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治疗岭南地区湿疹临床经验分析※
2022-12-14周艳利
何 骋,杨 娟,周艳利
(1.广东省广州市东升医院,广东 广州 510765;2.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湿疹是一种以皮损呈多样性、对称性,有明显渗出倾向,伴瘙痒症状为表现的皮肤炎性反应。该病病情易反复发作,慢性期皮损可呈浸润及肥厚改变[1]。湿疹的临床表现如小丘疹、丘疱疹、鳞屑、结痂等与中医古籍中的一些病证描述类似,可将其归于“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等范畴。如《外科正宗·杂疮毒门》记载:“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外科真诠》言:“血风疮生于两胫内外臁,上至膝,下至踝骨。”血风疮类似于现代医学的下肢慢性湿疹[2]。
黎文(1928—),广东肇庆人,家族4代在岭南地区行医,其5岁跟随祖父入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惠行善院(广州市东升医院前身,建于1903年)坐堂行医。黎老在岭南地区从事中医皮肤病的诊治工作7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对其治疗湿疹的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 湿疹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湿疹的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禀赋不足,腠理疏松,外界风热湿邪侵袭皮肤。②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湿浊内停,外发于皮肤。③居住环境潮湿,内外湿邪相合,发于肌肤。④患病日久,湿热久郁,阴血耗伤,致肌肤失养而粗糙肥厚[3]。《疡科心得集》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脾主肉,血热而肉湿,湿热相合,浸淫不休,溃败肌肤,而诸疮生矣。”指出湿疹与湿热邪气有关,病位在脾、心。徐丽梅教授认为,湿疹的中医治疗可从肺、脾、肝乃至五脏入手,抑或从燥、湿、热、虚、瘀、毒论治等[3]。皮先明认为,湿疹病因以风湿热邪为主,大体分湿热浸淫、脾虚湿蕴和血虚风燥3种类型[4]。黎老认为,湿疹病机离不开湿邪。湿邪可分为内湿和外湿。内湿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尤其与脾胃功能失约关系最为密切。脾胃受损,运化不济,导致湿邪郁结于内,而湿邪久郁又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影响其他脏腑。外湿多来自环境因素,我国地域南北跨度大,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因此就湿疹的发病因素而言,北方地区偏寒冷,以寒湿邪为主,南方地区偏湿热,以湿热邪常见。自然界的六气会在运动中产生不同的交集变化,故单一的湿邪少见,多是夹风、夹热或夹寒出现的。岭南地区靠近赤道,气候炎热潮湿且该地区人群具有特有的生活习惯,故在辨证时还须考虑环境与体质因素。
1.1 依据岭南地域特点分析病机 岭南地处亚热带,在北回归线附近,气候炎热,雨水多,环境闷热潮湿。《岭南卫生方》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描述:“岭南既号炎方,而又濒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燠之气常泄;濒海地卑,故阴湿之气常盛。”[5]黎老认为,岭南地区不仅气候炎热,且靠近海洋,季风盛行,台风多,气候特点为多湿、多热、多风。因此,气候对湿疹产生的影响体现在六淫侵袭上,尤其是风、湿、热邪客于肌表,若风偏盛则湿疹表现为“泛发、痒”;湿偏盛则表现为“渗液,反复发作,难愈”;热偏盛则表现为“皮疹红肿,舌红苔黄”。
