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油橄榄产业发展途径探析

2022-12-14和润云苏震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油橄榄迪庆产业化

和润云 苏震雷

(迪庆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香格里拉 674400)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属木樨科木犀榄属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国家,是集食用、工业、药用为一体的世界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其果实富含人体所需的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等。果榨橄榄油因其独特理化指标与良好的保健功效,正逐步成为新世纪理想的食用油,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植物油皇后”等。橄榄油国际市场价格一般是豆油的4~5倍,且长期居高不下[1-6]。油橄榄寿命为400~500年,产果期50~100年,树高可达6~10 m,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多得的经济树种以及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与乡村美化常绿树种。当前,全球油橄榄种植面积约为0.09亿hm2,共8.5亿株,年产橄榄油260万t,居世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第6位,其中95%以上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2]。我国油橄榄规模化引种栽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先从阿尔巴尼亚、苏联等国家引进12个油橄榄品种、1 800株苗木试种,后又一次性引种1万株四年生苗木。至20世纪80年代国内油橄榄产业发展一度迅猛,形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冬季冷凉地带)等四大适生区,总种植面积超过3.87万hm2[3]。在云南,油橄榄已成为继核桃、油茶、澳洲坚果之后又一主要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全省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近5 333.33 hm2,主栽品种为佛奥,产果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当前,党中央已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迪庆州为代表的滇西北干热河谷区地处我国四大油橄榄适生区,如何利用当地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群众基础,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地方政府重要考虑的问题。

1 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

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油橄榄引种栽植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种期。1907年法国传教士将全省第1株油橄榄引种试种于迪庆州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教堂,于2016年因人为原因死亡,生长近100年,其间能正常开花结实,由此证明迪庆州乃至云南适于油橄榄生长繁育,具备栽培条件。第二阶段为小规模引种栽培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迪庆州以国家推进油橄榄产业发展为契机,自20世纪60—70年代由德钦县奔子栏林管所引进180多株油橄榄集中种植于奔子栏村周边坡地上,集体统建统管。此期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引导和栽培管理,该批油橄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均较差,未获得经济效益。1982年包产到户时分配给农户自行种植养护。1996年迪庆州林业局开展成效调查时发现,该批油橄榄尚存有76株,但生长结实情况各异,正常结实株占71%,结实株多年平均产果量约为25 kg/株,最高达80 kg/株,证明该地区具备发展油橄榄产业的条件。第三阶段为规模引种及本土化育苗期。此期间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及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引导下,迪庆州多渠道引种并尝试本土化扦插育苗,成功地在不同土地类型上引进莱星、鄂植、皮瓜尔等多个品种并建成了多个连片果园,成功繁育了本土苗木,形成了以奔子栏为中心的多品种、多形式油橄榄产业格局,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证明该地区具备油橄榄产业化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2004年起,迪庆州利用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解决了建设投资难题,依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油橄榄研究成果与技术路线获得技术支撑,在奔子栏等适生区开展了规模化的油橄榄产业建设,并逐年将种植范围扩大到全州16个乡镇。其间历经2018年白格堰塞湖泄洪损毁及修复重建等波折,截至2019年全州油橄榄存量为1 273.33 hm2、逾35万株,其中基地化种植面积800 hm2,挂果树逾16万株,年产果量35 t。2020年以后为提升该产业的发展质量和产业成效,迪庆州加强了针对油橄榄产业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加工收购环节的龙头企业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以迪庆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油橄榄技术推广组为核心、基层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保障团队,成功扶持了绿生干果、康邦等涉林油橄榄加工销售省级龙头企业,同时还初步摸索出了一套较成熟的种植管理经验,出台了地方性技术规范,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经适应性选择和人工干预,筛选出佛奥、莱星、小苹果、软阿斯等多个生态习性和经济性状稳定的适生品种。

2 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油橄榄品种选择与种植区域生态适宜性问题突出

由于油橄榄具有地中海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发育的适应性[1],其气候要求为冬季多雨温暖、夏季干旱炎热,土壤要求为中性偏碱、钙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透气透水性良好;而迪庆州属高原温凉季风性气候,产业区雨热同季,酸性土居多,土壤钙质含量低、质地黏重,透水透气性均较差,与原产地自然环境有许多差异。因此,除佛奥外多数引种品种与栽培区土壤条件及小气候环境间均存在生态适宜性问题。

2.2 经营管理模式难统一,土地制约性突出

迪庆州油橄榄种苗来源混杂,致使品种繁多、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基地建设中无法采取统一的技术措施和授粉树配置,多数种植园区管理粗放、放任生长,长期得不到定干、整形和修剪养护,结实挂果率低,同时可用于建设丰产园的土地较少[4]。

