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探析

2022-12-13李丙龙林淑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劳动精神

李丙龙, 林淑芳

(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实践需求。马克思教劳结合思想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1]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与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核心目标高度内在统一,这就使得挖掘分析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实现二者深度融合,是更好发挥语文课程综合育人功能、践行以劳育人理念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消除语文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对峙倾向。

一、初中语文教材劳动教育资源的类型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且在2016年投入使用,全称为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教材,其内容编排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2]。劳动教育资源是一切有利于劳动教育活动开展的因素的总和,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文化因素[3]。语文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从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情感等方面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使语文教材(以下均指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课文可以起到渗透劳动教育、培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作用。具体指通过挖掘、分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将劳动要素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和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

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主要针对的是精神文化因素方面,包括对学生劳动观念、情感和精神产生教育意义的课文及视图信息等。通过梳理统计,统编版7-9年级的语文教材共有229篇课文,含有劳动教育内容的课文有61篇,占整个教材数量的27%(见表1)。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中涉及劳动教育资源的篇目比重并不低,七年级21篇,八年级25篇,九年级15篇,且七、八年级的篇目数量具有稳定、较多的特点。其中存在各类型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物、职业、场景等,展现出劳动者对待劳动的态度、情感以及蕴藏的劳动精神,而这些美好的品质正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

表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劳动篇目统计表

(一)劳动人物

社会分工产生从事不同劳动的劳动者,不同性别劳动人物的刻画,蕴藏着不同的劳动教育价值。

语文教材中有45位劳动人物(见表2)。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劳动人物明显多于女性劳动人物,甚至八年级下册的女性劳动者人数为零。虽然现在社会对女性从事的职业包容度很大,但男女劳动人物在教材上的比例不协调,有可能会对初中生的职业认知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会产生学生对女性劳动者的职业认识不足的现象。

表2 劳动人物性别分布统计表

虽然课文中有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安妮·莎莉文教师、跳水运动员吕伟姑娘等,也有《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等课文描述的普通平凡但又勤劳、善良、慈爱的女性劳动者形象,但女性劳动人物在教材中的呈现较为有限。因此,在对劳动人物的选取上,不仅要考虑男女比例的平衡,更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女性劳动者的职业结构进行更新,弥补学生对女性劳动者认识的不足。

(二)劳动职业

职业是劳动分类的标准之一,是每个人在社会上谋生的手段,通过从事不同的工作来发挥自己的劳动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语文教材中劳动职业类型的不同展现出不同的劳动内容和劳动精神(见表3)[4]。对劳动人物所从事的职业进行分类,旨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形成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诚实、辛勤劳动所创造的成果都值得尊重。

表3 劳动职业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中职业涵盖范围较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在教材中都有呈现,且农民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虽然劳动形式不同,但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呈现出敬业、乐业的劳动态度。对这些劳动人物的职业类型进行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感受不同的职业,而且能丰富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更有助于学生为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理想做参考。

但教材中新兴职业较缺乏。现代社会迅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职业类型增多,特别是信息产业、人工智能、新材料、文化产业、休闲消费等新兴劳动形态不断涌现。新兴职业在教材中的缺乏会影响学生对新兴职业的理解。因此,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将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兴职业劳动者形象包含在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对新兴职业有更多了解,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坚守原有的劳动观念下又对新时代的职业产生新的认知。

(三)劳动分类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劳动类型,不同劳动体现的品质会带给人不同性质的影响。通过分析教材中不同劳动类型折射出的劳动品质和体现的劳动教育价值(见表4)[5]可以看出,教材中绝大部分劳动属于正面、积极的类型,蕴含着许多宝贵的劳动品质,能让学生在从事不同的劳动时起到精神激励的导向作用。对虚假劳动的挖掘是为了抨击不诚实劳动的现象,教育学生不劳而获可耻,坚决反对一夜暴富、投机钻营等思想行为。

表4 劳动分类表

(四)劳动插图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中间辅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可以在视觉上产生冲击,有助于快速感知人物形象,具有趣味性、情境性的特点。插图形象直观且能够承载信息,为初中生学习劳动内容的课文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通过整理分析,教材中劳动插图可分为人物插图和场景插图[4]51。劳动人物插图是指通过素描、漫画或照片的形式将人物的动作、行为、外貌等方面呈现出来,劳动场景插图是再次将课文中事件或场景再现出来(见表5)。

表5 劳动插图统计表

教材中劳动人物的插图数量最多,往往只是人物的呈现,而无过多的背景和环境,突出对有贡献的伟大人物的缅怀敬仰,更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劳动情感和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劳动场景插图为11幅,通过再现劳动场景折射劳动精神,可以辅助学生增强直观的劳动感受。

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的劳动精神

精神是人的行为的内在持久动力和外在方式的统一,影响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崇尚、心理特征等。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6]。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精神是在劳动观念、能力和习惯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在劳动实践中秉持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质”[7]。通过劳动,学生能积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奋斗精神,这表明劳动精神是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价值旨归,是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核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文化自信”以及教材编写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中涉及劳动教育的篇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劳动的精神追求,也反映了《意见》凝练的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劳动精神,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面貌的根本要求。

(一)勤俭精神

勤俭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一直被继承且被当代社会大力推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和根本。《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通过对母亲的回忆,把一个伟大而普通的农村妇女,在艰苦的岁月里凭借勤劳和智慧,抚养了八个孩子的母亲形象展现了出来,无形中母亲也把勤劳节俭的精神传递给了儿孙后辈。

