、育种大王。他们虽身处不同行业,但都是躬身所在领域,以执着坚守、默默奉献、拼搏努力实现了人生理想的人,他们是烟台这座城市奋斗者的缩影,也是新时代“追梦人”的代表。记者蹲点他们工作、生活一线,记录下普通劳动者最真实的奋斗故事,站在“我”的视角,将个体命运与时代发展关联,以个体叙事展现宏大主题,突破了重大主题报道的程式化,缩短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也实现了以小见大的准确表达。

文风质朴、情真意切。“几次联系王风华采访,都没能成行,因为她太忙了。9月28日,王风华来烟台出差,总算挤出一点时间见了一面。”一句话写出了扶贫干部奔波一线的忙碌。“作为一位73岁的老人,李登海对于玉米高产的追求还像一个少年。他每天5点起床后,一定要到玉米地里转转,听听‘玉米拔节的声音’。”寥寥数语道出一个将毕生所思所想投入育种事业的“种子大王”的牵挂。

系列报道由“高光时刻”“殷殷嘱托”“深情回眸”“精彩答卷”四个板块构成,文字干练简洁,文风朴实真切,写出了真情实感。这组报道的标题,像《这辈子干扶贫,值了!》《人生中最光荣的一天》《育种,就是他的命!》等,都非常写实、真切、有代入感。写的是身边的人,讲的是身边的事。接地气的表达,更能入脑入心,更能体现小中见大的情怀。

脚踩泥土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走到人民中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在全媒体传播时代,党报做好“大”报道,功夫在“小”处,越是“重头”的主题,下笔越要“轻盈”,以人民的声音传递时代的巨响,才能将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

鲜活故事反映重大主题

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既要求客观公正反映中国新时代十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又必须全面准确宣传报道报告提出的新论断、新特点、新目标、新要求。只有直达基层、直抵民心,才能汇聚民意、凝聚共识,让重大理论、重大战略、重要决策真正在基层生根发芽,让老百姓从中得到真真正正的获得感。

烟台日报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贴近人民群众的需要,摒弃高举高打的短板,发挥善于挖掘新闻背后故事的长处,用百姓身边小事讲通讲透大政策、大道理,以点带面、见微知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9月19日至23日,烟台日报推出大型融媒系列报道“非凡十年·倾听烟台好声音”。该系列报道着眼于烟台实际,深入一线挖素材,用一个个真实人物的鲜活故事,反映宏大的主题,让重大主题宣传接地气、易接受。

重大主题,烟台实践。重大主题之所以重,皆因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只有坚持深入地方实践之中,重大主题才能真正立得起来。

烟台日报立足烟台海洋经济、葡萄酒产业、钛金科技、产业新城等独特资源,以“烟台角度,全国视野”谋篇布局,“窥一豹而知全身”,中国十年来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非凡十年”的主题更加突出。“倾听烟台好声音”大型融媒系列报道中,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烟台的发展历程,筛选四个典型案例;“烟台角度”庖丁解牛般梳理烟台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的实践脉络、举措;“全国视野”更进一步具体、深刻、清晰地展现烟台在山东、在中国“走在前”的非凡成就,凸显烟台实践的样本意义。

小中见大,见人见事。重大主题报道容易模式化、程序化,内容空洞、行文枯燥,规模声势虽大,读者却不爱看。因此,重大主题报道应以小见大,将人作为叙事主体,以个体的小叙事来体现主题的重大,讲好地方故事。

蒙蒙细雨中,站在瓏岱酒庄葡萄基地远远望去,黛山蓝湖,一片片葡萄梯田散布在湖光山色的美景间。穿梭在满目清幽的葡萄园小路上,看着前方山水相交的画卷,加上星星点点的酒庄的点缀,怎能不让人满心欢畅!