2.3 管理粗放,产量低

重栽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眼前轻长远,导致栽培面积与经济效益不成正比,特别是新建设基地平均株产量低、效益差,没有现代产业化理念作指导。

2.4 区域内可利用优良适生新品种资源少

迪庆州无论是引进或本土扦插繁殖的苗木,80%以上都是20世纪60年代由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繁育而成,近年来引进的适生丰产性新品种资源较少,导致该区域丰产果园极少,多数栽培果树树体衰退、树势减弱,自花授粉现象严重。大多数油橄榄品种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自花授粉率低[1],除自花结实率稍高的佛奥外,仅有皮削利、皮瓜尔、鄂植8号等少数品种有一般表现,其他多数品种因授粉问题挂果率低。

2.5 油橄榄产品单一

油橄榄加工技术落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当地消费市场发育滞后。目前该地区油橄榄生产仅限于鲜果销售和初榨油2种产品,没有其他精深产品加工企业,导致存在产业链短、市场发育滞后、价格波动大、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极弱等问题[5]。

2.6 果榨油品质制约因素突出

特级果榨油需在鲜果采摘后24 h内压榨,目前迪庆州及周边区域仅有2家小型油橄榄加工企业,且榨油设备落后,单位时间加工能力有限;种植点分散,导致鲜果堆放贮藏时间长,加之不进行果品分级,当地生产的橄榄油品质总体较差,无法达到特级初榨油或者鲜果初榨油标准。

3 发展态势分析

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该地区的油橄榄产业发展策略,本文用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通过调查列举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及产品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建设优劣势、发展机会和胁迫因子,矩阵排列并相互匹配后进行系统分析、战略组合选择,从中得出该地区适于油橄榄产业化发展的最佳战略及应对策略。

3.1 优势

一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迪庆州干热河谷区地处油橄榄生长最适宜区,是全国油橄榄单产最高地区之一[6]。二是油橄榄产业属滇西北干热河谷区主打的高原特色产业,重视程度高,有政策倾斜。三是没有成灾性的病虫危害和疫源存在。四是引种栽种历史悠久,民间对油橄榄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绿化作用认同感较高。五是积累了独特的种植经验和本土化产业管理经验。六是有成型的技术支撑体系。七是建有林权抵押贷款融资渠道和林地流转制度。其中,区位优势和品质因素是主导因子。

3.2 劣势

一是可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少,基地建设后劲乏力。二是交通不便利,产品加工与销售易受限。三是缺乏了解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新市场的专业技术队伍支持。四是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五是干热河谷区属我国造林极端困难区,无成熟可靠的造林技术支持,投资标准高。六是区域性资源本底不清。七是突发自然灾害破坏。其中,土地资源缺乏与产品销售受限是主要劣势因子。

3.3 战略机遇

一是“两山”理论、绿色发展及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推进油橄榄产业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发展方向。二是新时代中央治藏方略涉藏生态建设政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三区三州”扶贫专项扶持、西部大开发及国家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为油橄榄产业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并带来了稳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三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给油橄榄产业建设带来了内生动力。四是云南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产业布局以及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为发展无公害油橄榄产业链、打造地方特色油橄榄产品和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五是我国食用油总体缺乏,大力发展食用油保障基地是大势所趋。六是《云南省油橄榄产业规划》确定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为油橄榄产业重点发展区,是全省优先开展油橄榄良繁、集约化栽培示范以及技术推广的区域。可见,发展油橄榄产业具备产业政策、规划布局、项目资金、地方发展需求及乡村振兴需要等重大发展机遇。

3.4 外部胁迫因素

一是市场狭窄及产品单一。二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及潜力不够。四是发展思路与规划的不协调性。

3.5 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可知,迪庆州发展油橄榄产业需要紧紧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发展机遇,需要通过发挥迪庆州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规避产业弱小散、产业链短等劣势及人才匮乏、财政支持弱、交通不便等先天不足,利用国家食用油保障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和涉藏州扶贫倾斜政策等,通过提升油橄榄产业深广度,立足民生,深度融入当地乡村振兴计划和区域产业布局,全力推动区域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动迪庆州油橄榄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4 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油橄榄产业发展对策

4.1 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

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品牌化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7]。产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若仅依赖初级产品就会造成滞留隐性失业,沦为弱质产业。因此,油橄榄产业要借助科技进步,通过实施集约高效的栽培生产,融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运销、销售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二、三产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并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产品增值。

4.2 不断创造积累产业化发展要素

推动迪庆州油橄榄产业发展必须利用好主导优势因子,弱化劣势因素,把握国家区域经济扶持政策和战略发展机遇,努力化解威胁因子。在其产业化进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引进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打造高原特色产品品牌,持续巩固壮大现有油橄榄资源,促进产业联合及规模化基地式发展,加快二、三产业融合和新产品开发[8]。

