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生态模型建构路径探索

2022-12-14丁丽华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实训

丁丽华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5G数字时代携手科技及产业变革快速而来,社会发展要求与企业实践需求日新月异,高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引入及培养也备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不断尝试并指引高校教育改革,加大高校应用型教育形式投入与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偏低

传统高校教师对专业与学历的要求,远远高于对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的要求,受职业生涯规划的递进式成长限制,很多企业从业人对变动工作性质的需求不高。为此,满足有较强企业工作经验与能力,且满足高校对于教师基本素质与学历要求的备选人员比重并不高。由于产教互推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很多传统型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向“双师型”转变,但由于缺少相关工作经验,实践教学中明显存在应对困难的现象,普遍无法达标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高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偏低现象严重。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传统高校教育重理论知识夯实与累积,但对于学生实战能力的提升关注度不够高,高校教师引进也以职称与学历为标准,高职称高学历需要多年学习经验累积。这就使得高校教师队伍新生动力注入不强,中青年教师占比不高,创新力与活力不足,且与日益年轻化、低龄化的高校新生无法良好对接。培养并引进“双师型”教师,应该重新调整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加大中青年教师引进,加强实践型教师的培养,有意识引导自由教师向“双师型”主动转变。

(三)教师实践技能不足

高校教师普遍与企业项目对接不充分,无法切实跟进行业发展最新态势,无法从实战中获取最新资讯,从而给学生最有效的信息,并给予其相应的引导。此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高校对教师教科研的要求颇严,导致很多教师并无富余精力进行技能的持续性提升。这使得本就学科化、书本化的教学方式更加严肃,从而陷入“故步自封”的状态,实践技能无法良好提升,高校教师普遍欠缺实践技能。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

传统型教学模式对教师实践技能的要求不高,高校缺少相关讲座与论坛的开展,缺少教师主动意识的培养,缺少对传统教学方式变更的决心。要做到有力地推动“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并快速扩充自有教师的双师资质,需从学校层面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完善,以教学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教学更新并深入挖掘,双向提升教师与学生对于新型教学方式的认知,保证高校“双师型”教师的高素质、高能力。高校应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协同企业进行相应的培训,给教师更新理念、提升实践技能的机会与可能。

二、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生态模型图

“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四项基本技能,内在逻辑关系不是获得的先后,而是按照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所占比重及发展层次来衡量的,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促进,在教学与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体系逐级递进,形成正金字塔结构[1]。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生态模型

教学与科研能力: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双师型”教师从业经验丰厚,应结合自身实践优势,充分协调整合,完成教学与科研能力的提升,保证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线推进。为此,本能力为“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生态模型的基础部分;

自修与发展能力:在两种教学与科研过程中,整合企业、高校与社会多重资源基础上,形成的个人学习力,通过工作中的不断试误整改,逐层累加,从而激发后续能力的形成。为此,本能力为“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生态模型的成长部分;

协作与管理能力:“双师型”教师在工作中,以企业化思维贯穿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公司制管理模式渗透教学团队,以项目为切入点带动实践教学,协调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保证教科研与项目创新齐头并进,以实践教学为支撑,反推理论知识的应用。为此,本能力为“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生态模型的成熟部分;

融合与创新能力:“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终极目标,要求双师能将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的心得体会,结合教科研所得,多次反推教学并融合整改,将企业实战经验与理论知识教授融合对接,在引导实际项目过程中带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无限的创新能力,促进实践教学发展,推动“双师型”教育方式的优质变革。

三、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具体阐释

(一)教学与科研能力

“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行业从业经验,形成良好行业观与实践能力,还要满足传统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对教学、教研、科研等内容有效把握,从而进行双向联合。应以其在行业发展上的认知与实践经验为主要教学着力点,以产业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掌握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并在教研与科研上重发力,完成自我再塑造;

(二)自修与发展能力

高校、社会、产业是保证“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建构的三方主体,“双师型”教师要学会在三种供给中获取创新力与创造力,教学为着力点,产业对接为直接切口,实践项目为触手,文化效益、教学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多重提升为根本落脚点,不断进行自我修养、自我再造,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刺激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协作与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协调产业实训与基础理论,要链接传统教学与项目实践,要联合教研科研与产业创新,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行政班级的授课管理,还要以产业角度规划与打造优质学生团队,推进学生工作室教学形式,保证垂直化与扁平化两种管理模式结合发展;

(四)融合与创新能力

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快,科技更新换代,不仅需要较强的行业洞察力,还要及时与现下高校教学特点进行融合,依托学生特点与流行文化进行教学方式变革与实训内容调整。在产业公司与传统高校的双重管理机制下,“双师型”教师要有整合创新能力,让学生既能接受优质理论,又能进行高效产业实训。合格的“双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紧跟行业发展动向,融合企业从业经验,创新教学方式[2]。