“真是不敢想象,10多年前还是成片山塂薄地的丘山谷,如今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城里人追逐的网红打卡地!”黄传国说。

瓏岱、木兰沟、丘山谷,一个酒庄、一个村庄、一个片区,一群人在这里奏响绿色田园的天籁之音。

这是《绿色田园的天籁之音》中的一段文字。报道通过一个酒庄、一个村庄、一群人在发展葡萄产业中一路走来、收获满满的真实故事,反映烟台的乡村振兴历程。“倾听烟台好声音”这组报道小中见大,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展现主题,于款款叙事中反映主题的重大,举重若轻却折射出主题意义的深刻与深远。

版式创新,清新好看。“倾听烟台好声音”4篇报道见报后,颇具匠心的版面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报道左上角,分别是蹲点地点、蹲点时间、关键词和地理位置标示。版面最突出的是用简单的素描取代常见的大照片,突出画面人物,搭配烟台地方特色元素,格外清新。

除了版式清新如画,标题的气质也统一,标题均为9个字:《大海深处的澎湃潮音》《绿色田园的天籁之音》《烟台制造的清越鸿音》《城市生长的拔节跫音》。9字标题既体现产业特色又生动活泼。同时,《烟台日报》在版面上,还设计上了二维码,扫描可以关注“烟台后浪号”,观看相关视频内容,让报道“活”起来,“动”起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党报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需立足全国,深耕本地,吃透“两头”,既要吃透主题的背景、意义,又要结合本地实践,通过地方实践的“点”,反映全国的“面”,使重大主题报道有贴近性,有可读性,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正能量要实现“大流量”

好的新闻宣传报道,主流的好声音,只有产得出、传得开、叫得响,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地方党媒如何克服自身短板,挺进互联网主战场,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尤为重要。

烟台日报在近三年的全媒体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应地方党媒的“正能量实现大流量”的“三个一”策略:一前提,即优化融媒生产传播运营机制;一基础,即推进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做强原创内容,建强全媒体传播平台;一目标,即扩大传播力版图,让好声音传得更远。这套机制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正能量实现大流量”提供了坚实保证。

融媒生产传播运营机制是关键前提。烟台日报社推出了“党委抓总、指挥中心抓统、项目化主导、全媒化传播、大流量考核”的全媒体运营机制。全媒体指挥中心在集团编委会领导下承担指挥和管控中枢职责,协调融媒平台建设和融媒板块条线运行。以项目化主导、团队化运作、立体化作战和日常工作相结合为主要运行路径,文字、图片、视频、美编、纸端、网端、客户端、第三方平台、技术等条线参与,形成多模块联合作战、多要素协同联动、多岗位高效联通的工作模式。党的二十大新闻宣传报道中,“领航中国· 总书记与我们面对面”“非凡十年·倾听烟台好声音”等系列报道的推出,就是在这一运营机制的加持下得以完美呈现,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给予高度评价。

建强全媒体传播平台是重要基础。强有力的传播平台,是构建传播力“大流量”的底层逻辑和实现路径。烟台日报社着力推进以“大流量”传播力为重要评价的媒体系统重构,在做强自有平台、做优全媒体产品矩阵上下功夫。

自有平台是自己的阵地,直接面对受众。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客户端作为全媒体矩阵的核心,也是内容生产围绕的核心,瞄准用户、日活、影响力指标,站稳烟台第一。目前,自有平台叠加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渠道分发,月总浏览量超2亿。

在此基础上,做优全媒体产品矩阵。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大流量商业平台建立了传播通道,在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新华社、央视等央媒建立了系列平台号,逐步构建起分发运营体系,对重点产品的包装、投放全面统筹,跟踪传播效果,及时调整分发策略,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偏好,提炼标题、设置话题,设计制作推广海报等,努力做到传播效果最大化。

扩大传播力版图是最终目标。重大主题报道,起点在内容生产,重点在内容传播;优质内容,只有实现“大流量”,才能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9月,烟台日报对中共烟台市委“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进行重磅宣传,在全媒体矩阵推出了直播、短视频、海报、图解、深度报道系列融媒产品,在同城媒体中最先制作发布融媒产品,如《YMG全媒体矩阵直播︱“山东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一图读懂︱烟台十年︱一幅非凡画卷!》《显著提升×7,看烟台这十年》《3600多个日夜,三个千亿级跨越!4000字发布词看烟台这十年》,受到广泛好评。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分发,收获2亿+的阅读/播放量。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既是党中央对巩固壮大主流舆论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遵循。

地方主流媒体须抓住全媒体、数字化、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机遇,遵循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守正创新,深改深融,发挥自身优势,选好突破口,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构建起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烟台二十大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烟台优利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