1.2 依据岭南地区体质特点分析病机 个体的体质类型受先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独特的生活饮食习惯、地理气候、社会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该地区人群出现不同的体质[6]。岭南地区人们的体质主要分为3种,即阳热、脾虚、气阴两虚。岭南处于赤道附近,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容易造成阳热体质;该地背靠南岭,前临大海,受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空气长年潮湿,湿因火热而蒸腾散发,长年湿热的气候环境易影响人的脾胃运化功能,易成脾虚湿盛、痰湿内蕴的体质;气候炎热,容易损伤人体之津气,使其腠理不密,汗液外泄较多,导致津液亏耗,气随津脱而形成气阴两虚体质[7]。岭南地区人们喜欢游泳沐浴,喜食海味、阴柔螺蛤之物,有饮凉茶的习惯,从而更易湿困于脾。湿邪易与热邪胶着蕴于中焦,因此黎老认为体质虽大致分有3种类型,但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多见,其结合该地人们体质特点,分析岭南湿疹的病因病机,大致为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蕴,加之腠理疏松,外感风、湿、热邪,内外邪相搏,浸淫肌肤,从而发为湿疹。
2 治疗经验
黎老认为,瘙痒是湿疹患者自觉最痛苦的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及睡眠。治法应以清热祛风、除湿止痒、安神为主。金紫除湿止痒汤组成:金盏银盘20 g,紫草10 g,荆芥10 g,防风10 g,龙骨30 g(先煎),龟甲30 g(先煎),白术15 g,茯苓20 g,甘草片5 g。通过辨证风、湿、热3种病理因素在患者个体症状中的轻重程度不同,以及根据患者体质特点调整用药剂量和加减药味。黎老还重视外用药,临床常用“外洗四十二方”熏洗治疗湿疹。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止痒祛湿的功效。药物组成:金盏银盘、辣蓼、大风艾、黑面神、三桠苦、飞扬草各20 g。上述中药煎煮半小时后,待水温35℃左右,熏洗患处15~20 min。
2.1 金紫除湿止痒汤特点 《备急千金要方》言:“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用药轻省。”黎师认为,用药时,于清热之中亦需固护脾胃,不可过用寒凉药,用药应层次分明。金紫除湿止痒汤以金盏银盘、紫草为君药,其中金盏银盘为岭南特色药材,可清热解毒消疮,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8]。黎老临证处方时,尤爱用此药以清热,其认为该药清热不伤阳,尤善除皮肤热毒。紫草为清热凉血药,具有抗炎、抗氧化、抑菌、止血等作用,广泛应用于皮肤科[9]。治风先治血,金盏银盘、紫草合用,可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臣药以荆芥、防风祛风解表,从治风入手,风祛则疹自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荆芥、防风具有解热抗炎、抑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等功效[10]。佐药以白术、茯苓燥湿健脾,龙骨、龟甲重镇安神、益阴潜阳。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祛风、除湿安神之功。若症见渗出严重者,加用茯苓皮、猪苓利水消肿;口苦、苔黄厚腻者,加蒲公英清热解毒;瘙痒难忍者,加蛇蜕、蒺藜以加强止痒之功;症见纳呆脘闷等脾气虚弱者,加用麦芽健脾开胃;心神不宁、失眠严重者,加用何首乌、茯神安神;大便黏腻、湿邪较重者,加用苍术、薏苡仁健脾利湿。
2.2 外洗四十二方特点 该方采用的中药均为岭南特色药材,在《岭南采药录》《岭南本草》中多有记载,如《岭南采药录》记载金盏银盘:“清热解毒,退外热,又煎水洗疥癞,解毒止痒,合疮口,洗疳疮。”记载辣蓼:“洗湿热癍癞,擦癣。”记载大风艾:“祛风消肿,解毒除湿。”记载黑面神:“散疮消毒,洗烂肉,治漆疮。”记载飞扬草:“治小儿烂头疡,疮满耳面,煎水洗,能消肿毒。”《岭南本草》记载三桠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盏银盘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与维生素C功效相近[8];辣蓼可抑菌,新鲜或干燥辣蓼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11];大风艾中含有二氢黄酮类成分,可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12];黑面神有抗炎止痒、抑菌、抗Ⅰ型超敏反应、抗病毒等作用[13];飞扬草有消炎、镇静、抗疟疾等作用[14]。黎师介绍此方乃东升医院建院初期数位名老中医集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协定方,均为岭南特色药材。一方本草愈一方人,此方合孙思邈“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之意,且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该方祛湿止痒功效显著。