四、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建构路径

(一)打通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

作为高校教师,“双师型”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不仅要承担起双师职责,优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还要连通基础教学,承担一部分理论教学课程,从低年级开始就引导学生形成理论为实践服务,打造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高校应打通基础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前期基础教学的铺垫托起后期实践教学的提升,以理论奠基实践,是基础夯实实践,从而更好地保证“双师型”教师的双向成长与教学方式的双重革新。

(二)搭建产学对接实践平台

现阶段高校转型重产业实践,以对接社会,培养专业型应用型精准人才为培养的首要目的,高校应提供给学生以真实的实践平台,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形成工作实践意识和能力,还可以以实践平台的驱动,提升“双师型”教师产业实践经验与教学能力双向融合。为此,高校应搭建链接产业与教学的平台,以校企协同育人项目为切入点,给“双师型”教师以施展与提升的机会,培养应用型精准人才。

(三)整合产业实践资源

作为“双师型”教师工作主要阵地,企业和学校是优势互补的两大块,以产业资源推动教学实践是首要任务。在高校搭建产学链接平台后,应充分提供“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的实训机会,将产业资源引入教学中,以行业前沿思想引领学科建设,充分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作用理论,整合产业资源,保证实践质量与实践方式更新,保证理论在不断实践中进行整合完善。

(四)完善教学科研并重奖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在基础教学端与实践教学端要进行双重提升,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提炼、整合理论与经验,连接、融合产业资源,创新完善后作用于教科研。为此,高校应完善教学与教科研并重的奖励机制,激发新方式的提出,在实践中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不断修整,真正做到基础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反推教科研,教科研创新再作用于基础与实践两种教学方式,形成高校教学与双师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五、高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规范化发展方式

(一)构建模块化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充分激发理论教学基础效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准落地。在“双师型”教师能力发展过程中,需要建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相顺承的教学环节,做到理论教学夯基,实践教学升级,并为此丰富系统化结构性课程体系,于教学环节及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平台基于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对高年级已经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年课程进行模块化拆解,即围绕核心人才培养目标或培养能力的差异,设定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采用两条主线并行的方式,一条主线是实践项目课程,根据专业属性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类型实践项目,每个项目模块对应一个能力模块,实训周期结束后,教学相长,于多个实践项目中实现教师与学生能力的链条式提升;第二条主线是配套理论课程,适应进阶式项目实践需求,可同时开展难度较高、应用性较强的理论课,全面支撑项目实践。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实现“理论+实际”“基础+延伸”的课程结构建设,既可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可通过实践带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建立“学产结合”的实践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保证学生获得稳定持续的实践实训,而有效链接行业动向、社会发展、企业要求的方式便是建立校企协作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打造企业实训基地、开展产业项目实践、进行企业岗位轮换等方式,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设计,构建“学校——企业”间的良性合作机制,为学生长期实训提供有力载体,为教师能力提升提供晋级可能。

产业化工作室可以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通过企业项目的真实介入,采用产业双师或学校双师为主导、企业导师为指导的方式,共同开展项目的实施和监管。对工作室采用企业化管理,对项目采用职能式实训,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体系地参与市场项目实践,体会职场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呈现方式,提升项目成果参与市场检验的可能性;同时,也让每位“双师型”教师能紧跟行业发展动向,明晰专业发展能力要求,精准定位自身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此外,与企业形成稳定有序的合作结构,可以根据专业属性和人才培养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市场项目开展实训,且“双师型”教师于教学过程中,可大量积累一手经验和数据材料,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提升教师“产学研”良性自循环意识,全面支撑学生实训和教师成长。

(三)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建设

实践教学的稳定开展需要有稳定的环境支撑,包括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国内各高校注重建设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提供专业化实训场所,并根据专业属性不同,配备专业化实训硬件设施,引进系列专业实训软件、技术,采用相应教学软件和教学模拟系统,进行实践过程监督和实践成果管理。

实践教学平台还需建立并留存全套实训材料,从教师个人层面、教学平台管理层面梳理实践经验,总结教学、教辅、管理参考资料,并及时整改、逐轮次完善,为日后实践教学提供规范指导。

(四)制定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通过校企协作模式,建立企业见习进修机制;引入稳定的兼职机制,鼓励企业从业人员进入实践平台中参与项目指导;建立校企合作科研团队,形成“学校+企业”共同研究实践的良性合作模式。

区别于传统高校教师能力获取路径,“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体系的构建有其特有方式。这是四组能力的来源,是高校、社会、产业三个主体联合为“双师型”教师提供的成长土壤。“双师型”教师要做好产业项目轮岗实训,跟进行业前沿动向与企业用人需求;按照学校发展培育规划,完成系列能力素养提升培训与实践;精准定位自身优劣势,做到基础与实践教学能力“内外兼修”;依托学产协同项目,加强教科研产出,提升理论研究与实践反哺能力,构建优良专业能力发展生态。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实训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