(二)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一种积极不断地克服困难阻碍、追求自我超越的精神状态,是推动个人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宋濂,讲述了自己借书求学的困难和勤苦学习的经历,他不仅不被饥寒奔走所困,也不被家境贫寒所苦,而是勤勉求学,最终成了一代文学大家。

(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新时代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具备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能力和精神。科技创新是通过科研劳动创造出新的对社会有益的科技成果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敢于提出质疑、尝试并挑战前人没有过的思路方法,需要艰苦不断地重复和无数次的循环积累,如《美丽的颜色》中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成功提取出放射性元素镭的过程。艺术创新是艺术劳动者通过艺术作品来展现其中包含的美感和创造性思维,能让学生对劳动成果具有美的体验,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苏州园林》展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精巧利用假山、亭台、花草树木的堆叠,创造出“如在画图中”的园林美,学生通过学习更能感受劳动的独特创造和伟大之美。

(四)奉献精神

奉献精神是指主动自愿地为国家、社会、他人付出,不问得失、不计回报的劳动精神。教材中首先表现为家国情怀,其中爱国奉献精神是人们所散发的一种真挚、热忱的报效祖国的情感,他们自发地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祖国建设做贡献。如《邓稼先》一文中,科学家邓稼先克服一切个人苦难,支撑自己把一生奉献给祖国核武器事业的精神力量就是他炽热的爱国之心和无私的家国情怀。还有爱的奉献传递,如《驿路梨花》中解放军叔叔、梨花姑娘、善良的哈尼族小姑娘、哈尼族的老爷爷和修补茅草屋的老余共同守护一间充满爱心的茅草屋,只为路人能寻得一个地方休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传递人间温暖和维护民族大团结。通过教师的引导,这些事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爱国转化为实际的劳动,在新时代以创新性的方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经典论述。

三、语文教材中劳动教育资源的利用建议

(一)正确对待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在五育中,劳动教育不是“末端”教育,也非与其他四育“并驾齐驱”[8]。但劳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特殊中介地位和综合性育人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知识转变为能力运用,必须以劳动教育实践为桥梁。两者虽各自有独特的目标,但不是对立冲突或各行其是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是劳动价值观的教育,不是专门的劳动课,是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启迪升华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精神和家国情怀,当然也不是每一节语文课都要进行劳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专题研讨培训会,让教师明白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生动、可利用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融入劳动教育。

(二)认可语文学科中的劳动教育价值

部分教师看不到语文教材中确切存在的劳动教育资源的价值,甚至认为劳动教育属于专门劳动教育课程的专有职责。不可否认,专门劳动课程对学生劳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重点在于用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劳动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引导积极的劳动行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时代性等特点,注定其内容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热爱崇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将有助于深化、升华语文学习的效果。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劳动教育

1.开展语文劳动教育群文阅读

开展群文阅读,可以将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课文组成主题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的情感。以“平凡的劳动者”为主题,可以将不同年级的课文如《植树的牧羊人》《卖油翁》《孤独之旅》等进行组群阅读。牧羊人植树造林的坚守,使荒漠变成了绿洲;卖油翁钱孔酌油的技能,让人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放鸭后用鸭子换来的财富回到了学堂。这些平凡的劳动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将美好的愿景变成了现实,都可以启迪学生奋斗创新,明白 “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道理。

2.以劳动榜样激励学生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榜样教育依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行为引领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方法。在语文教材中利用劳动榜样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比如《纪念白求恩》,教师可以就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医术精益求精的医者形象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说出感受,以达到榜样育人的目的。也可以进一步通过新冠疫情期间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体悟一线疫情防控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奉献精神。以劳动榜样来激励学生,有助于认同和践行劳动“四最”价值观,同时深化立德树人实效,创新立德树人途径。

3.聚合写作主题,抒写劳动情感

进行劳动主题的写作开发,既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也能对学生进行劳动素养塑造。教师可以聚合分类教材中不同劳动类型的劳动精神,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应的劳动人物,如:白求恩、邓稼先、卖油翁、王叔远等,并查阅相关的资料,探讨他们的劳动职业、态度和价值。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自己喜欢的劳动人物,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写作素材,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劳动人物的技艺和精神会感染学生,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劳动情感,认识了劳动价值,进行了自我教育。鉴于教材中新形态劳动较少,学生缺乏劳动实践体验,要做到“以提高读写素养为显性目标,以提高劳动素养为隐性目标,纳劳动教育于语文教学,容课外资源于课内”[9]。

(四)知行合一,融合实施

在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篇目时,教师仅靠课堂上知识传授是不够的,要因时因地、巧妙灵活地设计与课堂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劳动实践主题体验活动。“语文教师应当以课程的宏观视野去寻找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形成语文、劳动的双重奏鸣。”[10]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实践,从校内走向校外,在真实具体的劳动情境中感知、获得劳动乐趣,体悟劳动情感,进一步充实、填补、反刍课堂上的语文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深化语文课堂体验,形成深刻牢固的自我劳动价值体认。这类活动既可以在具备“高精尖”教育资源的环境中实施,可以从身边的普通行业、草根人物着手,也可以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行;既可以结合家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进行,也可以在科创活动、艺术创作、农业劳动、工业劳动、职业体验活动中实施。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劳动精神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