3 验案举隅
3.1 病案1 患者,男,28岁,2020年11月1日初诊。主诉:全身散发红疹伴瘙痒半个月。患者半个月前食用海鲜后出现全身皮肤红疹伴瘙痒,曾在外院就诊,予以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湿毒清胶囊,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疗效不佳。刻下症:前胸后背及四肢散在红色丘疹,有抓痕,部分融合成片,伴渗液,纳可,睡眠差,瘙痒不易入睡,大便稀,不成形,舌红,苔薄黄腻,脉细。金紫除湿止痒汤加减:金盏银盘20 g,紫草10 g,蛇蜕5 g,荆芥10 g,防风10 g,龙骨30 g(先煎),龟甲30 g(先煎),何首乌20 g,紫苏梗15 g,白术15 g,地肤子10 g,茯苓20 g,甘草片5 g。7剂,每日1剂,水煎煮,分早晚2次各150 mL服用。外洗四十二方:金盏银盘、辣蓼、大风艾、黑面神、三桠苦、飞扬草各20 g。7剂,每日1剂,水煎半小时,待水温35℃左右,外洗。2020年11月8日二诊:患者红疹颜色较前转淡,皮肤部分结痂,瘙痒较前减轻,可入睡,偶有少许新发皮疹,纳可,二便可,舌红,苔薄白,脉细。守上内服及外洗方各14剂。随访两个月未复发。
按语:患者全身红疹伴瘙痒,且有渗液,大便稀,苔薄黄腻,考虑脾失运化则湿邪内生,上泛于肌表故见红丘疹,搔抓后有渗液流出;中焦湿郁则苔黄腻;湿邪下注则大便稀,辨证为湿热浸淫,治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痒。中药口服汤剂在原方清热祛风、除湿安神基础上加入地肤子、蛇蜕以加强祛湿祛风之功,加紫苏梗行气解毒。外洗四十二方乃我院协定方,剂量固定,有祛湿止痒的功效。内外治相结合,表里同治,共奏祛湿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
3.2 病案2 患者,男,37岁,2020年12月12日初诊。主诉:阴囊部瘙痒1周。患者1周前出现阴囊部瘙痒,阴囊及会阴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后可见淡黄色渗液,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金紫除湿止痒汤加减:金盏银盘20 g,紫草10 g,蛇蜕5 g,荆芥10 g,防风10 g,龙骨30 g(先煎),龟甲30 g(先煎),牡蛎30 g(先煎),生地黄20 g,黄柏15 g,苦参10 g,地肤子10 g,车前子10 g(包煎),蒲公英15 g,甘草片5 g。14剂,每日1剂,水煎煮,分早晚2次各150 mL服用。外洗四十二方:金盏银盘20 g,辣蓼20 g,大风艾20 g,黑面神20 g,三桠苦20 g,飞扬草20 g。14剂,每日1剂,水煎半小时,待水温35℃左右,外洗。随访服药2周即愈。
按语:《医宗金鉴》言:“此证一名绣球风,系肾囊作痒,由肝经湿热,风邪外袭皮里而成。”该例患者患阴囊湿疹,阴囊会阴部位出现红色丘疹,有渗液,口渴且大便干,考虑阴囊部位属厥阴经,与肝有关,肝为木脏,易生风动风,肝胆湿热下注肾囊,发为湿疹,故辨证为肝经湿热。治则:清肝热利湿毒,祛风止痒。中药汤剂在金紫除湿止痒汤基础上加用牡蛎息风;口渴大便干,考虑阴津不足,亦有生热动风之嫌,故又加生地黄生津清热,另用黄柏、苦参清肝经湿热,阴囊病位属下,故加入车前子清热、利小便。另用外洗四十二方熏洗会阴部,内外同治。
4 小结
黎师认为,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独特的生活习惯使该地湿疹的病因病机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金紫除湿止痒汤选药精当,临证可灵活加减,外洗四十二方多为岭南特色药材,两方联合应用,治疗皮肤疾病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