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12-14季明明邱剑李杰唐善卫徐正安孙健通讯作者

人人健康 2022年21期
关键词:胸腔镜切口常规

季明明 邱剑 李杰 唐善卫 徐正安 孙健通讯作者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000)

近年来,在胸腔镜逐渐普及的情形下,胸腔镜手术获得广泛运用。针对纵隔肿瘤采取此种方法进行治疗后,表现出诸多优势[1]。三孔胸腔镜手术呈现出创伤小、疼痛轻、瘢痕少等系列优势,于纵隔肿瘤中应用率较高。但术后较易表现出上肢运动障碍以及肺不张等系列并发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凭借术后发生率低以及创伤小等系列优势,获得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 例纵隔肿瘤患者治疗情况,通过将运用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应用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0例纵隔肿瘤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选择常规三孔式胸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42 例)和研究组(选择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38例)。

常规组男性25 例,女性17 例;年龄26 岁~46岁,均值(36.79±5.25)岁;肿瘤直径3 厘米~15 厘米,均值(5.79±1.22)厘米。

研究组男性26 例,女性12 例;年龄27 岁~49岁,均值(36.85±5.39)岁;肿瘤直径4 厘米~15 厘米,均值(5.62±1.29)厘米。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通过临床检查获得确诊者;(2)均接受手术治疗者;(3)一般资料收集完整者;(4)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障碍者;(2)存在凝血障碍者;(3)精神疾患者;(4)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常规组。选择常规三孔式胸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完成插管麻醉后,协助选择健侧卧位。依据肿瘤位置,合理调整倾斜度。依据肿瘤位置以及三角原则,针对操作孔位置加以明确。于患者腋前第4 肋间以及腋后线第5 肋间分别完成主操作孔以及副操作孔制作,控制1 厘米~1.5 厘米切口长度。合理置入穿刺套管以及30°胸腔镜。针对肿瘤利用电凝钩等系列器械实施分离。如滋养血管较大,则将其充分夹断后,合理展开结扎处理。如呈现出较大肿瘤体积,则适当延长主操作孔。针对积液实施低位引流,完成止血后,对操作孔实施逐层缝合。

1.2.2 研究组。对患者实施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治疗,麻醉方法采取全身麻醉。对其实施单腔气管内插管。协助采取平卧位。于剑突下1 厘米~2 厘米完成皮下隧道制作,直至胸骨后位置。将胸腔镜置入。切口在左右锁骨中线肋下缘1 厘米制作,完成操作孔制作后,合理创建人工气胸。利用电钩将肿瘤表面纵隔胸膜打开。于下级开始,直至上级。合理展开锐性分离以及钝性分离。针对前纵隔肿物,合理采用超声刀实施逐渐分离,其间需要注意保护患者双侧膈神经以及无名静脉。通过对患者术中情况进行了解,将前纵隔胸腺组织以及肿瘤实施部分或者完整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实施5 天~7 天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就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展开对比,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肺不张、上肢运动障碍、肺炎以及液气胸)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导入SPSS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实施χ2检验、t 检验,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 为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同常规组比较,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d) 术后引流时间(d) 住院时间(d) 术中失血量(mL) 切口长度(cm)研究组(n=38) 103.29±21.03 2.13±0.33 3.65±0.25 8.59±1.03 76.59±10.33 1.05±0.22常规组(n=42) 145.33±21.36 4.99±0.32 5.22±0.25 1.99±1.05 106.59±10.25 4.66±0.27 t 8.8555 39.3319 28.0498 28.3300 13.0244 65.1366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肺不张、上肢运动障碍、肺炎以及液气胸)总发生率(2.63%)低于常规组(21.43%)(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纵隔肿瘤作为胸外科疾病一种,表现出较高发病率,于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出现[3]。此种疾病类型以良性居多,以原发性囊肿、神经源性肿瘤、胸腺肿瘤较为常见,未经及时治疗后,部分纵隔良性肿瘤会呈现出恶变现象。对于纵隔肿瘤患者,其会表现出诸多症状,伴随循环、呼吸、消化等系列系统呈现出功能性转变,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5]。

以往治疗期间,三孔胸腔镜手术获得广泛运用,其能够对组织进行更好牵拉、暴露,做到多角度游离,不会造成严重创伤,术后可以快速恢复。但因为于腋后线制作副操作孔,术中较易导致神经肌肉损伤[6-7]。术后表现出明显疼痛感,从而对患者咳嗽、排痰、呼吸造成影响,使上肢运动受到影响。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有效运用,呈现出切口更小、更美观特点,术后不会造成严重疼痛感,无需制作副操作孔,从而避免对神经肌肉造成严重损伤,将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获得显著排痰,表现出更快的恢复时间[8-10]。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103.29±21.03)分钟、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2.13±0.33)天、术后引流时间(3.65±0.25)天、住院时间(8.59±1.03)天均短于常规组手术时间(145.33±21.36)分钟、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4.99±0.32)天、术后引流时间(5.22±0.25)天、住院时间(1.99±1.05)天(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76.59±10.33)毫升少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106.59±10.25)毫升,切口长度(1.05±0.22)厘米短于常规组切口长度(4.66±0.27)厘米(P<0.05);研究组并发症(肺不张、上肢运动障碍、肺炎等)总发生率(2.63%)低于常规组(21.43%)(P<0.05)。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的有效应用,获得的手术视野较好,可对患者双侧膈神经以及肿瘤同血管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将出血风险以及神经损伤风险显著降低,并且可以更加彻底切除肿瘤,将肿瘤术后转移以及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在实施胸腔镜手术治疗期间,术中出血属于主要风险,甚至需要对患者实施开胸止血。术者需要对患者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以及无名静脉解剖位置加以明确,术中需要严格操作,并对于急诊开胸止血能力需要充分具备。术中依据常规做好胸骨锯准备工作,如呈现出大出血的情况,则对于采用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可以立即做到开胸止血,无需将患者的体位加以变化。术前通过创建人工气胸,可对周围组织疏松给予一定程度促进,可将手术期间的组织牵拉减少,将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减少。此外在操作期间,不会对肋间神经造成损伤以及压迫,可将术后疼痛感显著减轻。其引流管质地较软,针对患者不会造成严重应激刺激,可将术后疼痛感显著减轻,最终获得上述满意结果,充分证明,采用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对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同常规三孔式胸腔镜手术方法比较,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的有效应用,可将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并减少术中失血量,缩小切口长度,将肺不张、上肢运动障碍、肺炎以及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可改善纵隔肿瘤患者预后水平,从而表明对纵隔肿瘤患者给予经剑突下全胸腔镜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胸腔镜切口常规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别受限于常规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