4.3 按照产业化发展规律推进产业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油橄榄产业要实现纵深发展就必须尽可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产业链的内外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油橄榄产业资源的效力,强化行业内部的专业分工与合作,让油橄榄产业结构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化发展[9]。

4.4 不断推进油橄榄产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创新

油橄榄果要经过加工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在现有条件下,当地相关部门应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成立新型林农经营组织,逐步完成油橄榄基地的规模化经营及后续规范发展,增加高产丰产园比例,建立科学的产品和企业标准,打造出地方特色品牌,引导产品深加工,并为广大林农林企提供技术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等[10]。

4.5 树立集约化经营的思想,实现良种栽培、精细化管理

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是云南省最适宜发展油橄榄的产区之一[6],但产区内油橄榄产业条件各异,要实现产业现代化发展就必须根据各栽培区特殊小气候、土地资源和各类自然条件来区划确定油橄榄生产方向和最佳品种组成,增强主栽品种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同时树立集约经营的思想,用高投入换取高回报,用科技进步换取效益增长,实施精细化的基地生产模式和企业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有效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11]。

4.6 切实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和服务功能

油橄榄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前期投入较大,因而产业区政府应加大对油橄榄产业的引导与投资力度,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大局出发,做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和调控职能,协调利益关系、规范市场竞争、维护经济秩序,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2]。

5 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油橄榄产业化模式分析

5.1 产业化思路与产业化模式选择

干热河谷区属植物生长困难区和生态脆弱区,可供发展的经济作物和树种极少,油橄榄的出现与成功栽培让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一个潜在的经济支柱产业。根据态势分析和参考国内现行农业产业化模式,当地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优劣势均十分突出,因而其发展思路要以坚持发展高原特色产品及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为目标,确立好符合迪庆州农林经济特点的主导产品,按品种区划落实栽培区并做好相应精深加工布局,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和专业合作组织衔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组织形式,实行规模经营和企业化管理。按以上思路,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迪庆州宜采取“龙头企业主导、林农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科联合相结合”的综合型油橄榄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科研单位+生产基地+产业农民”的产业经营管理机制[13]。

5.2 油橄榄综合型产业化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5.2.1 经济收益是企业参与油橄榄产业开发的原动力,能否形成产业化的内生发展动力是评价产业化模式适用性的首要因素。迪庆州干热河谷区油橄榄产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初步体现出其特色性和优质性,具备提质空间和经济潜力,只要正确引导就能够快速实现经济增益,由此将引发省内外一些涉林企业的开发愿望;同时,产业区群众依赖产业发家致富的意愿较高,地方政府依靠产业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期望值也极高。因此,该模式能形成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14]。

5.2.2 地方产业政策是推进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因而能否获取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政策是评判产业化模式可行性的核心因素。该模式兼顾了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等各方利益,对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及地方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因而该模式能促成各级出台众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意在引导油橄榄产业化,引进培育有实力龙头企业,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等,使油橄榄产业发展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15]。

5.2.3 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能否发挥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是判断产业化模式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龙头企业由于具备资金、市场、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旦介入产业建设就会成为当地发展油橄榄产业的中坚力量,推动油橄榄产业化发展;而林农专业合作社则是联系政府、企业与林农的纽带桥梁,又是联合广大林农应对市场风险、统一技术标准的组织,其组织者往往具备突出的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因此,通过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和林农专业合作社的带动示范作用,可以筑牢产业发展的人力条件和物质基础。

5.2.4 基地现代化是决定油橄榄产业供给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而能否推动油橄榄种植基地现代化是判断产业化模式成败的关键因素。绿色有机生态是迪庆州高原特色品牌的灵魂和生命力,要实现油橄榄产业化发展同样要注重原材料品质和有机认证,同时基地生产的丰产稳产性是产业平稳发展的保障。因此,该模式通过树立依靠科技进步的理念,将技术支撑作为产业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促使现有基地实行良种栽培、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改造升级,并引进物联网、生物化学促繁等技术,可以促进产业基地的现代化发展。

5.2.5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油橄榄产业化的目的所在,因而能否顺利建成油橄榄产业链是判断产业化模式成效的主要因素。该模式提倡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及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而引进龙头企业会根据市场导向促进油橄榄精深产品加工、新利用市场拓展和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使产业链得到延长,提升产品附加值,因而该模式可以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有效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猜你喜欢

油橄榄迪庆产业化
基于改进EfficientDet的油橄榄果实成熟度检测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油橄榄种植技术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浅析
迪庆州启动“雪域善洲纪念林”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